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对从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学效应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anle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醛(FA)是一种诱变剂,同时也是一种人类的可疑致癌剂。在多种体外诱变试验中都得到了阳性结果,在啮齿动物中,FA可以引起鼻腔部和鼻咽部癌。

对上海石化总厂生产过程中接触FA的21名男性工人进行了染色体分析,14名非生产工人作为对照。FA生产环境中的空气浓度年平均为2.51mg/m3。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CE没有显著改变,而染色体的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畸变类型包括单体型和染色体型两种,主要是单体断裂、无着丝点断片、双着丝点和非整倍体。证明FA是一种染色体断裂剂。

我国1979年颁发的FA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3mg/m3对长期职业接触FA的人群而言,仍是不安全的。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集中我国各地区1960-1990年接尘工人尸检1000例,以非接尘男性尸检612例做对照,对尘肺肺癌的发病率和病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接尘工人尸检肺癌发病率为17.2%,比对照组(3.16%)显著超高,占全身各器官癌病之首;(2)石棉肺尸检肺癌率最高(26.92%),矽肺(18.5%)与煤工尘肺(16,79%)相近;(3)职业上,煤矿、金属矿和石棉矿是我国尘肺肺癌的三大主要工种,接尘工龄
本文观察了粮谷加工业工人上班一天和一周后的症状和肺功能变化。结果发现谷仓工人中重度接尘组的呼吸道症状发生率非常显著地高于轻度接尘组(P<0.005)。谷仓工人的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均较对照组差(P<0.05或0.01);而且上班一天或一周后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异常降低率间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或0.01)。
两个棉纺厂的100名男工(其中吸烟者68名)作为调查对象,另选无棉尘接触的丝织厂男工38名(其中吸烟者25名)作为对照。本调查结果表明,接触棉尘和吸烟的联合作用促使棉尘症和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升高。在肺功能测定方面,ΔFEV1%>5%者吸烟棉纺工高于不吸烟棉纺工。析因分析提示棉尘对班后FEV1下降有极显著影响,而吸烟却未见明显影响。这亦表明吸烟和棉尘没有交互影响,但有协同作用。
本文报告的是用COX回归方法,对Ⅲ期煤工尘肺发病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诊断Ⅲ期前合并肺结核明显增加发生Ⅲ期煤工尘肺的危险性,而首次粉尘暴露—诊断I期时间则与发生Ⅲ期煤工尘肺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全胚胎培养方法是八十年代才应用的一种新的体外实验方法,具有省时、省力、省钱的优点。本研究探讨全胚胎培养方法可否用于检测铅的胚胎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加铅(铅含量为30.68, 62.88, 88.64μg/ml)对胚胎体外染毒及给孕鼠腹腔注射醋酸铅溶液(含铅31.81mg/kg)染毒。铅均可影响胚胎卵黄囊发育,并导致胚胎生长发育迟缓及出现畸形,且有剂量反应关系。与整体动物实验相同,全胚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