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例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护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5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产后6~8周产妇腹直肌分离的患病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月于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产后康复门诊就诊的产妇4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采用Glazer评估法测量产妇的盆底肌电值,采用指测法测量产妇腹直肌分离的程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腹直肌分离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患病率为61.6%(301/489),其中轻度占比74.8%(225/301),中度占比21.5%(65/301),重度占比3.7%(11/301).产妇年龄较大、经产分娩、混合喂养及新生儿体质量较高是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患病率较高,应重点关注年龄较大、经产分娩、混合喂养及新生儿体质量较高的产妇腹直肌分离的情况.医护人员也应对腹直肌分离引起重视,在围产期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干预措施,减轻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发生及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 设立血管通路护士岗位,为患者提供连续性、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推动血管通路管理方案发展.方法 2019年1月设立血管通路护士岗位,借鉴国内外血管通路管理方案发展历程与经验,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一系列管理方法、考核、评价体系和岗位职能.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专业手段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功能给予评估、监测,对血管通路异常给予及时判断、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结果 实施血管通路护士岗位后,通路护士承担起建设和发展血管通路管理领域的主导责任,小组提前发现内瘘问题174例,内瘘随访患者678例;我院内瘘栓塞率由
目的 总结成人危重低体温患者复温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循证护理方法确立循证问题,根据证据的“6S”模型,从“证据金字塔”上层开始检索国内外有关成人危重患者低体温复温管理的相关证据,证据资源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推荐实践、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内容提取.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2篇临床决策,1篇推荐意见,3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共提取出涉及体温监测(3条证据)、复温目标(2条证据)、复温措施选择(5条证据)、复温
目的 观察园艺疗法联合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联合护理组,各54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肢体功能锻炼,联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给予园艺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3个月后,联合护理组的情绪孤立、社交孤立、情绪孤独、社交孤独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血清NGF、BDNF水平、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联合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园艺疗法联合
目的 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预防住院患者经鼻管喂养非计划拔管的干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用JBI临床证据实践模式检索中国知网、万方、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Library、Cochrane Library、PubMed、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库(National Institute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以及美国国立指南文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获取患者经鼻管喂养非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