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课堂教学误区 构建魅力高效课堂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wenbin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市高效课堂的逐步开展,当前的课堂教学与以往相比确实有了巨大的进步,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正在积极努力以适应高效课程的要求,但在高效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不利于高效课程的实施。
   误区一,师生关系处理的误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把握失度
   高效课堂倡导教学是一个师生“学习共同体”,这无疑是有别于传统的“教师自我”主导的课堂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这种理念的出现却导致了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无法找到自己的“定位”,即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几乎是完全放权给学生。一些无原则的“尊重”、“多元思维”的背后正是折射了这种现象。诚然,课堂中如果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或“教师为中心”都是一种极端的做法。 “学习共同体”理念,其出发点是力求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一种场所,而非一味地“迁就”学生。否则会导致教师的有效引导作用失去意义。
   下面是一个七年级思品课《报得三春晖》片段。
   师:假如你可以给你一个帮助父母实现愿望的机会,你希望帮他们实现什么愿望呢?请以“我祝愿爸爸\妈妈……”为话题,展开想象,说一段话。
   生众说纷纭。
   其中一生:我祝愿妈妈永远年轻,让她永远照顾我。
   师:(点头)你真有人情味,想得真好!
   另一生:我祝愿爸爸赚更多的钱,给我买一座大别墅,再带全家去周游世界。
   师:(一愣)你的想法真奇妙。
   很显然,上述案例中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很到位,不仅意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意在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心态,但面对学生千姿百态的答案时,教师却无所适从。实质上这两生的想法都存在问题,希望妈妈永远年轻,让她永远照顾自己,永远生活在别人的关爱之下,自己能真正长大吗?另一生:祝愿爸爸赚大钱,却是为了能实现自己的物质愿望,这能达到感恩父母的目的吗?面对有问题的答案,为什么教师却这样回答呢?
   正确解决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要教师“让出”或“放弃”多少权利的行为,本人认为,作为教者,一方面应始终热情饱满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去;而另一方面又应始终要保持冷静与理性,适时对学生的理解与回答作出引导、点拨、矫正。如果教师能具备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机智,则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会表现出一种柔和与弹性,促使整个教学过程保持一种融洽与民主的和谐氛围。所以说,“多元”不等于“无元”,“尊重”不等于“盲从”,这句话说得实在有理,课堂上教师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学生的理解陷入困境或歪曲时加以正确点拨。
   误区二,对教学效果认识的误区:重形式,轻结果
   有时听一些课,课堂上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很多学生对重点难点并不能很好地掌握。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目标层次浅,为热闹而讨论,无深入、实质性的内容,只单纯为了探究而探究,还有的教师认为提问多,讨论多就是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了。于是非常浅显的问题也让学生讨论且讨论的要求简单、草率,在一节思品课上,我听到任课老师安排学生小组讨论30秒,可想而知,30秒钟的讨论能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呢?还有的教师课堂上喜欢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题,让学生齐声回答“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问题,整节课教师提了十多个是非判断问题,看起来气氛热烈,学生回答得也没错,但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教师都包办了。直接导致基础知识教学的目标无法实现。
   其二,评价时只注意了过程评价而忽视了终结性目标评价。如一节思品公开课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老师说:“回答得真好,表扬他”学生啪啪啪的鼓起掌来,另一位学生又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但却忽视了后面的学生基础训练、拓展性训练及评价。
   所谓的“合作”,应该是同学之间相互支持,互相帮助。合作的内容有探究、讨论、活动、练习等。合作的时间不仅限于课堂,还包括课前和课后。小组合作不仅有当堂课的学习任务,还有一个阶段、一个学年的学习目标,而且小组组成是相对稳定的。
   高效课堂的实施当然有很大的挑战性,问题颇多,操作颇难。本人所认识的仅是课程改革领域中小小的一方面。为了今后的不断进步,实验进行到一定的程度就应该进行反思,我们相信,高效课堂会与时俱进,经过广大思品教师的努力探索,一定会找出一条路子,让我们的学生轻快地走在高效课堂改革的大道上,让思想品德课成为一门具有魅力的学科。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近两年,在我省的粮食生产区又出现了所谓的“卖粮难”现象。“卖粮难”的出现决非偶然,如不认真加以解决,势必压制粮农生产的积极性,阻碍我省粮食生产的稳定协调发展,甚至有可能会
地理考察是以地理环境为对象的实地调查和观测。通过地理考察,可以了解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点,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关系。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在实际的地理课堂中,因受到教学条件、经费、师资、教学安全等方面的限制,地理考察学习很难开展,尤其应试教育的需要,学校及教师个人都会把绝大部分的精力
摘 要:近些年来,有偿解除劳动合同职工已经成为信访队伍中的主流,做好有偿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信访工作已经成为维护油田整体稳定的关键问题。如何做好有偿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信访接待工作呢?作为油田行业从事信访工作多年的工作者,笔者将从实际工作的感受中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信访工作  1 “打铁需要自身硬”  只有认真学习领会、融会贯通各级组织下发的与信访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才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和知识迅速发展的时期,课外阅读对丰富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使之养成习惯,任重而道远。  一、以点带面,树立榜样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生活经验尚浅的小学生,还没能体会。怎样让学生真切认识到阅读带来的帮助呢?根据小学生认识、接受事物以形象为主的特点,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引进外资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全省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下,南平地区对外开放步伐不快,差距拉大。1989年全省外贸出
期刊
当前,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一种新型的、生动实际和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其实践性、探索性、创新性、复杂性和综合性与一般中小学学科教学模式有显著区别,要求更高。  一、营造创造氛围 激发创造欲望  1. 从物质环境来看,教师要给孩子一个自主活动空间,激发他们发现和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使科学教育活动成为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  2. 从精神环境来看,营造
在自主游戏中,我们要彻底改变以往的“教师游戏幼儿”的情况,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真正体现游戏的本质,真正实现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一、尊重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在自主游戏中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  1. 创设游戏环境, 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  游戏环境是儿童开展游戏的基本条件,为儿童创设的环境,应包含游戏的空间充足、开放的游戏区域多样、提供游戏的各种材料丰富,如教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幼稚期到成熟期的过渡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表现欲、成功欲十分明显,特别是在众人面前,自尊心尤为强烈,总是避免失败、期待成功。如何保护自尊心,确实是一个敏感区。在这一问题上如果处理得好,因势利导,德育工作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所谓“自尊心”,就是要求自我尊重和得到他人尊重的一种心理需要,讲通俗一点,就是“面子”、“名誉”、“荣誉”之心。一个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基于工作过程调研需求而开设相应的课程体系,但目前高等院校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授课实施过程与人才培养方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