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犬“教头”李明庆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137724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明庆,某军犬训练基地五级士官,1989年3月入伍,1990年开始从事军犬训练工作。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6次被上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7次被评为专业技术能手和优秀士兵。
  走近军犬“教头”李明庆时,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特别之处:敦实的身材,腼腆的表情,怎么也和他的传奇色彩联系不到一起。但就是这名普普通通的军人,曾多次给军委首长、国家领导人汇报表演,曾夺取了全军首届军犬大比武中五个项目中的两个第一、两个第二,并获得了全能冠军:圆满完成了国家首次“地震灾害救援犬”的训练辅导任务,填补了中国救援犬的历史空白,他创新的训练方法,使军犬培训周期缩短了一半,他多次带领军犬完成国家重大活动的安检和丢枪、盗窃案的搜捕任务。从他平缓流淌的语言中,我们走进了他那丰富的内心世界。他话语不多但无不流露着对军营的热爱和对于军犬事业的痴迷。十几年来,他用坚实的步伐踏着生命的乐章,用火热的青春与军犬共舞人生。
  1990年3月,军犬基地派人到北京某部选调士兵从事军犬专业训练。连队推荐平时作风过硬的上等兵李明庆。李明庆似乎对军犬有一种天然的偏爱。同军犬生活了不到半年,李明庆对军犬已到了痴迷的地步,他像对待战友一样精心地照顾军犬的吃、喝、拉、撒、睡。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起床,晚上十点以后才睡下,不厌其烦地为军犬清理粪便、梳理犬毛、喂食刷盆。正是与军犬长期的“沟通”与“互动”,他与这些“无声战友”建立起了深厚“友谊”。他训练的军犬做到了“随叫随到”,“令行禁止”。李明庆在训练中还注意总结和创新,注意摸索军犬的行为原理和训练方法。一年下来,李明庆的训犬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但挽起他的衣袖和裤腿,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疤见证着他与军犬“不打不成交”的不解之缘。
  1998年初,为参加全军军犬专业大比武,李明庆“卧薪尝胆”,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强化训练。为了使军犬适应各种环境下的作业能力,他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时间。他把夜间和不良天候当作训练的好时机,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每天坚持四点起床,踏着露水,在野外练习“追踪”。晚上夜深人静,训练回来,他又在灯下“苦啃”训练理论。270个日日夜夜,他磨破了5双胶鞋,穿烂了3身迷彩服,体重下降了10公斤。工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的首届全军军犬大比武中,一举夺得了五个项目中的两个第一、两个第二,并获得了全能冠军。
  2002年年初,基地负责全军军犬专业中专学历培训任务。李明庆以过硬的专业素质,顺利进入了教员行列。一名士官当“专职教员”,这在全军院校来说,恐怕也不多见。为了当好教员,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李明庆自己购买了电脑及各种自学软件,开始将军犬专业知识编成课件,制成网页。他将自己的训练过程拍成录像片段,用“记录片”的形式剪贴到自己的课件当中。这种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授课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李明庆是不满足现状的人,他在一次次超越自我。他成功研制的“拒食器”,有效地缩短了训练军犬的拒食周期。他在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训犬实践,撰写了10万多字的心得体会,有“巴甫洛夫古典式条件反射和斯金纳操作式条件反射的应用”、“超常刺激在训练中的应用”等十几篇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军内外刊物上发表。在军犬搜爆科目训练中,为保持军犬连续作业时间的持久性,他反复实践,摸索出“超常刺激”的训练手段。
  李明庆对扑咬等课目的训练内容进行大胆改革,一改以往的“串联式”为“穿插式”的教学法,大大增加了训练的效率。使原来6个月才能完成的学兵培训任务缩短到了3个月,并使及格率达到了100%,优秀率达到了92%,创下了军犬训练史上的两个“之最”。
  2003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地中海岸发生里氏6.8级地震,中国国家地震救援队紧急派出的搜救犬,在一栋倒塌的楼房废墟前吠叫定位报警,经挖掘救出一名10岁的小男孩,这是我国首次执行国际灾害救援任务,也是十多个参加救援国家中搜救出幸存者的两个国家之一。而这批救援犬,就是在李明庆亲自辅导下完成的。当时培训搜救犬在我国还是空白,李明庆接到这一课题,在一无资料、二无经验的情况下,他边请教、边摸索、边训练。中国救援犬首次执行国际灾害救援任务并取得圆满成功,填补了我国救援犬的历史空白,在国际上反响强烈,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国务院温家宝总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其他文献
为了实现理想,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绿色军营;为了回报祖国和军队的培养,留学美国博士后出站后他毅然从太平洋彼岸飞回到了故土;为了救治更多的病人,他迎难而上闯出了一条新路……    208医院院长兼心脏病中心主任侯明晓成才不忘报国志,在事业的舞台上追求崇高的人生价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以知识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的绚丽篇章。    “我是一名博士,但更愿意成为一名战士”
期刊
首都北京,国之心脏;圣地延安,民之根柢。5月25日,总政直属单位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班的60名学员,在总政首长和总政直属工作部领导的率领下,从北京出发,乘列车沿途穿过118个大小山洞,来到延安这块神秘、神奇、神圣的土地,在这个“革命博物馆城”开始了一次特别的学习实践之旅。    延安革命纪念馆:一堂鲜活的党史课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这次培训班组织参观活动的第一站。其实学员们参观的是延安革命简史
期刊
军人都有两个家。一个是军营这个大家,一个是家庭这个小家。  一方面,在军营这个大家里,军人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坐标和位置,知道服从,知道纪律。另一方面,在自己家庭这个小家里.并不是所有的军人都能够找得着北,找得着纪律、规则,找得着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在班里,你听班长的;在连里,你听连长指导员的;在机关里.你听领导的;在家里,你听谁的?在家里,听谁的——这是来自军人家庭里最真实最生动的社会学和人
期刊
永不言败    如同以前听说的一样,《老人与海》的故事非常简单,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帆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精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但在归程中却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两万多字集中描述老人在小帆船上三天的经历,吸引我的正是书中极力表现的主题——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
期刊
“坚持党管武装原则不动摇、落实党管武装标准不降低、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不退步。”这是四川省凉山州委书记吴靖平三年前就任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时作出的承诺。三年来,在他的关心支持下,凉山军分区先后有26项工作成果受到国家、总部和两级军区表彰,凉山州委连续3年被评为四川省“党管武装工作先进单位”。    坚持原则不动摇——党管武装不是“党帮武装”,仅仅靠关心、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尽职尽力    3年来,
期刊
军人家属要随军、要就业,军人子女要上学,家里老人要照顾,军人家庭要致富,军人家属子女要看病……当这些事情随时发生时,那个被称为丈夫、父亲、儿子的军人却不在身边。  那么,是自已的家人默默扛着,还是主动寻求帮助?是享受帮助,还是忍受帮助?那么,是谁及时伸出那只帮忙的手?哪里又是随叫随到,随时开通的中国军人家庭“服务区”?  中国首家军人寂庭服务中心迄今成立22年。今天,这家服务中心透露的信息表明,军
期刊
《带上种子上礁》    南沙守礁官兵每次上礁都要带上土、种子和花草,让它们在遥远的礁堡上生根发芽、开花蛄泉。这是东门礁指导员缪照明端着一盆辣椒苗,面对镜头他下决心似地说:上礁后,我一定把它养好,也许不久的将来在岛上我可以吃到家乡的辣拽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    南沙官兵换防时,守备部队副部队长姚雪华看着战友乘船渐渐远去,眼睛湿润了,战友情是一份难舍难分的情怀,他们虽有一副钢筋铁骨,是一群
期刊
5月7日上午,空军指挥学院操场、教官耿哲给身高2.16米的王治郅纠正队列动作,需仰视才行。此后4天,国家男子篮球队在空军指挥学院进行了基本军事技能训练,参加了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与部分飞行员、研究生学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谈到军训意义,国家篮管中心胡加时副主任表示,“空军攻击性强、快速机动、反应灵活,这些对打篮球、搞比赛很有启发和帮助。”    (杨春源 摄影报道)    军嫂参观天安门    5
期刊
机关参谋陆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有一个问题,总是有战友追着我问:“为什么你会热爱家务劳动?为什么不要你老婆做?”为什么?我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要问为什么?我的意思是说,当你十七八岁忽然喜欢上了街角花店里的一个女孩子,你有必要问为什么吗?  我希望通过做家务这样的小事情,让我老婆在我的呵护下有幸福感,幸福的女人通常会给男人安全感,这是肯定的,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我看过一篇小说,题目叫《家务
期刊
引子 1995年3月21日,探亲归队的成都军区某团战士梁强,登上从自贡返回驻地隆昌的班车。中午12点,车辆行至富顺眰县邓隆公公里处,使用的天然气动力耗尽。驾驶员违章操作,用内胎做的简易加水器蛊汽油对化油器直接供油。在试车点火的一刹那,化油器回火从引擎喷出点燃内胎,顿时烟火腾起。帮忙加油的乘客惊慌中要将蛊汽油的内胎扔掉。危急时刻,梁强一个箭步冲上去,夺过燃烧的内胎,向乘客最少的车厢尾部跑去。他蹬碎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