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膜再塑型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llllllllvvvv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病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不同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ECM)、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TIMPs)随病程变化的规律,探讨PVR增生膜的再塑型机制.方法 病程2个月至8年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患者的增生膜手术标本16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增生膜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胶质细胞等不同的细胞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aminin)、Ⅰ~Ⅳ型胶原等不同ECM成分,以及MMPs(MMP2、MMP9)和TIMP1,分析不同病程PVR增生膜中各标记成分的变化以及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随PVR病程延长,增生膜中RPE细胞、MMP2、FN表达逐渐减少(P=0.014,P=0.001,P=0.008),胶质细胞、Ⅰ、Ⅲ型胶原逐渐增多(P=0.022,P=0.001,P=0.008),层粘连蛋白和Ⅱ、Ⅳ型胶原均有表达,但不随病程变化.RPE细胞、MMP2、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与病程呈负相关,胶质细胞、Ⅰ、Ⅲ型胶原的表达与病程呈正相关;MMP2与FN变化呈正相关.MMP9、TIMP1始终都有表达,但不随病程变化.结论 在PVR增生膜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增生膜中的RPE细胞、胶质细胞、FN、Ⅰ、Ⅲ型胶原、MMP2参与了PVR的再塑型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ACIOL)植入的手术方法,评价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4只眼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及Ⅰ期ACIOL植入术、49只术后无晶状体眼行Ⅱ期ACIOL植入术.年龄16~80岁,平均43.5岁.检查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房角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随访3~7年,平均4.8年.结果65只眼(78.3%)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Ⅱ期植入者裸眼或矫正视力均
成人骨髓是临床应用时最常见的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来源.由于MSC在成人骨髓的数量以及分化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减低,不同的胎儿组织被用来研究是否存在MSC.胎盘组织中MSC主要分布在羊膜和绒毛膜等来源于胎儿的组织,其抗原表达、分化潜能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征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