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苦肉计?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s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观点认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遭到日本偷袭的根本原因是二战爆发后,美国奉行以“绥靖主义”为实质的中立政策。美国政府想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样,再次坐山观虎斗,待时机成熟后再参与角逐。结果导致对日本的侵略野心估计不足,以致战端一开便陷入极为不利的境地。
  这种观点一直是史学界分析珍珠港事件美军失利原因的主流观点。然而,这种观点回避了两个最重要的基本史实。一是二战爆发后,罗斯福政府先后通过了允许遭受法西斯侵略的英法等民主国家按“现款自运”原则购买美国的军火等战争物资的两个重要法案,这实质上是采取了偏袒英法的政策。此外,美国政府指示军方于1939年7月以后先后出台了5个“彩虹作战计划”。这5个计划体现了美国对日作战决策的基本内容。比如,第五号计划规定了一旦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在太平洋战区的作战任务划分和目标。
  既然罗斯福在二战爆发后明显采取偏袒英法等被侵略国家的政策,那又为什么没有参战呢?当时,美国民众尽管对法西斯的侵略政策表示反对,但绝大多数人认为,如果战争不蔓延到美国,就不应该参战,仅有10%的美国人主张立即参战。于是,罗斯福一方面最大程度地帮助遭受侵略的国家,一方面则寻找时机直接参与战争。这样,就出现了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另一种解释:罗斯福在向美国人施“苦肉计”。
  据了解,美国海军情报官在偷袭发生前破译了日本联合舰队向珍珠港开进的详细情报,然而,这份情报被送到白宫后,罗斯福却只说了句:知道了!此后,罗斯福密电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海军中将,让他立即把航空母舰从珍珠港调到外海,照例进行训练,而其他舰船一律留在港内。金梅尔在接到总统密电后,美军太平洋舰队通信参谋也破译了日军的密码,并将其送到金梅尔的办公室,但金梅尔却不屑一顾地将其扔在桌上,说:“这没有什么!但是,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任何人。”
  这说明,当时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高层,有极少数人事先就知道了日军将进攻珍珠港的情报,并且显得是那样胸有成竹。当这一切情报最终报告给罗斯福时,他正在同他的好友霍普金斯交谈。他对霍普金斯说:“我料定我们的敌人不会永远不犯错误。如果日本人进攻我们,我将争取国会批准我参加这场战争。”
  12月7日清晨7时55分,当日军战机飞临珍珠港上空扔下第一批炸弹时,下面整齐地排列着美军的水面舰船和作战飞机,只有航空母舰没在港内——而这正是由于罗斯福总统的事先指令。
  12月8日中午,罗斯福在国会大厦向国会发表宣战演说。他说:“由于美国在昨天遭到了日本军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我要求国会自日军进攻之时起,宣布国家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他的演说赢得了热烈掌声。至此,罗斯福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了。
其他文献
传统史学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是历史文献、文物史料、人文笔记等,用绘画形式记述历史的历史记录画,多仅在陈列展览中以图版说明的形式、为直观说明某一问题而被作为陈列参考品
中国实验快堆调试B阶段,即装料、首次临界和低功率物理试验阶段,开展的试验包括装料及临界、反应性反馈测量、控制棒价值刻度和探测片活化法测量4大类,共19项试验。其中,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