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肌梗死临床体会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f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治疗后症状缓解,好转57例出院,转院3例。结论:积极、有效的处理相关并发症和合并症,随着心梗病情的好转,活动量逐渐增加,饮食量也逐渐增加,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的用量也要逐渐增加剂量。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28-02
  冠心病可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不同部位、范围、血管阻塞和心肌供血不足的差异,心肌梗死较为常见。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广泛存在,同时又存在心肌病,因此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后的病死率较非糖尿病者高,其远期疗效较非糖尿病者为差。选取60例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25例,年龄60~75岁。均符合WHO制订的诊断标准[1]。空腹血糖值10.4~27.3 mmol/L,其中广泛前壁心梗32例,下壁心梗14例,前间壁心梗10例,后壁心梗4例,AMI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
  1.2 方法
  1.2.1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人发生心肌梗死后,近期和远期病死率均较无糖尿病的心肌梗死病人明显为高。对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葡萄糖-胰岛素输注(5%葡萄糖液内加入8U胰岛素,按每小时30ml输注1h后测血糖并调整滴速,使血糖水平维持在7~10mmol/L,血糖稳定正常24h后,改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每日4次,持续3个月。胰岛素一葡萄糖输注继以胰岛素皮下注射,可使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远期预后有所改善,认为可能是通过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阶段的代谢改变,从而起到保护心肌,减少心肌损害范围的作用。
  1.2.2β阻滞剂的应用 糖尿病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应用β阻滞剂可能改善预后。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较非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率为高。因β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及胰岛素低血糖时间延长恢复,故必须谨慎,心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宜应用。
  2 结果
  治疗后症状缓解,好转57例出院,转院3例。
  3 讨论
  糖尿病心肌梗死较无糖尿病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均增高。糖尿病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心脏骤停、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也不少见,糖尿病心肌梗死病人与无糖尿病心肌梗死组相比,前者房颤较多,房室和室内传导阻滞较多,需临时起搏者较多(15%比9%),室速和室颤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心肌梗死后心绞痛较多,住院期间心力衰竭较多[2]。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和不同性别病人在发生心肌梗死后的表现亦有所不同。
  糖尿病病人一般较易于在医院内发生心血管合并癥,其病死率亦高于无糖尿病组1.5~2倍。多因素分析证实年龄、心肌梗死史、高血压史、心绞痛、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伴发心肌梗死其病死率,较无糖尿病的心肌梗死为高,因为在有糖尿病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范围较无糖尿病者为广泛,程度也重。亦有应用无创法评估心肌梗死的再灌注率,发现糖尿病人较无糖尿病人的再灌注率低,此差别在女性I型糖尿病中尤为明显。糖尿病人的纤溶系统的某些变化至少可部分解释原发的心血管事件的高发生率,也可能在影响再灌注及纤溶后再堵塞起重要作用[3]。糖尿病伴心肌梗死与无糖尿病的心肌梗死的死亡原因无大区别。在心肌梗死的急性、亚急性期,急性心功能不全包括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是死亡的常见原因。出院后猝死是主要原因,此可能与随着糖尿病神经病变而来的自主神经不平衡和心电稳定性的减低有关。
  治疗糖尿病心肌梗死应控制高血糖。积极、有效的处理相关并发症和合并症(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仍是降压的首选药,但是必须使降压充分达标。关于降脂药物可以首选他汀药物。贝特类对降三酰甘油的效果优于他汀类,并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对糖尿病心衰的处理原则与对非糖尿病患者基本相同,可服用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药可延缓心衰进展,但应注意掩盖低血糖和加重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随着心梗病情的好转,活动量逐渐增加,饮食量也逐渐增加,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的用量也要逐渐增加剂量。当心梗过了衍变期到了陈旧心梗期时,应当复查胰岛素释放曲线及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决定是否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还是继续用胰岛素治疗。从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来说,“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或有其他严重疾病的人都应当用胰岛素治疗”,所以说心梗后的病人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是最好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
  [2] 赵水平,胡大一.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27,71-72.
  [3] 叶任高,陆再英.实用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0;79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和开腹下对老年结肠自然断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老年结肠自然断裂手术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结肠自然断裂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开腹下进行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术后感染率为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及对照组,临床路径组参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的差别。结果:临床路径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路径组的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的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术后病例10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和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后均比其相应的治疗前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期牙龈炎的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94例患有牙龈炎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口腔卫生指导形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指导基础上应用超声波洁牙术。对两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3.4%,两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治疗组的治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13-01  笔者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多年,近几年随着交通公路的快速发展和私家车辆的日益增多,交通事故所致的创伤也日趋增加。如何争分夺秒的配合处理好此类手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及其以后的生存质量。先将车祸致外伤患者的手术配合体会如下:  1 对手术室护士的素质要求  手术室护士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論基础,过硬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手术治疗中重度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28例中重度脊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前后患者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手术后明显优于手术前。经治疗28例患者椎体高度均有明显改善,其中26例患者已恢复至正常,所占比例约为92.86%。且未发现螺钉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哮喘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人数5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效果优良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效果优良率为72%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手段,提高胰腺炎的内科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补液治疗及营养支持,达到有效抑制胰腺分泌、解痉止痛、控制感染、抗休克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的目的,从而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结果: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过相应的内科手段治疗,减少了胰腺外渗,疼痛获得缓解,腹痛、恶心症状亦减轻,机体抗病力增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腹症在妇产科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诊治妇产科急腹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131例急腹症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效果。结果:131例患者中出现异位妊娠75例,急性盆腔炎15例,黄体或囊肿破裂17例,卵巢囊肿20例,子宫疤痕破裂1例,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3例,其中手术治疗116例,保守治疗15例。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Gilber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2000-2011年住院的34例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4例均予以苯巴比妥30mg口服,3次/d,共5~7d,分析其临床表现,诱因及治疗结果。结果:34例患者均有皮肤巩膜黄染,乏力24例,食欲不振21例,肝区或腹部不适14例,恶心6例。劳累、饮酒、饥饿、应激、感染及受凉是其诱因。药物治疗后,血清非结合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