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死不如赖活?——关于“生命质量”的沉思

来源 :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这是中国人对生存的那份渴望。从中也折射了一个民族对人生苦难的巨大心理承受力,这种生存智慧是随遇而安式的——只要活着,一切就有希望;而倘若死了,一切也就归于虚空。 然而,生活是有质量的,生命是有质量的。死可以死得天地泣、鬼神哭,也可以死得不那么轰轰烈烈但平静尊严;活可能活得窝窝囊囊、痛苦不堪,也可能活得风风光光,神采奕奕。这样,假定我们可以把生命的质量分解为生育的质量、生存的质量和死亡的质量这三个方面,那么就有理由提出一个反问:“好死”果真不如“赖活”吗?
其他文献
以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园为依托,从用户体验角度论述了增强现实(AR)技术在吴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ARKit+Vuforia+UE4”技术的快速开发方案,将吴地文化
"互联网+"时代,高职吴文化课程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调整。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提高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对高职吴文化课程目标和教学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为解析论文科学评价结构,并阐述替代计量指标的可行性与可信性,本文选取PLoS ONE中物理学、化学、社会学文献1036篇,以Article level metrics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
把德治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德治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加村民自治有效性和弥补法治效力不足两个方面。
赵树理作品主要受中国俗文化、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俗”的审美韵味;汪曾祺作品主要受中国雅文化、地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雅”的审美韵味。“俗”、“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连片分布面积最大的岩溶地区,石灰岩是岩溶地质的主要类型,石灰岩山体主要由碳酸盐岩石组成,化学淋溶强烈,土层很薄,土壤稀少。石灰岩在云南占有较大的
由于焚风效应和封闭地形,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河谷地段形成了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其植被为萨王纳或半萨王纳植被。干热河谷地区干旱、强光和高温等多重胁迫并存,植物经过长期
稀土元素独具的4f5d电子成就了稀土功能材料在光、电、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稀土的镧系收缩效应成为材料微结构调谐的控制器,能使材料结构发生“准连续”的变化,为揭示功能材
党和国家一直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广大农村“两委”干部工作在农村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