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不能“独舞”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报告文学家王宏甲说:“要变教育,先变教师。”时代已经向语文老师亮起了红灯,如果我们再不解放思想,仍要固步自封,不会上课就只有“下课”了。既不愿如此,只有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语文课好比是一曲舞蹈,我把它当作苗族的圆圈舞,老师、学生一起肩并肩,手牵手的陶醉其中。尽管这一曲舞蹈长达45分钟,又有谁会觉得累呢?
  关键词:变教育;变教师;变教法
  曾经,我听一个同事说:“《语文》只要会识字的人都会教,一本教参、几套练习,足以应付,语文老师可有可无。”听了这话,作为语文老师,我很难过,但更多的是危机感。也是因为这句话坚定了我要改变语文教学方法的决心。其实语文教师自己又有几个人认识到语文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的呢?几乎都认为只要自己所教的班级能考出好成绩就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了。如果真这样认为,就太悲哀了!那也不怪别人会说出这番话来。语文课要怎么上?如果不能从根本上颠覆现在的做法,就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人会说这话,语文教学也不可能找到出路。时代已经向语文老师亮起了红灯,如果我们再不解放思想,仍要固步自封,不会上课就只有“下课”了。既不愿如此,只有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好比是一曲舞蹈,以前我们的教学犹如一曲老师与学生的交际舞。老师教,学生学,一曲终了,老师筋疲力尽,学生昏昏欲睡,收效甚微。然而,同是一曲舞蹈,现在我把它当作苗族的圆圈舞,老师、学生一起肩并肩,手牵手的陶醉其中。尽管这一曲舞蹈长达45分钟,又有谁会觉得累呢?所以今天,我要同大家探讨的话题是——语文课堂不能“独舞”。
  这里所说的“独舞”有三层涵义:
  一、老师不能独揽大权,独占课堂,认为我的课堂我做主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句话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知道的,但是,如何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许是我们思考得最少的地方。我认为只有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出错误时,如词组运用不恰当,句子理解有偏差,主题把握不准确。这时教师进行点拨、指导,教师的作用才显现。其实说白了,老师在课堂上起的作用就是穿针引线。在这种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每个学生都急于表现自我,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学生成功欲望得到了真实的体现。这样的课堂,既有知识的交流,更有感情的碰撞。
  二、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让语文课只学习语文知识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真正的语文应该到生活中去找!差的老师只教语文知识,好的语文教师不仅教语文学习方法还提供学习资源。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使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日常的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联系生活”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思想,也已成为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叶圣陶说:“咱们为了生活上的需要,从小就学习语言。”“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探索、应用。即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三、教法不能单一化,要多样化、多元化
  语文的教法不只有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等。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哪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能适用于一切范围和条件。每一个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各有特长,如果能在教学中适当的渗透这些要素,必定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文学本身就是艺术。自古以来,文学与艺术就有割不断的联系,许多大文学家也是艺术家,有“诗佛”之称的唐代诗人王维,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但诗歌创作卓有成就,还善于绘画,精通音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等容诗、书、画、印为一体,形成完整的文人画体系;清代的曹雪芹……。他们既是诗文高手,同时也是艺术家,或精通音律,或擅长书画。因此,我们要让艺术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充满艺术情趣,让学生感觉走进语文课堂,就像走进艺术的殿堂。他们可以在这里陶冶情操,放飞思绪!艺术,使语文教学变得“有趣”了,在美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灵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我们的课堂,毕竟不是歌厅,不是舞台,不是画室,不能把音乐、舞蹈、绘画等硬搬进课堂。决不能只为了调动课堂气氛,随便唱,随便舞,随便画。这样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让学生云里雾里找不到重点。
  爱伦博士认为:“师范教育的中心任务不应该仅仅是传授学科知识,还应该传授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2010年3月27日,我有幸听了著名报告文学家王宏甲的讲座。他在报告中指出:“要变教育,先变教师”。是的,只有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了转变,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才会改变;只有教师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有了转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作用才能发挥;也只有改变老师的领导地位为朋友、引路人,在教学中溶入游戏,变枯燥为有趣,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和他们在共同学习、共同求知;也只有在这样的师生情感融合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真正地拥有和保持学习所给予她们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80年版,第210页
  [2]《校本研修面对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做法。、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读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重探究;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关键词:导语;读书;探究;精讲多练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实行满堂满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文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比例也较大,所以作文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局面。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把写作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我手写我心”;教师还要适时地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作为作文的活头源水;还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让学生体验到作文带来的快乐。从而在快乐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快
摘 要: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应该是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只要教出的学生能够考高分就可以了。缺乏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导致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真正把学生教育成知识和身心同步发展的健康人才,我们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讲述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良好;学习态度;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会经
摘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高中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数学课堂上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值得每位高中数学老师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意义;主体;体会;方法;能力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极大的推进了应用数学和数学应用的发展,使数学几乎渗透到每一个学科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
摘 要:语言作为交际工具都有其共同的特点,而不同的语言又体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特点。因此,语言的习得要受文化的影响。不论学习上,还是教学上,英语的学习与汉语言文化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有较深的汉语言文化修养。因此,英语老师能在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把握英语教学,使汉语言文化能更好的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关键词:汉语言文化;英语教学;影响  语言作为交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铺天盖地的展开,我们在解读课程改革理念时,不要以为只是教学理念的灌输、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形式的更新。作为个体的人才是教育改革的践行者,所以,改革的完成,要依靠教师破除旧的观念,树立新的目标,提高自身素养来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素养  小学语文践行新课程改革要教和改同步进行,新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着眼于孩子们人格的发展与能力的形成。教师在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外,更要
摘 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志。但在教学实践中,好多学生对作文有畏难情绪,觉得无话可说,无词可写。逐渐地失去写作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契机促进小学生写作,首先要抓住生活的契机,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要抓住活动契机,激发学生写作思维,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关键词:契机;学生;写作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所以,一般都是喜欢那种比较和谐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的,他们一般不会喜欢那种照本宣科、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鉴于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方法,创设一个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去提高小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这样教师才会能够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戏剧表演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那么如何在体育课
摘 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高效的学习、快乐的学习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小组互助学习在小学数学中能发挥它的作用,尤其是在学生的课外学习中既能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助的美德又能达到学生之间知识的互补。因此,我们将学生按一定的模式和方法分成一定的小组,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互相帮助学习,互相勉励学习,最终我们能达到少数带动多数学生成长,从而全体共同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互助学习;小学数学;课外学习  在新
摘 要:重视语言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语文素养才得以提高,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  关键词:语言;积累;做法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文化积淀的过程。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为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