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与利的交锋:晚清《鲁滨孙飘流记》诸译本对经济个人主义的翻译与批评

来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b2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讨晚清时期中国译者翻译《鲁滨孙飘流记》中经济个人主义话语的方式,以及译者的文化心态。在英国文学传统中,鲁滨孙被视为经济个人主义的化身,因追求经济利益而离家冒险.在人际交往中以金钱为标尺。而在晚清,中国译者视鲁滨孙的冒险精神为救亡图存的手段,可是原著体现的经济个人主义与儒家伦理格格不入,亦与救国无关,注重义利之辨的中国译者必须设法处理这一文化冲突。于是三位译者用儒家伦理或国民论述刻意改造了鲁滨孙的冒险动机。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虽然具体翻译手法不同,但是基本倾向一致,可以看出译者是站在中国文化的
其他文献
“加减消元法”一课,采用与代入消元法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凸显了消元思想的统摄作用.重视加减消元法的归纳构建过程,更重视将其作为一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方法这个结果,并且
低渗透砂岩气层容易受到水锁伤害,从而降低该类储层的开发效果.砂岩储层一般带有负电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能够降低吸附伤害,为了研究该类液体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岩心润湿性
针对古龙凹陷向斜区葡萄花油层岩性油藏的勘探潜力、勘探中面临的岩性油藏发育部位预测、油气聚集规律和薄储层预测技术等问题,分析了古龙凹陷具有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的地质条
为搞清汤原断陷油气藏的分布规律,指导下步油气勘探,从研究汤原断陷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入手,结合钻探情况,分析了断陷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认为该断陷在古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