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e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9-13页的内容。
  二、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
  1.情境简要 直奔主题
  2.动手操作 感知新授
  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分橡皮泥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4,可以是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的1/4,顺势概括出1/4的含义。
  3.交流内化 深入理解
  结合前面引入的事例让学生把对“一个整体”的认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尝试用单位1来表达这些分数的意义,为分数意义的建构奠定基础。
  4.应用训练 逐步提升
  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丰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有利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放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举例、讨论等形式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呈现学生对概念的思考过程和理解的情况。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掌握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形成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创新意识与分析概括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建构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联系实际说出几个分数。
  谈话:对于分数还想了解哪些知识?(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认识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1)问题呈现。
  (课件出示一块红色橡皮泥)
  师:一块橡皮泥,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它的几分之几呢?
  这里的“它”,指的是谁?
  (2)交流、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总结提升。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一个整体”和单位“1”。
  师:4块橡皮泥,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
  2.加强比较,提升对单位“1”的理解
  (1)问题呈现。
  结合课件,提问:刚才块数不同的橡皮泥,平均分给4个同学后,为什么每人分得的却又都是四分之一呢?
  (2)思考、交流。
  让学生动脑思考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汇报、总结。
  学生汇报,进一步理解“一个整体”即单位“1”。(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3.对比中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1)问题呈现。
  出示情境图2“分彩纸”
  谈话:同学们,要折千纸鹤了,一起去分彩纸去喽。请你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
  问题预设:①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
  ②每人分得绿色纸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分别解决这两个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学习,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
  全班交流时,学生先利用4张黄色纸片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1/2、2/4两个答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辩析、补充,得出结论。教师适时引领:每份是2张黄色纸片,为什么说是占这个整体的1/2呢?
  通过摆纸片得到第一问题的结论:把4张黄色纸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张,每份占这个整体的1/2。(板书补充)
  课件演示将4张纸片平均分的过程,并板书结论。
  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全班交流时,适时点拨:“每份是2张纸片,为什么占总数的1/3呢?”。
  (2)思考、交流。
  组织学生再次比较、思考、讨论,
  (3)观察、比较。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得到的分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质疑:两个问题每次求的都是2张纸片,为什么表示出来的分数却不一样呢?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到结论。
  通过对两次分纸片情况的比较,得到: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2张纸片,表示出的分数一个是1/2,一个是1/3。(板书)
  (4)汇报、交流。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一个分数既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又可以表示具体数量。
  (5)归纳概括。
  谈话: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
  举例:学生举例还可以把哪些量看作單位“1”?并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的不同。
  结合操作过程,讨论、交流、总结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板书)
  (三)活动中训练,练习中提升
  1.说一说
  课件出示6只蝴蝶。
  提问:其中的一只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三只呢?
  2.填一填
  出示问题:
  一捧糖果,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捧糖果的几分之几。
  平均分成5份,3份是这捧糖果的几分之几。
  ……
  提问:想一想:一个分数的确定主要依据什么条件?
  组织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所表示的意义。
  3.玩一玩
  将全班同学分为人数不等的小组,分别是2人、4人、6人、8人、10人一组。
  教师发指令:想办法,表示你们是一个“整体”。(这时,他们便会商量合适的方式来表现,如牵成一个圆圈或站成一排等等。)
  然后再发指令:蹲下总人数的二分之一。再发指令:蹲下剩下的人数的二分之一(此时,有的小组将无法表示,注意查看他们的表达方式,聆听他们的想法。)再提问:同样是蹲下二分之一,为何在同一个组里,前后两次蹲下的人数会有所不同呢?
  组织学生交流,谈谈在游戏中的感受。
  (四)全课总结
  谈谈你们学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其他文献
学校要求每个教师课后都要进行反思,教学反思只是一种手段,有的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到反思的意义。反思是一种对教学的深刻反省,必须发自于教师的内心。存在问题才能改正。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记录并且进行深刻反思。把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作为经验,这样才能使反思得到升华。事实上,教学反思的本质就在于教师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敢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突破和超越自己,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途径。  反思的重要性显而易
期刊
农村小学,由于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学生自制力差,容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得到家长的监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差。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缺陷也不斷显现。所以,要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课堂是关键。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阵地,是促进学生智力、思维发展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质量是其关键性影响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解读素质教育理念,采取多样化手段,构建高
期刊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我校深入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政内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一核三环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不断提高思政课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本学期初我院开设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青春传递党的声音——大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期刊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重点:有感情读文,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教法:导读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关键:熟
期刊
教材分析:  内容体系:由“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速”三个部分构成。  地位和作用:  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是学生学习光学的基础,又是学习光的反射、折射的铺垫性知识,也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做必要的准备。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习惯,让学生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如模型法、作图分析法。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以解释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生活和自然
期刊
一、设计本单元作业的指导思想  1.1.书写水的电离方程式;说出水的离子积含义及表达式。  2.2.解释温度、外加酸或碱等对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影响。  3.3.解释溶液酸碱性的本质;PH与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全
期刊
一、引言  进行了高一和高二两个基础年级的学习,学生对新课程要求的词汇有初步的认识和掌握,进入高三,英语词汇的复习是一个关键,因为它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是提高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必要保证。词汇量不足是高中学生英语学习中普遍问题(缪英 2012),这就制约了学生在听说考试、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方面方面的理解和表达,导致了学生想说,说不了;想表达,词不达意;想理解,只能靠蒙,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付
期刊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更加活跃了,教学活动中又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发挥最大有效性?一直是我在英语教学中思索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课前的精心准备使你信心百倍  现在我们都提倡备课不只是要备内容,还要备学生。问题的设置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要考慮学生的认知
期刊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了剖析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參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此思想为指导,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鲁科版《化学必修I》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中的第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晏子使楚》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由“進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最后让学生体会晏子是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