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教学法是新课改要求下实施的一种新型且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实现师生良好互动,提高学生探究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初中科学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为贴近,在科学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并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促使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科学;问题教学法;渗透研究
问题教学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最先提出并倡导使用的,也叫“探索教学法”或“发现教学法”,其在国内外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运用。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已经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作为科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实际的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组织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思考中提高学习效率。
一、利用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彩有趣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利用问题教学法来进行课堂导入,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并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如在“二氧化碳”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在上课之初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关于《屠狗妖》的故事:在意大利国内那不勒斯峡谷的一个山洞里,有一个厉害的屠狗妖,每当有人带着狗到山洞里面时,狗总是很快昏倒或死亡,而人却安然无恙,这件事让附近的人都感到恐慌无比。为了解开此洞的秘密,找出人们口中的“屠狗妖”,科学家波曼尔也带着火把,牵着狗走入了山洞。没走多远,当狗昏倒在地时,他赶紧蹲下来查找原因,当他发现手中的火焰飘忽不定,并感觉自己呼吸困难时,就赶紧抱着狗跑出了山洞。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与观察,科学家波曼尔发现人们所谓的“屠狗妖”正是二氧化碳。故事讲完后,教师可以以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二氧化碳会会是“屠狗妖”?为什么狗会晕倒甚至死亡而人却无恙?问题提出后可以先讓学生先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再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最后得出原来二氧化碳具有不供给呼吸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至于狗晕倒人无恙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缘故。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引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良好的课堂问题设计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路径。在实际的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对课堂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可行性,这是保证问题有效设计的基本要素。一般来说,教学问题的设计既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还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以便于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如在教授“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以及氧循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关于“植物从种子到萌芽再到参天大树”的相关视频,然后询问学生的自身感受,让他们思考“植物能够从一粒小种子长成大树”这一神奇现象的原因,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再通过新知识的学习以及教师的讲解实现问题的解决。
此外,课堂问题的设计还应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做到难易结合,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问题设计时,教师要注重问题设置的条理性与科学性,让学生在探究思考中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层次感,从而实现“跳一跳摘桃子”的理想境界。如在学习“牛顿的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在桌子上放置一辆小车,然后开始提问问题:“怎样让小车跑起来?”当给小车施加压力,小车动起来又停止后,教师又可以问:“小车为什么能够运动?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明白小车的运动和停止是由于受压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合理把握提问时机,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的重难点适时地进行课堂提问,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指引下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如在讲述“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关系”这一问题时,由于这个问题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有较大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先设置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即将一本书通过施加水平方向的力而把它直立的墙面上。然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对书逐渐增大压力的过程中,书受到的摩擦力也会随之增大吗?”看表面现象,学生大都为觉得应该会增大,这时教师可以继续施加压力,并通过问题与动作相结合的方式将书向上移动。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很快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更好地掌握“摩擦力方向与大小”的相关知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与学生保持良好互动以及和谐统一的有效路径和方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问题情境来进行课堂导入,重视问题设计的科学性与层次性,并通过提问时机的有效把握来切实发挥问题教学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方世华.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3,(02).
[2]郑叶飞.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关键词:初中科学;问题教学法;渗透研究
问题教学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最先提出并倡导使用的,也叫“探索教学法”或“发现教学法”,其在国内外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运用。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已经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作为科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实际的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组织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思考中提高学习效率。
一、利用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彩有趣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利用问题教学法来进行课堂导入,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并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如在“二氧化碳”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在上课之初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关于《屠狗妖》的故事:在意大利国内那不勒斯峡谷的一个山洞里,有一个厉害的屠狗妖,每当有人带着狗到山洞里面时,狗总是很快昏倒或死亡,而人却安然无恙,这件事让附近的人都感到恐慌无比。为了解开此洞的秘密,找出人们口中的“屠狗妖”,科学家波曼尔也带着火把,牵着狗走入了山洞。没走多远,当狗昏倒在地时,他赶紧蹲下来查找原因,当他发现手中的火焰飘忽不定,并感觉自己呼吸困难时,就赶紧抱着狗跑出了山洞。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与观察,科学家波曼尔发现人们所谓的“屠狗妖”正是二氧化碳。故事讲完后,教师可以以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二氧化碳会会是“屠狗妖”?为什么狗会晕倒甚至死亡而人却无恙?问题提出后可以先讓学生先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再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最后得出原来二氧化碳具有不供给呼吸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至于狗晕倒人无恙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缘故。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引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良好的课堂问题设计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路径。在实际的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对课堂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可行性,这是保证问题有效设计的基本要素。一般来说,教学问题的设计既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还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以便于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如在教授“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以及氧循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关于“植物从种子到萌芽再到参天大树”的相关视频,然后询问学生的自身感受,让他们思考“植物能够从一粒小种子长成大树”这一神奇现象的原因,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再通过新知识的学习以及教师的讲解实现问题的解决。
此外,课堂问题的设计还应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做到难易结合,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问题设计时,教师要注重问题设置的条理性与科学性,让学生在探究思考中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层次感,从而实现“跳一跳摘桃子”的理想境界。如在学习“牛顿的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在桌子上放置一辆小车,然后开始提问问题:“怎样让小车跑起来?”当给小车施加压力,小车动起来又停止后,教师又可以问:“小车为什么能够运动?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明白小车的运动和停止是由于受压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合理把握提问时机,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的重难点适时地进行课堂提问,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指引下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如在讲述“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关系”这一问题时,由于这个问题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有较大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先设置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即将一本书通过施加水平方向的力而把它直立的墙面上。然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对书逐渐增大压力的过程中,书受到的摩擦力也会随之增大吗?”看表面现象,学生大都为觉得应该会增大,这时教师可以继续施加压力,并通过问题与动作相结合的方式将书向上移动。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很快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更好地掌握“摩擦力方向与大小”的相关知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与学生保持良好互动以及和谐统一的有效路径和方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问题情境来进行课堂导入,重视问题设计的科学性与层次性,并通过提问时机的有效把握来切实发挥问题教学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方世华.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3,(02).
[2]郑叶飞.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