寻美紫鹊界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swc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着弯曲漫长的盘山公路蜿蜒向上,我们乘着大巴车前往紫鹊界。远离了城市的钢筋水泥,我凝望着连绵的青山和碧绿的溪水,不禁赞叹道:山河如画!
  寻梯田秀丽之美
  微微润湿的空气中,寒冬的梯田沒有青青的稻田,没有金色的稻海,却有着一种独特的美。从山顶极目远眺,数十级的梯田,顺山就势,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井然有序,宛如一道道天梯直挂云天。镜子般光洁无瑕的水田从梯田间露出,碧蓝开阔的天空和悠然自得的白云倒映在水面上。
  研学的老师告诉我们,“天下大旱,此地有收;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原来,梯田虽由人力开垦而出,但却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里的天然蓄水功能十分强大,山越是高,水越是多。望着这连绵不绝、错落有致的梯田,我无法想象,几千年前,第一批跋山涉水到达此地的苗民和瑶民,面对横亘在面前的崇山峻岭,是如何咬紧牙关,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开垦出梯田,解决在山区种植水稻难题的。
  这是先民们奉献给我们的文化财产,更是智慧与文明的象征。
  行走在蜿蜒的田埂上,寻梯田的秀丽之美,领略先民智慧!
  寻古村淳朴之美
  一进古村,我眼前豁然开朗,好像闯入了一处神秘的世外桃源。清一色古老的杆栏式板屋,素墙青瓦,古色古香。每一栋房屋都由纯木头搭建而成,地板与石头地基之间有着几厘米的距离,而正是这几厘米的空间,造就了房子冬暖夏凉、防潮防蚊的特点。
  路过一家豆腐坊时,我们看到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正在用粗糙的手小心地搬动着一块块白玉般娇嫩的豆腐。有同学问她,豆腐怎么卖。“我们的豆腐啊,都是自家大豆磨的,一元钱一块,虽然生意难做,但我们坚持不涨价。”老奶奶眯眼笑着。
  穿行在幽静的村落间,寻古村淳朴之美,感受古村人们的质朴善良!
  寻文化奇特之美
  眼如铜铃、獠牙暴突,再加上浓烈的色彩,乍一看,十分骇人,这是我对傩面具的最初印象。研学老师介绍,“傩”是中国民间以驱鬼逐疫为目的的一种原始祭祀,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蚩尤为傩祖。
  战神蚩尤!原来梅山人骨子里流淌着的,竟是蚩尤的尚武精神。热辣辣的三合汤、火辣辣的米酒、高亢粗重的新化方言,我现在终于隐隐读懂了那些梅山汉子眼神中的狂野和豪迈!
  如果不来到这里,我永远无法想象如何用稻草去编织一条龙。我负责整条“龙”里非常重要的部分——龙珠,编好以后,和同学们的龙头、龙身一结合,竟真有几分龙的威武。一路唱,一路舞,我们的“龙”时而飞龙在天,时而潜龙在渊。我望着这条飞舞的“龙”,不禁热泪盈眶。这就是我们的梅山文化,我们中华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啊!
  在紫鹊界,我们一路寻找美,感受美,记载美。梯田的秀丽之美、古村的淳朴之美、文化的奇特之美,无不拨动着我的心弦,牵动着我的心绪。这种美,深藏我的内心,永不磨灭!
  (指导教师:朱凌青青)
其他文献
古代理科生到底有多有趣?  宋朝虽然以词闻名,但对诗也不是没有野心。可是好气啊,唐诗的成就实在太高,搞得后来人写诗都像过家家。于是,绝不服输的宋人硬是找了一个刁钻的角度,给宋诗贴上了一个不同于唐诗的“人设”——理趣!  所谓“理趣”,就是“哲理+有趣”。钱锺书在《谈艺录》中写:“唐詩、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在宋
期刊
“太好了!终于到国庆节啦!”我回到家里,把书包扔向沙发,倒头呼呼大睡起来。紧接着,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我都和朋友在游乐场玩得不亦乐乎。爸爸妈妈总是不停地要我写作业,不要拖到最后一天。“知道了!”我应付一声就继续玩起来。  “叮叮叮”,手表上的电话铃声像收音机一样吵,我刚接起电话,朋友的声音传了出来:“张宇泽啊,你看啊,这都放假最后一天了,你还不写作业,小心明天老师批评你。”我大吃一惊,最后一
期刊
我很羡慕能随随便便自信起来的人,但实际生活中并不多见,我能联想起的,就只有猪八戒,因为《西游记》里,别人嫌他丑时,他振振有词地说“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嫌男儿丑”,颇为看不上那些以貌取人的俗人们。  猪八戒去高老庄时,原本是变成一个壮汉的,后来现了原形,高太公就嫌弃他,到处找人降妖。看到这里,不禁为八戒鸣不平:家私都是八戒掙出来的,这么能干一只猪,还嫌人家能吃,跟千里马一样,能吃才能干嘛。再嫌出身
期刊
《人间一隅》,即“人间的一处角落”,收录了插画师桃年关于四季变换与人间烟火的插画作品。桃年用画笔带我们从人间那些被忽略的“角落”里,感受四季之美和时光流逝的浪漫,找回生活的“小确幸”。石板缝里夹生細草,开出小花,假山和石砖间密布青苔,屋上的瓦片青灰带绿,石刻上或是人或是风抚平的痕迹,池塘里松针一样的水草等等,无一不美,无一不蕴藏着生命感。这些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小角落,其实都在静静地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期刊
毛泽东曾说,“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的确,寻常味道比起山珍海味,更让人难以忘怀。这本《生活,是很好玩的》中的平常食物,经汪曾祺的描述,也颇有滋味。  野菜,乃寻常之菜。但在汪曾祺笔下,做好了,“是可以上席的”。“荠菜焯过,碎切,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浇以麻油酱醋。”在我们家,餐桌上也有清爽的野菜,绿意盎然,香气扑鼻,透着节气带来的新鲜劲儿。莼菜、马兰头也都是寻常做法,清香尤胜于烧烤。  这样
期刊
宋国要建练武场,建设者们干得热火朝天。这时有个叫癸的歌手路过,看到这场面,禁不住引吭高歌。这一唱不得了:打墙夯地的劳力们都忘了吃饭,不知疲倦了。宋王看呆了,歌声也能是生产力!赶紧赏赐。歌手癸得了赏赐后,跟宋王说:我跟老师射稽相比差远了!他唱起歌来,鸟都忘了飞,云都不再飘。宋王一听,赶紧请来射稽老师。  射稽来后,一展歌喉。宋王感觉歌手癸说话水分太大——那天风大,云飘得极快,鸟都没出来,就是过往的行
期刊
2021年“随拍”栏目精彩继续!  随时随地记录你身边好玩儿的瞬间,可以是有趣搞笑的,也可以是温情动人的,無需华丽的画面,只要够清晰、够有趣、够感人,就可以发过来和《润》的小读者们一起分享!图片大小要求在1M以上,注明姓名和地址,发送到征稿邮箱39806863@qq.com即可,想让你的朋友圈更感人吗?嘿嘿,那就期待你的加入喽!
期刊
●《生活,是很好玩儿的》的故事  生活不一定要过得多么华贵而高雅,但一定要有趣、好玩儿,在《生活,是很好玩儿》里,几乎时时、处处都能看出这一点。  作者汪曾祺生于水乡高邮殷实的书香世家。虽生于动荡年代,他的童年却惬意得很。在孙辈里,祖父比较偏爱汪曾祺,亲自教他习字,读《论语》,每临寒暑,还请儒生为他讲解古文。他的父亲汪菊生更是个极有趣的人:绘画、刻图章、弹琵琶、拉胡琴,做菜、打拳、单杠体操、祖传治
期刊
“除了骨肉的感情,跟乡土的千丝万缕,割不断的关系,纯粹出于人类的本能之外,还有一点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所独有的,就是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傅雷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船的话,傅聪先生的人生就是一条孤独远航的船,年纪轻轻便出国学习,一去就是一辈子。但行得再远的船,也得有一颗北极星,为它指明方向,使它不迷航。这颗星,便是《傅雷家书》。从1954年傅聪赴波兰留学,到1966年傅雷夫妇悲怆离世,12年间,家书从
期刊
提起典籍,总让人想起那些尘封在书架上的“大部头”。《尚书》《天工开物》《史记》《论语》等经典典籍,真正能读完并且读懂的人少之又少,甚至有很多孩子一看到繁体字、文言文就头疼。当有人问起为什么要读传统经典,最新综艺《典籍里的中国》给了我们一个流泪看完的答案。  《典籍里的中国》以那些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经典大部头为切入点,将大部头的名著拆解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静静讲述。话剧舞台的呈现,古今人物的穿越对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