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人文音乐学科的动员令与进军号——郭乃安先生《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再读有感之一

来源 :音乐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ala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温郭乃安先生三十年前"请把目光投向人"的呼吁,颇有新感触.音乐学是科学,须以科学为基础、为规范,而郭先生强调要以人为本,凸显了音乐研究非科学的另一面,即"人文学科"(humanities)的属性与定位.人文与科学辩证结合,研究才能臻于完善.先生的呼吁还另有深远的学术和文化意义,是校正现有音乐学研究航向、回归人文学科广阔正道的动员令和进军号!应从文化价值相对论出发,立足中国音乐艺术悠久实践和独特文化传统,牢牢把握20世纪以来反思科学主义、技术理性至上等失误的世界人文思想发展的大趋势,自觉建构包含科学音乐学在内的、更深更广也更全面的"中国人文学科音乐研究"(或中国音乐学科研究)宏伟大厦,实现人文学科与科学的高度结合,共同繁荣,真正形成中国自己独特的思想学术话语权,并向全世界发出洪亮的中国声音.
其他文献
《歌唱祖国》之所以能成为时代经典与国家记忆,一方面源于歌曲本身的情感力量与艺术魅力,另一方面来自国家意志的主导与运作——主要体现于国家媒体的传播与动员、国家文艺评价机制的筛选与塑造、国家仪式的确证与意义再生产.正是在国家意志所主导的社会传播与经典化进程中,《歌唱祖国》衍生出不同的版本,与国家政治生活、人民情感生活产生了深密关联.
日本作家中岛敦有一句话,说:“大多数人是怎么过这一生的呢?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普通的瓦砾为伍。”  你看,把自己耽误了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犹豫。我见过厉害的人,都有一个特质,就是莫名其妙地坚信自己一定能把某件事干成,虽然细究起来,他也并没有什么理由。  那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坚信自己的目标呢?看两点就行了。第一,他是不是有一个多年来一直在说的理想
期刊
《魏汉津"以君指节为尺"真的荒唐至极吗?》一文旨在为北宋方士魏汉津提出的"指尺"正名.本文不同意该文观点,通过梳理文献中"指尺"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从乐律学角度分析"指尺"本质后,认为学者们对魏氏的批评中肯,"指尺"制律不可行,"以君指节为尺"确实荒唐至极.
歌剧《白毛女》初创时期的"延安版",具有与戏剧结构相匹配的音乐结构,作为歌剧的音乐元素齐全,具有塑造不同人物形象、性格的音乐主题设计,音乐材料较为集中,音乐风格较为统一.其创作整体上已非常成功,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存在革命叙事与民间叙事、揭示阶级矛盾与农民阶级自身软弱的内在冲突,这是歌剧《白毛女》"延安版"很快被"张家口版"所取代,并不断改版直至1962年才定版的内在原因."延安版"《白毛女》的传播,除1945年在延安的首演之外,主要是"国统区"纸质媒体的宣传和1948年在香港的演出.
小编不止一次说过,追星应该是学习偶像优秀的地方,让自己变得更好.既然他是你的偶像,那他一定有吸引你之处,所以,作为粉丝,学习偶像优秀的一面就可以了.对于网络上的议论,粉
期刊
改革开放既促进了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前所未有的发展,也使这些音乐作品的传播路径愈加多元.在新的历史语境中,中国的专业音乐创作数量快速增长,在海内外传播过程中既留下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也暴露出亟待改进的不足之处.整体而言,音乐学院、音乐节、专业赛事、基金委约制度、表演艺术家"明星"效应等,在当代中国专业音乐的传播中发挥了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同时,从现状看,中国专业音乐存在着受众圈层化、形式学术化、载体传统化等问题,亟待改进.
期刊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初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通过主动探究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又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个教学环节来进行引导,使学生随着掌握化学知识的增多,逐步提高化学学习能力,具备较强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在深入探索中提高核心素养,打造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  关键词:
音乐艺术表达情感情绪的相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使音乐传统具有长期的坚守继承性,也使音乐作品具有持续的传承积累性.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和民族音乐文化认同铸成了中华民族永恒的哲学话语,也确保了国家及民族音乐文化安全和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本文追溯音乐守正创新辩证规律产生的缘由,进而提出守正创新辩证论视野下的当代音乐创作对策建议:"创新莫忘守正""求变不离根本","坚持主体性""双向互动交流".
本文选取作曲家秦文琛与民乐音色探索相关的几部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阐释其音色应用的新观念与新方法.从现代民乐创作发展历程来看,中国民族乐器和民族乐队中突出的音色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在音乐作品音色表现方面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和文化品性."新潮音乐"作曲家对音色表现的一系列创新性探索和实验,实际上已经影响并将持续影响着那些回归传统作曲技法的非"新潮音乐"作曲家的现代民乐创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