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拟建立一种稳定、可连续动态直接观察皮肤创口感染的动物模型. 方法 制作小鼠背部全层皮肤切割伤模型,即刻予以皮下缝合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A组小鼠接种50μl无菌PBS液(PBS对照组),B、C、D组(感染组)小鼠分别接种50μl含1×106、1×108和1×1010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ml可发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菌株悬液.观察接种后每组小鼠的饮食活动,并记录12,3,5,7,9,11,14 d的平均体重及其死亡率;接种后各时相点采用以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 couplddevice,CCD)为基础的成像系统记录小鼠创口的荧光素发光强度;接种后24 h切取创口局部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创口炎症反应情况;记录每组小鼠创口愈合时间. 结果 (1)平均体重:A、B组小鼠无明显波动;C组逐渐减轻,第3天后逐渐增加,第14天增至接种前水平;D组逐渐减轻直至死亡.(2)死亡率:A、B组为零,C组第14天小鼠死亡率为10%,D组小鼠至接种后第3天死亡率为100%.(3)创口荧光素发光强度:A、B组自接种当天起均逐渐减弱,分别至第5,7天接近完全消失;C组自接种当天起至第14天无明显增强和减弱迹象;D组自接种当天起逐渐增强,且范围逐渐扩大直至死亡.(4)接种后24 h HE染色:四组小鼠创口均有炎症细胞浸润,C、D组浸润更明显.(5)创口愈合时间:A、B组分别于接种后第5,7天愈合;C组至第14天仍未愈合,且切口长度及范围未见明显扩大与减小;D组创口范围自接种当天起逐渐扩大直至死亡. 结论 小鼠皮肤全层切割伤创口接种50μl含1×108 CFU/ml可发光MRSA菌株悬液,可直接实时动态连续观测创口感染的发生与发展,该感染模型易于制作,稳定和重复性高。
一种连续动态直接观察皮肤创口感染的小鼠模型
【摘 要】
:
目的 拟建立一种稳定、可连续动态直接观察皮肤创口感染的动物模型. 方法 制作小鼠背部全层皮肤切割伤模型,即刻予以皮下缝合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A组小鼠接种50μl无菌PBS液(PBS对照组),B、C、D组(感染组)小鼠分别接种50μl含1×106、1×108和1×1010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ml可发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机 构】
:
2019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019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019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01900上海交通大学医
【出 处】
:
中华创伤杂志
【发表日期】
:
2012年28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早期气管切开(early tracheostomy,ET)与晚期气管切开(late tracheostomy,LT)对重型脑外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2010年12月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行气管切开需长时间机械通气、GCS<9分的重型脑外伤患者167例.依据口插管机械通气时间≤7d为ET
由德国汉堡大学医学中心组织的第23届国际交通医学会议将于2013年5月19—22日在德国汉堡召开。本次会议主题包括:(1)院前、院内创伤急救;(2)交通事故的预防:工程方面,如事故重建;(3)交通事故司法处理;(4)酒精、药物与驾驶,如毒理学、连锁反应;(5)驾驶人及乘客安全;(6)驾驶适应性,驾驶人评估与测试;(7)交通事故伤员的康复与治疗;(8)年龄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青少年和老年);(9)驾驶
期刊
目的 探讨红花注射液对撞击所致心肌挫伤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0只健康日本大耳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肌挫伤对照组(对照组)和红花注射液治疗组(红花组).每组15只.用BIM -Ⅱ型生物撞击机制备兔严重心肌挫伤模型.分别于伤前10 min、伤后10,30min、1,3,6,l2,24h各时相点采集两组颈总动脉血,检测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的浓度;于伤后24h解剖观察心脏大
前颅底骨折引发致命性鼻腔大出血,伤情紧急凶险,死亡率很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笔者收集2007年6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此类患者20例,采用双鼻腔气囊导管牵引压迫止血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期刊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临床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由过去的经验医学模式转化为现代的循证医学模式.神经外科作为临床医学中最复杂、最危险的一个专业,伴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经历了经典神经外科学、显微神经外科学和微创神经外科学几个阶段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微创神经外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期刊
急性颅脑损伤使凝血物质大量释放并进入血液循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诱发脑梗死、迟发性血肿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进而二次脑损害,影响患者预后[1].但有研究报道,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并不都会导致临床DIC或脑内凝血异常事件的发生[2].把凝血功能作为常规监测指标,将其作为医师评估伤情危重度及预后的参考项
期刊
笔者于2006年6月和2007年8月处置髋臼骨折术后切口感染2例,经安尔碘(Ⅲ型)灌洗治疗后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病历资料 例1男,39岁,高处坠落致右髋臼骨折5 d入院.体检:骨盆挤压征(+),右足痛觉正常,足趾活动好.入院后,在全身麻醉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压袋持续吸引.安尔碘冲洗3 d后,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沟肠杆菌。
期刊
痉挛状态是一组表现为痉挛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病症的总称.其发生与上运动神经元对脊髓下行运动通路的抑制减弱或中断以及α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有关.脑瘫、颅脑外伤、脊髓损伤、肿瘤、脑梗死、神经退行性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等都可导致痉挛状态。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美国烧伤外科学会和美国创伤外科学会共同主办,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10年中美烧伤创伤高层论坛”于11月8—9日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与大坪医院隆重举行。这次论坛是在实验室王正国院士和程天民院士的亲切关怀和积极努力下召开的。
目的 比较肢体损伤综合征指数(mangled extremity syndrome index,MESI)、肢体严重损伤严重度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MESS)、截肢指数(limb salvage index,LSI)三种评分方法在判断严重肢体损伤截肢与保肢中的价值.方法 对两所医院近8年来收治的353例严重肢体损伤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包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