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09皮带巷工作面支护技术的研究

来源 :机械管理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西铭矿49709皮带巷煤层赋存特征和巷道施工目的 ,对49709皮带巷工作面的皮带巷断面和切眼断面进行支护设计研究,皮带巷、切眼、回风联络巷都选择架棚支护,设计相应支护参数并进行验算,同时进行矿压数据监测,检验支护设计能够满足49709皮带巷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需求,并对其他皮带巷支护工作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采煤机进行截割采煤过程中受到的载荷较大,对采煤机的截割部行星减速器的寿命产生影响,而采煤机的牵引速度及滚筒转速是工作过程中两个重要的运动参数,因此针对牵引速度及滚筒转速对行星减速器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并建立了疲劳寿命的变化曲线.依据不同的曲线关系,可以对牵引速度及滚筒转速进行协同控制,从而保证行星减速器的疲劳寿命,提高采煤机的可靠性.
为加强通风机性能及安全性,保证气体的良好流动状态,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式,对不同结构形式的分流叶片对通风机性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为分流叶片及通风机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提高通风机的安全稳定性,更好地为矿井作业提供通风保障.
针对变压器铁芯钢片在生产和运输中受挤压容易变形弯曲,设计了一种变压器铁芯钢片自动矫直机,实现了对钢片的自动矫直;设计了一种散热片自动焊接装置,实现了散热片自动装配与焊接,并能在焊接完成后进行超声波探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应用于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变压器,完成了样机的安装并进行了测试.通过实验验证了变压器参数设计和所设计的自动化钢片矫直机、散热片焊接装置的正确性.
针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专业术语,定义了19个概念,如带式链、泵的两个特征、储能块等;修改了25个概念或分类方法,如凸轮、齿轮机构、轮系、键连结、轴和轴承等;使15个概念符合语言学要求,如疲劳磨损所造成的点损、减小载荷波动的改造等.提出了基于啮合力分析的主动斜齿圆柱齿轮所受轴向力方向判断依据.研究成果使该学科的概念更容易被初学者接受.
滚筒螺旋叶片磨损是制约采煤机生产效率提升的瓶颈问题.以MG2×55/250BW型采煤机为例,针对滚筒螺旋叶片的磨损现象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磨损行为开展了模拟仿真工作.结果 表明,叶片不同位置磨损量存在很大差异,边缘位置磨损量相对更大,后端磨损量比前端大.将定螺旋升角结构优化改进成为变螺旋升角结构,螺旋升角在10°~16°范围内变化.对优化后的结构再次进行仿真分析发现,最大磨损量降低了9.11%.将优化后的叶片结构应用到采煤实践中,其运行良好、稳定,使用寿命可以提升30%以上,产生的效果是显著的.
针对高压供油泵主轴轴承润滑问题,引入多相流模型模拟计算出润滑油膜的气穴分布,运用Fluent软件建立高压供油泵主轴端滑动轴承油膜有限元模型.依据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运用瞬态仿真的方法分析计算不同转速、进油压力和油品黏度对油膜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速和油品黏度增加都会增大空穴面积,降低润滑效果,但油品黏度增加会使油膜承载力增大,又对润滑有一定积极作用;进油压力增加使空穴气体平均体积分数减小,油膜承载力增加,有助于润滑,增大进油压力是增强润滑效果的有效方法.
在进行煤炭开采时,采煤机受到煤岩的载荷冲击作用容易造成截割机构的受损或破坏,在截割阻抗变化时,通过调节滚筒的转速来降低截割结构的载荷.在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中,采用截割结构的耦合模型对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控制方式均可降低截割机构的载荷作用,并通过优化可进一步降低采煤机的载荷作用,提高稳定性.
为改善某民用飞机失速特性欠佳的问题,采用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方法设计了加装在机翼上的失速条,对气动力和流场特性进行分析,并利用风洞试验研究了加装失速条后某民用飞机的失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加装失速条会降低最大升力系数并改变机翼上的流动分离位置,明显改善飞机的纵向力矩特性和横滚特性.
研究表面微观结构对液滴动态润湿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MDPD)方法是一种介观尺度的模拟方法,可以实现不同微结构表面与流体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与实验和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的方法验证了液滴浸润固体壁面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系统研究了微结构参数对表面浸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柱高度对液滴浸润状态的影响并不是一直存在,微柱高度为1时,固壁表面均表现为亲水;微柱高度为2时,随着面积分数的增大,固壁表面由疏水变为亲水;微柱高度超过阈值2时,固液作用基本不会改变.
在保持当前动车组辅助变流器电力一次架构不变的前提下,优化动车组辅助变流器硬件拓扑及数据拓扑,使其数据系统可以支持运行超限学习机及多列神经网络的智能化控制程序,实现该新型拓扑对双机联合驱动及多机联合驱动的拓扑扩增过程.在仿真环境下,使用新拓扑并运行对应人工智能程序,在相同运行图的情况下,瞬时最大电流下降7.8%,工作电流标准差缩小69.2%,车辆平均驱动功率下降5.6%.优化后动车组辅助的硬件拓扑及数据拓扑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