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琨:治疗企业“癌细胞”,药方在“现场”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y65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应对扑面而来的问题,就像人的肌体,天生就是有癌细胞的,没有特定的氛围不会扩散,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就会加速扩散。”,长期以来跟企业家们有深入沟通的王育琨发现,中国企业无论大小,创业初期生龙活虎,但风生水起过后却若隐若现地进入一种尴尬无力状态。这种典型的群体症候或者说更年期现象同样受到企业界的关注。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支持王育琨的看法,并在相应的解决方案上跟王育琨有所共鸣。他在给王育琨新著《答案永远在现场》的序言中写道:“创业以来,我所做的不过就是无时无刻地贯彻和执行这种“现场”的经营哲学和经营管理体系。王育琨先生敏锐地捕捉到企业经营中“现场”的重要性,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王育琨先生独具慧眼,令我十分钦佩。同时,我衷心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家读一读这本完美诠释了企业经营要诀的力作,从中受益,进而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
  坐在对面的王育琨,一身黑衣蓝裤,尽显低调内敛的学者风范。与上次在泛户外论坛上的主持风采略有不同,言语和观点依然坚定而有力,声音却从容而淡定“在武侠的世界中,最高的境界是放下一切的空,没有格式和套路,在空灵的状态中一片飞叶、一次呼吸也能杀人于无形,商界之道亦是如此”,王育琨认为企业如人,吃五谷杂粮,就难免得病。在路上的中国企业家只有调养生息,回归自身去修炼,回归当下去精进,才可以预见美好的下一站。
  
  浮躁,中国商人精神的致命伤
  
  “当今中国的企业组织中传递着一种来自于社会的浮躁,即不做好当下的事,而是在幻想未来的事。”王育琨认为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随着中国企业组织的不断扩大,员工无法再有创业时纯粹的工作状态,即在当下不断地精进,一刻接一刻地探讨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地往前走。那时岗位员工在走路吃饭甚至在睡觉时都在思考工作,是一种仝身心投入的状态。
  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关键现场的员工在升官之后就不再当本分人,做本分事了。看似一直在专注地做一件事,而思想早跑到了九霄云外,更多的心思在想老板说了什么话?有什么需要自己可以满足?什么时候自己也可以有一个别墅或者新车?何时才能像老板一样周游列国等等,唯一不想当下如何精进地工作,最终在官僚气牛哄哄的场域内恶性循环。
  病因知道了,如何治疗呢?王育琨曾与多名关注此问题的中外企业家们进行过深入交流。
  2009年11月,王育琨在中外管理论坛上问了张瑞敏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自主经济体应如何考核?”张瑞敏给出的答案是“标准利润流归总公司,超额利润流归自主经济体自主分配。”这是中国企业的常规考核办法,即设置绩效考核的KPI指标,但长久执行下去就会变形走样。显然,这个答案是不能让王育琨满意的,而不满意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台下的稻盛和夫。
  午餐时间,王育琨与稻盛和夫继续探讨中国企业的“病”,稻盛和夫表示其在企业经营的实践中证明了单纯的考核是行不通的,考核意味着一种价值在引导公司的发展方向。当收入和当期的行为绩效挂钩时,容易导致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员工为了增加其个人收入而拼命抢占部分资源,造成信息资源在公司内部不流动,最终使信息资源在某一个部门中滞留,也让部门之间形成厚重且无法逾越的部门墙。
  “旁观者看来海底捞的生意蒸蒸日上,一线员工认真负责,那你认为你们公司的短板在哪里?”王育琨在一次私人对话中向张勇发问。张勇的回答显然来自于更深入的思考。“大多数员工还是没有激发出来主动性,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活着?工作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期待员工忠于他自己的生命价值,而不是海底捞或者我个人的价值。
  同样的问题,当王育琨向罗红提问时,则有着反方向的解答。罗红的药方很生动。
  “正如一个病人在输液时,输液瓶一定需要高高挂起,其高度必须高于液体输入的位置,才能正常输液,反之,则会倒流,危险至极。”这个输液瓶就是企业家本人。罗红认为在目前中国的大背景下,不可能寄希望于员工个人有强大的自主性。如果想激发一线员工的激情,则必须依靠企业创始人的觉醒和引领,企业家不能在公司初具规模时,在管理中缺席,独自去过自在的生活。职业经理人有可能是一种打工心态,无法给予企业一种深层次的提升,为此企业的创始人必须要有每一分钟的觉醒,成为团队员工的全方位资源,尤其是意识资源,而不仅仅是权力资源。
  
  精进,
  发挥工作现场的“地头力”
  
  王育琨认为这些企业领袖的观点都有着各自企业的烙印,都在慢慢地推进到一个问题的实质即关键现场的员工在当下是精进的创造还是机械的操作,而颇令人玩味的是王育琨开出的“药方”不是来源于国内外某一理论或学说的演绎,而是来自于王育琨有过亲身体验的处方药“地头力”,更准确的说是来源于他母亲的远见和智慧。
  在山东农村长大的王育琨从小家境贫穷,父亲在供销社做店员,工资低的可怜,每月只有不足八块钱的收入,只能自给自足。母亲仝靠自己的辛勤劳作带着六个孩子,艰辛之度可想而知。在王育琨出生的前日,母亲还在田间劳作,次日凌晨将小生命生下后,下午又去下地干活。在那个年代,人们眼中的小脚女人不识字,一个人在乡间劳作会被欺负。尽管母亲也是一个小脚女人,也同样的目不识丁,却有着与一般农村妇女不同的思想和毅力。“我头拱地也要供你们读书,也要挣工分。车到山前必有路,出水才看两腿泥。生活哪有那么多顺心的事情,只有自己将其理顺,头拱地做好眼前的事情。”母亲诸如此类生动且有力的经典语录还有很多,并在实践中硕果累累。王育琨的哥哥和姐姐都顺利考取了大学。 这种“头拱地”精神也深深地植入了王育琨的脑海,形成一种强烈的潜意识,每当他遇见和解决迎面而来的困难时,这既是精神食粮也是方法论。无论是在企业做集团副总裁的11年里,还是如今做企业研究,王育琨都在思索着如何在企业中植入地头力。
  “当今企业一线没有了一种魂魄式的东西,从而导致企业‘癌细胞’的扩散,我将这个魂魄式的东西概括为地头力。”王育琨认为地头力不属于过去和未来,属于当下的工作现场,如何在这个地头解决各种问题,创造出最新鲜的玩意,将此刻的工作做到一刻接一刻的极致,如同农民头拱地的劳作。
  王育琨认为地头力不是任何一种理论和说法,是一种直贯古今的存在,而这正是王育琨开出的治疗中国企业“癌细胞”的药方。
  正如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管理企业的方式,在当下工作的每时每刻放空和否定自己,不断精进,这也正是体现和运用地头力精神的典型案例。
  王育琨相信,“只有工作现场的地头力才能激发创造力,而实质上这也正包含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即只有员工精进的做好当下的工作,将来所有的升迁、房产、职业前途等等都会有可能实现,反之,则都会沦为空想和泡影。”
其他文献
作者:[捷克]托马斯·赛德拉切克著曾双全译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7月英国“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里有句名言: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他在
期刊
2000年6月6,朱镕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广东省14家关联企业骗取银行贷款近3亿元的违法事实予以立案查处.6月10日,广州市公安局经济侦察大队受命
地产界最近发生了件大事,先是中国地产的第一大佬——万科董事长王石低调赴美国留学,而就在同一天晚间,万科正式宣布常务副总裁徐洪舸、肖楠辞职。虽然万科称两件事情纯属巧合,但我们显然明白,事情绝非如万科宣传的那样简单。  回顾中国近三十年的企业发展史,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相比国内很多知名企业风云诡谲的成长和内斗史,万科的发展却显得出奇的平静和顺利。  和万科同期创业,中国IT界的头号企业联想,曾经发生
“烟波浩渺六十载,荒原摆渡旌旗猎。奉献石油英雄老,伟业复兴待后生。”这是大庆1205钻井队第20任队长赵明涛在日记里写下的励志诗篇。时间被定格在公元2013年3月27日。那一
普京所谓西方制裁不会对俄罗斯产生“灾难性后果”,从修辞学的角度看没有大错,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定义“灾难性”的程度.用俄罗斯学者自己的话讲,从现有的黄金外汇储备规模及当
期刊
商品房开发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这是国家早已明确规定了的.然而,在房地产开发的巨大利益驱动下,为了降低开发成本,不少开发商千方百计在规避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
被“粉丝”奉为“不老男神”的,除了林志颖,还有一位超人气明星,他就是“小太阳”钟汉良。出道以来就没怎么变过样子——时光果然待钟汉良不薄,他似乎没有变老的迹象,却又越
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在第十个冬季保供季中,上下联动,全方位准备,确保天然气供应平稳运行。进入2014年12月,华北分公司全力备战气田自规模开发以来第10个冬季保供季,已将大牛地
期刊
近日,一份“转让协议书”被递交到中国商人杂志记者手里,一同出现的还有山西国电煤炭运销有限公司写给山西省纪检委的举报信,以及标题为“城北货场‘所谓项目’受骗经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