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服药,缘何还会遭殃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年轻护士服用伤风止咳露后晕倒在手术台上,原来是药水中的异丙嗪(非那根)让她昏睡过去,幸好没出什么意外。一位中年男子在牙科门诊注射麻醉药后突感天旋地转,经处理后才好转,原来是麻醉药中的肾上腺素使他心跳加速,险些导致晕厥。一位胃炎患者服得乐冲剂一个月后全身皮肤出现瘀斑,血小板减少,原来是药物中的铋在血中的含量大大高于正常值,只得立即停药救治。一位心脏病患者第一次服用普奈洛尔(心得安),却突发心力衰竭而死亡……
  这些药物反应是因为医生用药剂量过大了吗?不是。是患者自行服药过多了吗?也不是。原因只有一个:个体差异。据美国《研究生医学》杂志报道,许多用来治疗高血压病、过敏性疾病、失眠、抑郁症、高脂血症等病的药物,其标准剂量对不少人来说可能偏大。许多药物的较小剂量与标准剂量相比,治疗效果上没有差异(有时候小剂量反而获得了更好的效果),但用药副作用却可因此大大减少。这一重大发现告诉我们,几十年来,我们中的许多人可能毫无必要地让过多的药物穿肠而过,由此承受了许多不必要的副作用。沿用成习的“一种剂量,万人遵循”的用药方式,可能到了必须纠错的时候了。


  标准剂量不标准,人们肯定会感到纳闷,其实不难理解。其一,因为新药在获准上市前必须先行试用,但受试对象往往是有限的,与实际使用时的人群覆盖面无法相比,所以它提供的结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其二,为了以最快速度取得预期疗效,剂量的设置必须充足,这种“充足”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合适的,但对于部分人来说,往往偏大了。所以,当有更多的人使用时,个体差异就出现了,这些情况不可能在用药说明书上如数表达出来。
  美国1998年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住院病人的药物反应是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医生和患者都无可指责,因为用药剂量都符合标准。然而,如同人的外貌一样,不同患者肝脏代谢药物酶的功能千差万别,所以药物从血浆中消除的速度差异也很大。虽然我们可以根据体重、年龄、性别决定用药剂量,但即使这些条件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用的是同一种药物、同一种剂量,他们对药物的敏感性仍可表现出很大的差别。
  这就是医生难以掌握、患者易于对某些药物产生副作用的原因。例如高血压病、头痛、抑郁症等慢性病患者,常常因为服药后副作用造成的痛苦要甚于本身疾病而最终放弃治疗。然而,如果医患双方都注重个体治疗,从1/2、1/4甚至更小的剂量开始,最终摸索出适合个体的用量,这些患者是能够接受这些生命攸关的治疗的。
  综上所述,由于个体差异,有的人对药物特别敏感,即便是服用标准剂量的药物,也会发生不良药物反应。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对药物是否敏感呢?下述问题有助于作出自测:服用任何药物都是“药到病除”吗?是否易醉酒?服用某些药物(抗过敏、抗晕动病、安眠药等)后是否会出现疲乏、嗜睡等症状?服食咖啡、茶、巧克力或抗过敏等药会否精力充沛,抑或导致焦虑失眠?用肾上腺素后会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牙科治疗时,按常规在局部麻醉药中加入肾上腺素),如心慌、头晕、面色苍白等?服药后会否出现记忆减退、视力模糊、头痛、消化不良、腹泻、便秘、头晕、心慌、皮疹、水肿、耳鸣等药物不良反应?
  如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即使部分是肯定的,說明你对药物敏感。由于对某一种药物的敏感往往提示对其他药物也敏感,所以用药要小心,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但需要提醒的是,抗菌与抗病毒类药物用量一定要充足,不能随意减少剂量以免诱发耐药,延误治疗。
  所幸的是,近十年来,这一问题已受到关注,某些药物也开始列出系列剂量,以便于医生“量体裁衣”,为患者选择最低的有效剂量。不过,关注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文献
某日傍晚,救护车急速驶入急诊室门口,抬下一位老大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胸前沾满了暗红色血渍,护送他的是一位老大娘,她边哭边喊:“医生,快救救我的老伴。”在医生的劝导下,她安静了下来,讲述起老伴的发病经过。老大爷今年70岁,平素身体挺不错,只是关节有点痛,不定期服用了消炎痛等药物,心脏、肝脏和胃肠道统统没有病。一小时前,他突然感到头晕、眼花、恶心,接着大口大口地吐出约一大碗暗红色血液,大便也呈深咖
期刊
永康是一位65岁的老烟民,如今,他再也潇洒不起来了。因为,他已成了一名老慢支病人,为此备受折磨。  十几岁时,永康因好奇学着抽烟,经常像大人那样吞云吐雾,有时还玩起香烟魔术,在附近一起玩耍的孩子中也小有名气。后来进厂当了学徒工,由于他的心算、珠算很好,算盘打得又快又准,终于成了一名会计,同时也正式加入了烟民的队伍,而且吸烟量越来越大,从每天吸几支,到十几支,最多时每天吸2~3包,因而咳嗽不断,痰量
期刊
茶叶可以和很多药材搭配组方,有针对性地治疗不同的病证。如果选择恰当,茶药携手,珠联璧合,变化无穷,这就是大家熟悉的药茶了。以下介绍的保健茶除注明外,都是供冲泡或煎煮的一日量。煎煮的用水量可较冲泡(一茶杯)时稍多,分2~3次饮用(以下称分次饮)。    银花麦冬茶:  金银花、麦冬各10克,茶叶3克,用沸水冲泡,分次饮。适用于夏季炎热,烦闷头昏,口渴喜饮,小便黄少者。    茉莉花茶:  茉莉花、玫
期刊
我们知道,直肠位于人体消化道的末端, 肛门则是体内代谢产物的重要“出口口岸”。直肠是癌肿的好发部位,在很多情况下,直肠癌患者需要切除肛门。失去肛门对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使他们饱尝了失肛之苦。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癌肿认识逐渐加深、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专用器械的应用,保肛手术成功的比例逐年增加。保肛手术类似战场上的攻坚战,能否成功取决于诸多因素。    诊断越早 保肛越好  早期诊断直肠
期刊
香菇能预防尖锐疣复发吗?    我女儿不幸染上了尖锐湿疣,一年多来钱花去无数,消疣灵、转移因子、干扰素、激光等全用上了,可仍然复发了三次,女儿因此痛不欲生。  有一次坐车,我听见边上两位乘客在议论,说他们的一个朋友靠吃香菇治好了尖锐湿疣。我听了记在心里,回家马上告诉女儿,可她就是不相信。  但是,我心里从此燃起了一丝希望,每天餐桌上香菇不断。看着女儿毫无表情地把它们硬吞下去,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我这
期刊
女友为啥无阴毛    我和女友上星期通过婚前体检,拿到了健康证明,马上就去领了结婚证,正在筹备婚礼。两人的健康证明上写些什么,我也没仔细看,心想反正是合格了。可是昨天,女友忧心忡忡地告诉我:她没有阴毛(从来没长过),把我吓了一大跳。  雖然我不相信什么“白虎”“白骨精投胎克夫”之类的迷信说法,但我总想不通:一个成年女子(她23岁)没有阴毛,总有什么缘故吧?为什么婚前体检时医生啥也没说呢?我们这个地
期刊
手淫会使睾丸变小吗?    两年前,我读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有了较频繁的手淫,一个月总有2次左右。最近一次手淫时,我忽然发现,我的睾丸比原来明显小多了。我害怕了,找了很多书,看到一本书上说,睾丸的正常体积是15~25毫升。我不知道这是怎么量出来的,但是我相信我的睾丸是不合格的。  我想不通,為什么原来那么大的睾丸,会变得现在这么小?难道是因为精液损失太多引起了睾丸萎缩?我现在日日夜夜在想这个问题
期刊
茶,在唐代时称“茗”,后人将喝茶冠以一个风雅的名字——“品茗”。茶叶因产地、采收时节、加工方法等的不同,有绿茶、青茶、红茶、黑茶等之分,品质和风味也各异。西湖龙井、太平猴魁、碧螺春、黄山毛峰,这些茶叶中的精品,以其精致的外观、馥郁的香气以及醇和的口感,受到海内外爱茶人士的追捧。  茶叶除供人泡饮外,还能提神醒脑、清利头目、除烦解渴、清热利尿、去腻消食、清热解毒等 。然而,从医疗保健的角度看,人们却
期刊
1918年那场大流感与普通流感截然不同。它在世界饱尝战乱之苦时到来,在几个月内横扫全球,并与战争同时退出历史舞台。来去匆匆,神秘莫测。短短几个月内,死于此病的人数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疾病。  全球死亡人数:估计在2000万到1亿之间,最低死亡人数高于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1500万。死亡人数之多,导致了1918年美国人平均寿命下降了12岁。  危险性:是普通流感的25倍。感染者死亡率是2.
期刊
請观察用高科技手段拍摄下来的真实照片  1+1=?  从一个针尖大小受精卵,到一个几千克重的新生儿,并不单纯是一个一分二,二分四的细胞分裂过程。要形成一个功能完备的新生命体,其中的奥妙一言难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