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对社会资本理论以及社会资本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关系的相关文献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资本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探讨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并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资本;高职院校;就业
  
  进入本世纪以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08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全球波及,给毕业生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本研究在有关社会资本的国内外理论研究以及其与就业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份针对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09届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分析相关数据,得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对社会资本利用的现状。最后,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探讨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并结合分析的结论给出有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社会资本最早是作为经济学术语出现的,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并列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形态。
  社会资本概念颠覆了自斯密以来在科学主义笼罩下的社会科学主流范式,肯定了人丰富的社会需求,以及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对理性选择及人的行为的制约作用。这一概念具有极大的适用性、现实性和解释力,使非正式组织、非正式关系、信任、合作、规范、文化、社会支持、社会交换、社会资源、嵌入、关系契约、社会网络和企业间网络等概念都可以正式收归于社会资本的分析框架。
  Jacobs是对“社会资本”这个术语有重要贡献的学者,Jacobs(196l)在对城市社区的研究中,高度重视城市中邻居的存在和功能以及其以后发展过程中强的网络和交叉的人际关系的存在和功能,这些为在城市中社区的信任,合作和集体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在家族关系中和在社区中隐含的资源的集合的使用也表明个人社会资本的重要性。用这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学者们开始形成对社会资本广泛的研究和测量。
  Bourdieu(l984)认为“社会资本是真实或虚拟资源的总和。对于个人和团体来说,由于要拥有的持久网络是或多或少的被制度化了的相互默认和认可关系,因而它是自然积累而形成的。”“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某种持久地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制度化关系的网络——它从集体性拥有的资本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Bourdieu主要说明了社会资本是一种持久性资源,这些资源是一种为行动者相互认可的体制化的关系,强调了社会资本的积累性、网络性、制度性和有用性等特点。
  Coleman(1990)的观点是“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他认为,对社会资本的投资是有利可图的,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花费在与他人的交往上其实都是社会资本投资,其利润终将以物质或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社会资本不是其他社会行动的“副产品”,而是个人或团体“有意识的投资策略”的产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张其仔博士,他认为社会资本可以简单的定义为社会网络,试图探讨社会资本对厂商行为、经济增长、劳动力的转移以及技术创新的制度创新的影响。另外,张博士的研究结合了经济学、社会学乃至人类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一方面把社会网络视为一种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又把社会网络视为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方式,力图建立一个分析社会网络的规范体系。张博士的贡献在于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社会资本理论,并对社会资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作了比较成功的量化研究。但是,社会资本的含义不限于社会网络,因此,社会资本不仅与经济发展有关,而且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无疑是忽视了制度、规范、信任以及社会道德因素等在社会资本概念中的重要地位。
  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社会资本作了不同的解释,本研究将社会资本界定为高校毕业生自身所受的教育后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获得的基本技能以及通过其社会网络可获得的社会资源的总和,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力资本包括高校毕业生的知识、技能、经验、素质等。(2)公共社会资本,包括大学生所在的高校的社会资本、教师的社会资本等。(3)非公共社会资本,包括有血缘关系的社会资本、有地缘关系的社会资本等等。
  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就是劳动就业。美国学者格拉诺维特在20世纪70年代就研究了社会网络关系在个人求职过程中的作用,他指出个人的求职行动,是深深地嵌入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此后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欧美等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较为完善的国家,人们在就业过程中还是会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关系,通过这些来获得相关的信息和帮助,从而更容易找到工作。而在注重人际关系网的中国社会,能否就业最有力的决定因素并不完全是大学毕业生个体本身,社会资本在求职中的运作作用更为明显。许多学者对于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郑会霞通过对郑州市2005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对社会资本的理解和使用情况,并以此为根据详细论证了大学生的关系资本、组织资本、公共资本、专业资本对其初次就业的影响和作用以及从中凸显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资本的作用环境和作用机制。张淑萍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已经由单纯的学生素质竞争演变成为包括家庭背景等多因素组合作用的结果。社会资本存量的差异对于大学生找工作时的心理状态,寻找工作的途径,找到工作的单位性质,对找到工作的满意度都有影响。王智武在重庆市抽取四所高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对待社会资本的态度和利用现状,以及其中凸显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为根据,得出了大学生开发和利用就业社会资本的对策建议。张少平等以华侨大学为例,分析了大学毕业生社会资本的特征以及对就业的影响,揭示了大学毕业生社会资本的使用现状及社会资本对就业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并对大学毕业生积极扩充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正确、高效运用社会资本提出可行方法与指导意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已经凸显出来,研究者们对于如何利用社会资本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相关的研究大都以普通高校毕业生为样本,对于社会资本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关系如何,从目前来看有关学者探讨的较少。本文则选取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作为样本,对社会资本与就业关系作进一步探讨。
  
  二、实证分析
  
  本研究选取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09届部分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辅以深度访谈。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53.3%。
  1.描述性统计
  调查对象中,男生44.2%,女生55.8%。来自省会15.0%,市地级23.8%,县级29.5%,农村30.7%。其中学生干部58.8%,非学生干部占41.2%。
  家庭信息方面,父亲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占31.6%,在企业和个体户的占20%,务农和失业的占48.4%。父亲的学历在大学及以上的占8.9%,高中39.2%,初中36.7%,小学及以下15.2%。家庭月收入在1000以下的占17.7%,1000至3000的占43.8%,3000至5000的占31.2%,5000以上的占6.3%。
  从上述资料我们发现,随机抽样调查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08届毕业生因为个人信息以及家庭信息方面的差异,所以,他们拥有的、能够利用的社会资本在总量和类型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本文所采取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社会资本的利用现状分析
  (1)多数学生意识到社会资本对就业的作用。
  18.8%的学生认为社会关系起着决定作用,48.8%学生认为有很大的作用,30%的学生认为有一定作用。并且有76.2%的学生动用过关键社会关系或者动用了一定关系,并且这些关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社会资本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作用非常明显。在深度访谈中多数学生谈到如果社会资本存量相对高的话,都会动用社会资本以确保工作获得的把握和获得更好的工作的机会。这与中国人的关系取向相一致,因此,办事首先要看你与自己关系的亲疏,由内向外扩展,形成费孝通先生所谓的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
  (2)毕业生在社会资本的利用上存在着不平衡。
  由于大家在同一所学校所接受的同样的教育,多数学生在人力资本方面的差异并不是那么明显,而公共资本和非公共资本的差异较为凸现。
  在非公共就业资本的利用中,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生源地,家庭经济收入,父亲的工作单位和学历对学生的就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生源地在市级以上的学生98.2%的都在市级以上的地区工作。而生源地在农村的大都在地市级及以下的地区工作。家庭的经济收入更是决定了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所动用的社会关系的多少,家庭月收入在1000以下87.9%的人没有动用或者动用很少的社会关系,而家庭月收入在3000至5000的71.2%的动用过10—20个人帮忙找关系。
  公共就业社会资本利用中,从找到工作的方式可以看出,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招聘会39.1%,网络28.7%,父母亲戚朋友23.5%。根据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的强弱关系理论,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弱关系在毕业生生择业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但是由于传统的中国社会关系是在血缘关系与地缘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依靠父母亲戚朋友找到工作的23.5%的学生的父亲87.3%在党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工作,说明强关系依然在就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
  另外,学生就业过程中还存在社会资本利用率不高、社会资本的量小、社会资本范围狭窄等问题,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动用5人以下的比例达到86.2%;,动用的社会关系主要来自父母亲戚。这与学生一直呆在校园里,社会关系网络是比较窄有关,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的社会关系一般局限于同学这一同龄群体和父母亲戚这两大部分。
  3.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
  为了了解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设计了17道题目,通过4级Likert量表的形式,请学生对影响就业的18因素做出评价。
  本研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和因子分析,得到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三个因子。这三个因子的命名与分析如下:
  第一个因子主要集中探讨与个人出身背景有关的各种因素,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把它定义为非公共社会资本,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第二个因子主要指通过个人后天努力获得的个人特征,即人力资本。
  第三个因子则描述了包括大学生所在的高校声誉、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的便利以及老师所能发挥的作用,把它定义为公共社会资本。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更具备针对性,学校和老师本身就担当着学生和单位之间的联络人,这部分资源是大家所共享的。
  
  三、政策建议
  
  本文从社会资本的三个方面给出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相对应的建议:
  非公共社会资本被证明是影响高职院校高校毕业生的最重要因素,学生要主动与亲属保持联系,维护和巩固现有的的社会资本,保证信息传递、机会获得的及时性。对于非公共社会资本相对匮乏的学生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同时在社会上兼职,充分利用实习机会,从而弥补自身缺少的非公共社会资本的缺陷,拓展社会资本范围。
  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受过较高层次教育、人力资本较多的个体往往能够进入到高层次的社会圈子和团体中,从而拥有更广阔的社会关系网络,接触到对就业作用更大的社会资源。学生在校期间就是人力资本投资过程。学生要充分利用学习时间,掌握专业技能,以及取得各种水平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如应变能力、风险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社交意识和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创新和自主创业的能力等。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劳动就业市场功能的完善,社会更看重求职者的个人素质即人力资本。
  对于公共社会资本,学校一方面通过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塑造品牌专业等手段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吸引更多的企业等社会组织与其产生社会联系,另一方面,积极主动与企业进行联合,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Gnoarvette.Mark.TheSrtengthofweakties[J].Amerieanjuomalsoeiology,1973,(78):1360-1390.
  [2]郑会霞.社会资本对就业的影响——对郑州市2005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分析[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3]张淑萍.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影响——以对西北某高校2006年应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为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
  [4]王智武.大学生的就业社会资本开发和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5]张少平,张芬芳,赖志淮.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调查研究——以华侨大学为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6).
  [6]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格兰诺维特.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J].社会理论论坛,1997,(2).
  [8]【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系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编号:K20082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孟省,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经管学院讲师。
  刘亚平,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觇其监狱之实况,可测其国度之文野。”清末西方列强即挟此作为久不弃领事裁判权之借口,故中国有识之士走出国门探求西政伊始,便于万般端绪中关注狱制。在此大时代背景下,20
在2011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小学生的阅读量不能低于145万字.可见,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综合素养的培育基础.在倡导核心素养教育的今天,
7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发布后,已经出台了五项贸易便利化的措施,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   一是进一步减少自
论述法律的经济方法发展基础上,比较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式,并基于当前的法律与经济实际发展现状,提出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存在问题、局限等,以期能够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紧跟形势,面向市场,明确企业的要求。目前,高职教育要着重抓好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使学生拥有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发现创新能力,应用交际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  【关键词】用人单位;高职学生;素质要求;分析    在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观念,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真正培养市场需要、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在于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已成为中职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龙岩农校入手,以小
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最常见路害即为水损害,本文详尽的分析并且总结了路基路面水损害的主要原因,并且综合考虑道路设计,市政道路排水设施,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自己后期养护工作论述
分析了幼儿园节区域活动中实现家园共育的重要意义价值,包括消除教育分歧、促进儿童实现社会化、有利于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随后介绍了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实现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