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西方文化的策略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a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只有了解文化才能达到对语言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的目的。因此,英语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扩展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是英语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首先要从提供关于英美文化的素材、为学生创造接触英美文化的机会人手。教师可以积极引入英美文化素材作为辅助教材,让学生了解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形成关于英美文化的基本认知,树立英语文化意识。
  比如在学习“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一课时,教师针对教材中的中西方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春节、中秋节等,收集了丰富的文化背景材料,包括节日的由来、形成过程、文化象征等,如在谈到圣诞节时,教师特意讲述了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每年此时,孩子们在甜美的梦乡中,盼望着圣诞老人从天而降,带来梦寐以求的礼物。这是一个大家分享彼此对他人的爱与关怀的节日。”接著,教师又介绍了一些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层次内容,让学生建立起对圣诞节的文化内涵全面、生动的认知。通过教师对课本知识的不断扩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圣诞节的文化内涵,意识到圣诞节类似于中国的春节,是西方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代表美好的希望和祝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熟悉一些常用的有关英美文化的表达,提高英语应用水平,如著名的谚语:在圣诞节日里,条条都是归家的路。“At Christmas,all roads lead home,”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丰富的资源,了解到更多的英美文化知识,深刻感受了文化的魅力。
  二、增强体验。及时考查
  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有利的情境、寻找合适的机会为学生展示英美文化,帮助学生抓住理解的关键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只有将考核评价机制引入英美文化的学习,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其文化意识。因此,教师既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视频、图片、文字等描述英美文化,带领学生走入英美文化世界,引导学生体会、使用英美文化;又要在平时的练习、考试中设计关于英美文化的考核内容,及时考查学生对英美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比如在“Cultural relics”一课中,教师先播放一部分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纪录片,展示人们所创造的璀璨文化和智慧结晶;然后,教师具体呈现一些重点文化遗产的图片加以介绍,如雅典卫城、罗马的斗兽场和万神殿、佛罗伦萨的教堂和美术馆等,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意识到中西方历史进程和文化特征的差异,进一步形成对英美文化的初步认知。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建筑、环境、历史等的区别,努力让学生发现关键问题,实现认识的飞跃。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现西方建筑以石柱型为主,纵向发展,比较宏伟壮观,追求自由、外放、理性;而中国的建筑以木型为主,讲究对称美,多为建筑群,曲折幽深。最后,教师布置了几篇关于英美文化遗产的阅读理解作业,让学生认真完成,之后教师统一检查考核,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组织活动。自主探索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仅限于课堂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将所学所知转化为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首先,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给学生安排一些了解英美文化的任务,或者推荐一些英文原著、电影电视剧、报刊读物等,让学生切身感受英美文化的特色。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分享会、故事会、才艺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将个人特长与英美文化结合起来,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比如在学习完“Life in the future”一课后,教师给学生介绍了一些关于未来的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英美电影,如《机器人总动员》,让学生自行观看,了解英美文化输出的价值理念、对世界未来的预测,并将自身的感悟总结出来。教师也推荐了《海底两万里》的英文著作,让学生依照自身英语水平分阶段阅读,感受英文文化。在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基础之上,教师再组织一场关于“英美文化中的未来世界”的讨论会,每个学生结合电影和名著以及自己的知识积累畅谈英美文化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征,体现了哪些人文精神。学生大胆分享自己在自主探索中的收获,并用英文流利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增强了文化意识,熟练了各种英文方式的口语表达,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了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根源,提升其文化意识,提高其活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师要善于开拓教学资源,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英美文化的特征,增强文化意识。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校)
其他文献
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且有效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師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合理提问,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有一定的针对性,首先,设置的问题应紧扣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完成教学目标,其次,问题的答案要具体明确,不能模糊不清,要让学生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教师逐渐开发了新的教学方法,示错教学也应运而生,示错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展示一些错误,通过借錯发挥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的认知结构,还能锻炼辨析和反思的能力。
期刊
圆锥曲线问题普遍具有计算量大、灵活性强、难度大的特点,因此,要轻松应对圆锥曲线问题,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一些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本文主要来谈一谈构造法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一、构造函数  在求解圆锥曲線题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函数的性质以及图象特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构造出适当的函数,利用函数思想来解题,若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能体现出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先建立目标函数,然后根据其结构
期刊
公切线是指同时相切于两条或两条以上曲线的直线,有关两曲线的公切線问题是平面几何中的一类经典问题,经常作为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的压轴题出现,有关两曲线公切线问题的常见命题方向有:求两曲线公切线的条数、求公切线切点的横坐标(范围)等,而解答有关两曲线公切线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方程(组),寻找切点的坐标或者范围,下面,我们结合例题来进行探讨。
期刊
很多教师在讲解选择题时经常会侧重于传授知识点,而忽视解题技巧的讲解,这就造成学生在解答同类型题目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仍然出错,为了提升学生解答选择题的效率,教师要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一、特殊值法  虽然解数学题的一般步骤是根据题目条件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对于提供了四种选项的选择题而言,选用适当的特殊数值代入题目中去验证选项是否符合题意,也不失为一种简便的方法
期刊
复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互联网背景下,数学教师如果能做到巧用互联网工具归纳、总结数学知识,便能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让他们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做到融会贯通。  一、利用社交平台做好课前准备  随着智能手机、iPad、学习机等工具的普及,诸如QQ、微信等社交平台已经成为高中生课余时间沟通交流的主要平台,教师可入驻这些社交平台,将课前的学习任务通过QQ群、微信群发送给学
期刊
传统的英语阅读往往局限于教材,缺乏贴合时代潮流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英语报刊弥补了这一缺陷,丰富了英语阅读的资源,学生借助这个窗口可以了解更加广泛的信息,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同时开阔视野,启发智慧,锻炼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精心挑选。丰富资源  英语报刊种类众多,而高中生课业压力较大,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英语教师必须精选素材,激
期刊
公元前503年左右,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意大利南部的克罗通创建了一个集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一体的神秘主义派别——毕达哥拉斯学派,该学派亦称为“南意大利学派”,这个学派主要是研究“哲学”和“数学”,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自然科学家,他们把美学视为自然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宗旨是:万物皆数,即数是宇宙的本源,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数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一、数的艺术
期刊
古巴比伦和古埃及一样,都是为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的国家,人们主要是通过研究考古资料,来了解古巴比伦的数学成就。  一、记数法与进位制  一百多年前,人们发现巴比伦人是用楔形文字(Cuneiform)來记数的,巴比伦人用头部呈三角形的木笔把字刻写在软泥板上,然后,用火烧或晒干使它坚硬如石,以便将其保存下来,由于字的形状像楔子,所以人们称其为楔形文字,如图1。
期刊
复习课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必要课型,高效的复习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成绩,思维导图是一种能把思维过程具体化、可视化的思维方法,教师在高中数学复习课中要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利用思维导图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和技巧。  一、运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预习  高中数学知识点较为繁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初步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此为基础对思维导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