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能计量的安装与安全防护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23456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是电力企业和用户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础,而计量自动化逐渐取缔了传统的计量方法,电能计量的安装和安全防护是供电企业应当实际关注的问题,文章就电能计量的安装和终端安全防护加以探讨。
  关键词:计量自动化;误差核算;加密算法
  中图分类号:R363.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计量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确立,有利于继续推动系统发展,除保证了系统本身的正常运行外,还有利于解决远程遥控与预付费的安全问题,采用硬件加密机制以及足够安全的加密算法后,设备与信息的安全有了保障,对于将来在智能电网下建立双向互动的用电方式,也同样适用。
  1电能计量装置安装的技术问题探讨
  1.1 安装技术分析。
  ①安装条件。
  对于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首先要确定安装的周围环境清洁,没有灰尘,环境中没有明显的热源,若有,则电能计量装置应距离热源至少1m,这是出于对电能计量装置安全防护需求而考虑的;同时环境中不应含有腐蚀性气体,空气不能过于潮湿;其次,电能表的安装应该距离地面一定高度,尤其是居民用电电能表,一般不应低于1.8m,且电能表安装必须垂直安装;最后,为了实现后期的维护维修、周期检定,电能表与电流互感器之间的连接线应该设置接线盒,以方便后期带负荷操作。
  ②接线方式。
  对于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主要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电能表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如互感器需要区分正负极性的端子,接线一定要注意区分极性;第二,对于地线的联接,不仅要确保所有的地线都接地,同时还应该让电气装置的外壳也要接地,防止因为雷电等灾害损坏电能计量装置;第三,对于电能表和电流互感器之间的连接线,如果采用两只电流互感器,则二次绕组与电能表之间必须采用4线连接,如果采用三只电流互感器,则二次绕组与电能表之间必须采用6线连接,不得采用简化的单线连接或者双线连接。
  ③安装的技术步骤。
  在实际的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中,可以按照如下的技术步骤实施。第1步:首先合理计量装置配置准确度级别,根据用户使用电能量级大小和准确度级别需求,从I类至V类中合理选定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级别。第2步: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根据电能计量的电流大小,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确保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的安全可靠;第3步:安装时要先认准相线和中性线,并注意互感器的极性,三相电能表要注意按正相序接入;第4步:按照电能表、一次绕组接线、二次绕组接线、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顺序,依次对上述各电气单元接线,接线时要注意区分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或者注意区分正负极性;接线结束用电笔和万能表检测一次,确保没有发生错误接线的现象;第5步:接线结束检查电能表等装置的电气螺丝是否拧紧,按照电气施工图从头到尾彻查一遍,最后完成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确保流变二次回路不能开路、压变二次回路不能短路。第6步:最后需要对电能表、接线盒和计量箱(柜)加装封印,以确保计量装置的安全和防止随意被人打开及拆卸。
  1.2 安装完送电前的检查注意事项。
  电能计量装置安装结束,在送电之前以免发生短路或者其他不该发生的事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
  ①检查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能表的安装是否牢固,螺丝是否拧紧,安全距离是否留足等;② 检查所有需要区分极性的接线装置,注意区分一次绕组、二次绕组接线的正负极性之分,以及电能表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区分;③ 检查地线连接是否完备,很多设备不仅有地线需要连接,有些设备还要求其外壳也要接地,因此送电前一定要注意检查;④ 将相关电能计量装置的起始码和资料信息抄录下来,以供后期对电能计量误差的核算、追补电量和检测;⑤检查电能表的安装是否紧固,避免由于松动而发生电能计量偏差;同时还要检查电能表的接线盒内螺丝是否全部旋紧,确保其线头不外露。
  1.3 安装完送电后的检查注意事项。
  ① 送电后,用电笔检测地线端子以及相关装置的外壳,看是否存在电压,若存在
  电压,则应立即断电,并详细检查原因;②送电后检查电压值、电流值以及相序是否正确,检查电能表运行是否正常,轮显内容是否正确,检查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相应保护端子是否带电等;③ 结合电力施工图纸,重点检查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保护元件的带电工作状态,确保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稳定可靠。
  2终端设备安全加密
  2.1 加密方式
  终端设备的加密可以采用硬件加密技术实现。即在终端和电能表侧加装采集专用安全认证加密芯片,在系统主站侧配合采集设备配置密码机,通过硬件方式实现采集终端和电能表的安全认证机制,并对访问数据实现明的加密和解密处理。采集专用安全认证加密芯片完全受控,由专门机构管理、制作和发放,并采用经过国家密码管理局批准的加密方式、密码算法和密钥管理技术来增强安全保障。应用层密码系统可采用对称密钥算法与非对称密钥算法相结合的混合密码系统。对称密钥算法计算速度快,主要应用于数据的加解密; 非对称密钥算法计算速度慢,密钥管理方便,主要应用于密钥的分发及广播命令的下发。应用层的数据加解密实现方式都应采用硬件加密的方式实现,不允许使用软件加解密方式。建议采用国密算法或3DES 算法。
  2.2 加密机制
  在计量自动化系统中,所有数据的加解密都应采用硬件加密的方式实现,不允许使用软件加解密方式。主站侧应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可的密码机设备实现数据的加解密。负荷管理终端和集中器中应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可的硬件安全模块实现数据的加解密。负荷管理终端和集中器采用的硬件安全模块应采用同时集成有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可的对称密钥算法和非对称密钥算法的安全模块。智能电能表中应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可的硬件安全模块以实现数据的加解密。智能电能表采用的硬件安全模块内部应至少集成有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可的对称密钥算法。
  计量自动化系统中主站系统的前置机应配备有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可的密码机设备,以实现数据的加解密功能。前置机通过应用层功能码(AFN) 来判断哪些数据需要进行加密,把需要加密的数据送密码机,密码机将加密后的密文数据及密文数据长度送前置机,前置机将加密后的密文进行数据打包,再将打包的数据下发; 不需要加密的数据不经过密码机处理,直接将数据打包、下发。图1 为主站系统的报文加密过程。
  
  
  图1主站系统报文加密过程
  负荷管理终端、集中器等采集设备中应嵌入硬件安全模块,通过安全模块對数据进行加解密处理。安全模块应嵌入COS 操作系统,且集成有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可的对称密钥算法和非对称密钥算法。
  对称密钥算法的加解密过程如图2 所示。安全模块的加密过程: 将明文数据送安全模块,安全模块进行密文+ MAC 运算,返回密文+MAC 数据包。安全模块的解密过程: 将密文+MAC 的数据包送安全模块,安全模块首先进行MAC 验证,验证通过再将密文数据进行解密,返回有效的明文数据及数据长度。
  
  
  图2对称算法的数据加解密
  非对称密钥算法的加解密过程如图3 所示。
  
  
  图3非对称密钥算法的数据加解密
  负荷管理终端的MCU 首先从安全模块获取公钥,并将公钥发送给发送方。发送方利用专变采集终端的公钥对要传递的明文数据进行加密,并把加密数据发送给负荷管理终端。负荷管理终端的MCU 将接收到的密文信息发送给安全模块,安全模块利用对应的私钥进行解密获取原始的明文,并将原始明文发送给负荷管理终端的MCU。
  2.3 加密算法
  常用的算法包括对称密码算法、非对称密码算法及杂凑算法。
  对称密码算法一般选择采用密钥长度为128位的SM1、SM7、SF33、AES,这几种算法的产品形式除SM7 是非接触式逻辑加密卡以外其他的都是CPU 卡,安全性较高; 另外还包括安全性一般的密钥长度为56 位的DES 及密钥长度为48 位的Mifare。对称密码算法由于仅有一个密钥,加解密速度快( 数百~ 数千倍非对称) ,通常用于数据加密。
  非对称密码算法一般选择采用密钥长度为192、256、384 bit 的SM2,密钥长度192、256、384bit 的ECC,以及密钥长度为1 024 ~ 2 048 bit 的RSA。这几种算法的安全性都较高,产品形式都为CPU 卡,有公私钥对两个密钥,加解密速度比较慢,通常用于密钥传递、数字签名。杂凑算法一般选用SM3 和SHA-1 两种类型,通常用于数字签名、动态令牌数据加密等。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层采用对称密钥算法与非对称密钥算法相结合的混合密码系统。对称密钥算法计算速度快,主要应用于数据的加解密;非对称密钥算法计算速度慢,密钥管理方便,主要应用于密钥的分发及广播命令的下发。
  3结语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电能计量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同时, 对电能计量人员的检定质量水平、工作效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同场合所安装的电能计量装置因需求和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因此强化智能化、自动化的计量装置检验技术的研究也是减少检验误差,提升数据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AP2003 电能计量装置现场检验仪[J].中国科技产业,2008.
  [2] DL/T 48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3] 董昕,王林.杨继勋.电能量采集及计费自动化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
其他文献
摘要: 公路的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保证。工程设计管理工作对于项目的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造价有重大的影响。做好工程设计管理工作是进行项目管理、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文章就如何做好工程设计管理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发表自己在工作中所总结和积累的若干经验。  关键词:工程设计管理;工作内容;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B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对住宅中的水电安装质量要求也大大提高。水电安装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质量的好坏对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有长期的影响。本文就建筑水电安装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建筑安装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管理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水电安装;工程管理;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摘要: 当前,伴随着我国經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水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水厂在生产的过程中,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有必要对水厂节能降耗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技改和加强管理,进一步降低能耗,有效降低供水成本。本文主要对水厂节能降耗问题探讨,并提出了促进水厂节能降耗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水厂;节能降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要:输电线路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響着投入电网后能否稳定运行。本文首先介绍了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然后阐述了输电线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提出了加强施工管理的方法措施,最后重点介绍了如何加强输电线路施工中的重点工程质量,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是其重要的组成
摘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属于半刚性材料,具有很大的脆性,存在着严重的裂缝问题。裂缝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道路的美观度与使用性。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以下的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裂缝,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V698.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The base of the cement stable mac
摘 要:从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质量控制的问题。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民建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梁、板、拄、基础) 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显得尤其重要。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给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带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是由建筑业企业自施工承包投标开始到保修期满为止的全过程施工项目。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进行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目标控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得从施工方项目施工管理抓起。施工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参与方,其项目施工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施工方本身的利益。现就从几个方面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作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施工;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
摘要:房产测绘是测绘的一个极具特点的分支,房产测绘明确房屋坐落地理位置、大小及其权属产权面积等信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房产测绘成果作为房屋登记的重要依据,其中所包含的权属状况和建筑面积等信息与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密不可分。本文分析了房产测绘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并结合相关房产测绘事件对如何规范房产测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测绘;房产;影响力;措施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房
摘要:简述了建筑工程、公路桥梁工程和市政桥梁工程中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保证桩基质量必须进行成孔检测、施工过程检测及成桩后检测,低应变检测桩身完整性是一种快速、成本低、有效的方法,最后提出了桩基质量检测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检测;标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钻孔灌注桩的特点  1.1钻孔灌注桩的优点  1)适应性广  
【摘要】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在城市道路路面基层建设施工的应用中,具备高度机械化施工,早期强度高,施工过程受雨季影响较小等优点,尤其是对南方多雨城市的道路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该项施工技术在城市道路改建、扩建、新建工程中得到广泛的肯定与应用。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施工经验,对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在城市道路路面基层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半刚性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技术;施工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