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比亚无边框旗舰Z11试用体验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ian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努比亚新一代无边框手机的旗舰产品,Z11在具有强大的硬件性能的同时,影像基因进一步进化,可谓是目前手机产品中摄影功能最全面的产品之一。
  旗舰机型硬件配置强悍
  虽然今年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但努比亚新推出的Z11作为旗舰机型,在硬件参数方面,一点也不含糊。该机配备了5.5寸显示屏,搭载高通骁龙820处理器,具备4GB/6GB运行内存,64GB/128GB存储空间,以及索尼lMX298传感器(1600万像素摄像头),前置8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HIFI、红外、NFC功能,配备3000mAh容量的电池,搭载基于AnarOla6.0.1的nubia UI 4.0。
  与其他品牌的手机相比,努比亚Z11不仅具有特别出色的强大性能,同时拍照功能也是它最具卖点的功能之一。其具备了很多手机摄影黑科技的元素。
  我们也有幸第一时间拿到了努比亚Z11的评测机,并且进行了测评。
  拍照功能超强大
  拍照方面,努比亚Z11的后置摄像头为1600万像素,最大光圈为F2.0,采用了索尼IMX298背照式堆栈式传感器;前置摄像头为800万像素,最大光圈同样为F2.0。努比亚Z11支持PDAF混合式相位对焦、手持防抖、OIS光学防抖,EIS电子防抖、DT惊素隔离技术、LTM局部调色技术以及3D降噪技术。此外,努比亚Z11还加入了全景相机3.0以及视频通话美颜等功能。其整体性能相当全面。
  拍照效果不俗
  从操控性上看,由于Z11具有无边框设计,配合全新的Fit边缘触控技术,可以让手机运行的更流畅,而同时在面对逆光等复杂环境时,我们看到画面的宽容度非常高。内置的相机家族模式中,有多个场景可供选择。手持防抖等效果也有非常好的体现。努比亚Z11也内置了例如星轨模式等拍照模式。
其他文献
冬天已至,但相信你心中还念着那金黄色的秋天。拍摄秋天的方法很多,使用微距镜头就是一个好想法。此次让笔者使用这支索尼新推出的FE 50mm F2.8微距镜头,来记录下微观中的秋色。  轻巧的标准微距镜头  如果抛开微距镜头的特殊属性,拿到这支镜头的第一感觉就是轻巧。的确,236g的镜身重量不会让你有太多的负重感,并且索尼一贯的一体化简洁设计可以让你对这支镜头充满好感。但毕竟这不是一支简单的标头,虽然
年轻的L卡口再出发  2014年,L卡口在徕卡T系列无反上首次亮相,而真正让L卡口广为人知的是2015年发布的徕卡SL。当时徕卡的这款全画幅无反相机在主流领域名声不显,反而受到不少诸如“价格昂贵”“体积庞大”的评價,售价在7万元左右的产品并不能被太多的大众消费者所接受,甚至有人给徕卡SL起名叫做“巨单”。之后徕卡还先后推出了CL、TL和TL2等多款应用L卡口的产品,但鉴于徕卡产品的高端定位和昂贵售
摄影的魅力往往在于它的视觉表现力上。对于那些在题材、内容或形式上千差万别的摄影作品,人们看待它们的直观感受便会有所不同。那么,哪些照片适合结合文字理解,哪些又可以独立存在?本期圆桌讨论将针对“摄影与文字”这一话题展开。  你怎么看待摄影和文本相结合,什么样的照片可以独立存在,什么样的照片需要结合文字理解?  翟红刚:如果把摄影分成多种类型的话,报道或者纪实类的摄影,是离不开文字说明的。本质上来讲,
出色防护性确保水下拍摄效果  尼康1AW1具有强大的户外性能,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畅快地拍摄。照相机的防水结构和防水专用镜头使得即使身处水下约15m也能随心拍摄。不仅如此,并借其2m高处坠落仍能继续拍摄的防震性能和在约-10℃的温度下顺畅操作的防冻性能,你可以带着它走遍天南海北,随时随地记录各种冒险。而这一次我们使用这款相机前往菲律宾进行水下拍摄,效果还是非常出色的。这款相机由于按钮也采用了防水处理,
没办法说清是因为什么喜欢上摄影的,记忆中应该是高中时吧,这样说只是因为我能翻出来自己开始拍片子是那个时候。那时对摄影是一种痴迷,一本杂志每期都要反复看几遍,期待着能从字里行间挖出些可以成就作品的秘籍。边异想天开地企图把拍好的片子寄去杂志社让人来评点,因为那时候能和杂志社的编辑们作沟通交流,简直是件可以光宗耀祖的事情。不想多年以后,这些都变成了现实。  1998年,机缘巧合让我加入了对当时《摄影之友
五年前,我由今古传奇杂志社出来,在苏州大学修完“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方向的学位,调去华中师范大学的文学院工作。因為有类型小说编辑工作的经验,自己也写过一点诗、小说与散文,20年前在华中师大读本科时,还做过文学社团的负责人,院系领导毫不犹豫地将我派到了写作教研室,担任写作课老师,指导文学社的活动。这个颇具实践感的课程,在“这里不培养作家”的“中文系共识”里,是边缘化的,如果改成“创意写作”,则是跨界
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有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挑战者和挑战故事,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摄影人的身影。从第一张照片诞生到拍出世界上最长的胶片,从拍下第一张地球的照片到制作出最快速度的照相机,为摄影、艺术而疯狂的人们不断刷新着这个世界关于摄影的纪录,挑战每个与摄影相关的不可能。  第一张成功拍摄且可以永久保存的照片  尼埃普斯在1826年拍摄的《窗外景色》是以锡合金板涂以柏油,放在自制相机中拍摄。在法国居所的阁
亚洲对于史蒂夫。麦凯瑞而言充满了魔力,这位以战地摄影而著名的摄影大师多次行走在亚洲的土地上,以人文视角去发现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在他眼中,这里色彩绚烂,充满了动人的故事,本期解读大师将带你走进史蒂夫·麦凯瑞的影像世界,解析这位人物教父创作方式。  1978  首次踏入亚洲拍摄,以自由摄影师身份到达印度创作。  1981  完成首部亚洲专题摄影作品《火热的民族》,并在《国家地理》杂志发表。  1988
用镜头还原香港原本的面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香港对内地人的魅力只剩下了购物,而当你真正用镜头对准香港时,才会发现它是一座很美的城市,在高饱和度色彩碰撞的路标之中,嗅得到浓郁的市井味道。在香港扫街很容易出片,只需要选择一个特定的地点范围,带着E-M511这样一台微单相机穿越拥挤的人群。—支17mmFl.8的挂机头也能够满足扫街拍摄需求,不需要多余的主体,聚焦一位笑容可掬的药铺老板或是街头面容严肃
爱摄影的人通常都很热爱生活,当我们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总是会看到“我要把它拍下来”的场景,通常我们会掏出手机记录下感动着我们的瞬间,但在手机无法轻松搞定时,我们便会想起被“束之高阁”的相机,是时候考虑为自已入手一台可以随身携带的相机了,别再让相机只出现在你的旅行中,抑或是特别计划去拍点什么的时候了,本期我们不去远方,不拍摸特,只是随身带上一台相机,拍一拍生活中“偶遇”到的动人场景,选出一台最适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