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酒师并不是只会倒酒的服务生

来源 :酒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nib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文Sommelier一般译成侍酒师。“侍酒”一词只给人伺候、服务等层次较低的含义,其实没有完整地表达这个工作的整体内涵和精神价值,往往造成“倒酒的服务生”的错觉。在欧美国家里,只有高级餐厅里才有侍酒师这个职位,而且这个职位在餐饮界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为了更深入了解这个餐饮界里性质独特的职位,法国《巴黎日报》的记者最近采访了1992年世界最佳侍酒师MeilleurSommelierduMonde头衔得主—飞利浦·佛赫·布哈克(PhilippeFaure-Brac)。飞利浦在巴黎繁荣的商业地段—奥斯曼大道BoulevardHaussmann靠近圣奥古斯丁教堂EgliseSt-Augustin广场开有一家名为“侍酒师小馆”的餐厅,他向记者畅谈了何谓侍酒师、侍酒师从何而来的、其工作又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问:一个人怎么会想成为侍酒师呢?
  当然,首先要对这一行有接触。曾经在餐厅里工作,或是对餐厅的工作感兴趣。兴趣来自好奇,也来自对美食的热情,对味觉的探索,也可能是父母家族的环境,等等。还有各种信息,尤其是学校的培训和职业上的见识,侍酒专业是一定的教育养成的。
  问:成为侍酒师的条件是什么?
  答:味觉记忆是很重要的,接着是训练。要喝很多,经常地喝,但不是喝下去,是喝进脑袋里,喝进记忆里。对酒体的视觉记忆,记各种酒的颜色、酒卷标、葡萄品种、酒庄名、产地名等。酒窖的管理,也就是金钱资金的管理;对消费者的观察,顾客心理的需求等等,这些都是今天一个侍酒师所须具备的能力,而不是单单介绍一支配菜的酒给客人。
  问:你是何时开始喜欢酒的?
  答:做菜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酒训练。每个人有属于他自己的方式和时间成为一个懂酒的人,甚至侍酒师。我是从喜爱做菜开始到喜欢酒。一个人可能从14岁就开始,也可能是从18或20岁才想成为侍酒师。我在实习的时候做过所有关于餐厅的工作:内场外场,菜单管理,餐桌布置,管账做菜,服务登记等等。等接触过大部分的餐饮工作后,我开始自问,将来要做什么?我发现,酒是最有趣的,最符合我的个性,也最能发挥我的能力和敏感度。20~25年前侍酒师这一行其实还没有很多人。
  问:对你而言,侍酒师的工作是什么?
  答:侍酒师是一种高尚的行业,是一种以饮料作为服务的行业,他对饮料的认识不应该只是局限在酒,应该还包括水、茶、啤酒等各种饮料,甚至果汁可乐!对酒窖的管理,储酒条件的认识,酒价值的判断,酒单(对应于菜单)的构成,买酒,储酒,对客人建议,等等,这些是侍酒师的基本工作。当然还有超市的sommelier,那可能更需要对消费结构的认识,消费族群的需要,他们的工作更接近采购建议,而不是在餐厅里个人式、单道菜式的建议。他们更像是商业酒顾问。也有针对餐饮业者的sommelier,当一家餐厅老板自己不是很懂酒的时候,他就会需要一个sommelier来做专业建议。这种侍酒师其实更接近业务销售。因为他们的工作是促销酒。可是,不论是哪一种侍酒师,他都是酒专业知识的化身,他要知道该国该社会的消费习性,消费者的口味,美食文化、味觉趋势等。
  问:如何面对一个个性比较顽固、甚至是没品位的消费者呢?这种情况下,你如何扮演一个侍酒师的角色?
  答:其实碰到这样的客人有时反而有趣,因为你可以知道他的想法。如果是完全背反我个人看法的时候,我会提出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搭配不妥的原因,把我个人的看法表达出来,但是他愿不愿意接受,我倒是无所谓。我的餐厅里倒是从未出现过一个没品位的客人。当我碰到一个可能不懂得一支好酒的价值的客人,或是一个只想收藏如Petrus或是Romanee-Conti酒标的客人,这时候我可能会告诉他,这支酒没了。当然,这种客人很例外,我做这么久的侍酒师也没碰过几个。
  问:您是如何训练一个年轻侍酒师的?
  答:这里经常有学生来实习,他们都已经是在学校里对这一行的工作有一定认识和专业,到这里来只是临场实习、演练和对客人的实际操作,毕竟侍酒师这一行和其他行业一样,都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去学习,课本所有的只是准则、理论。在我这里,他们要学的,当然你刚才提到的,不让客人觉得不自在。接着是不对客人有偏见,不论是文化背景、社会地位还是对酒的认识。我们的工作前提是:陪客人享用一顿愉快的餐。侍酒师最重要的是要做到just(刚刚好),这是最难的。一瓶Petrus当然好,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负担得起,也不是每道菜都适合搭配,更不是每个客人都要这样的酒才能满足。侍酒师要懂得如何做到juste。如何在各种条件下找到最适当的搭配,这才是一个好的侍酒师,而不是一味地推荐昂贵的或知名的酒。
  问:在你的餐厅里,你是如何和主厨合作找到适合的酒适合的菜?是先有菜再找酒,还是先有酒再找菜?
  答:不是哪一种先,而是两者并行。还要看季节,市场上的食材等等,不是单一因素在决定菜和酒之间的组合,而是整体的,多面向的。
  问:酒菜搭配,你的原则或方式是什么?互补?对照?平衡?还是其他?
  答:不一定,有时是就香气寻找对话。比如紫罗兰花香对酱汁;有时是就口感,口感较丰满的酒佐配口感较复杂的菜。也可能是果香较多的找香菇气味的……很难说出一个准则来。最有用的还是经验。有时是过于厚重油腻的菜,我们就希望带来一点清爽感觉的酒;或是偏甜的菜,搭配一款爽口而带酸味的酒。有时一款酒可以搭配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菜,甚至是乳酪,这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酒在我们的味蕾感官上做出完全不同的呈现和风味,非常有意思。
  
  问:20年的侍酒师经验,你的味觉、嗅觉的敏感度是否跟着增加?
  答:我的evolution是朝着更严谨的方向。年轻的时候,经验少,我们很轻易地有一些新鲜的发现。可是随着年纪和经验的增长,这种发现自然越来越少,但是品尝的态度则趋于严谨。经验增加辨识能力,因为尝过最顶级的,有经验作指针,作判断,态度越来越慎重,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味蕾敏感度反而是越来越敏锐,就像你削磨一把刀一样,越磨越锐。味蕾是人体上一项很特别的感官,它终我们一生都不会老化(当然,我不谈受伤一类的状况)。味蕾是会不断地“恢复”功能的。比如你放一块冰块在舌上,很快地你的味蕾会麻木,但是十几秒之后,马上恢复到原来的敏感状态,直到死亡。除非像抽烟之类的情形,不断地经常性地麻醉你的味觉,那另当别论。
  问:谈一点你的侍酒师生涯中比较特别的经验。
  答:每年我们都会办一场香槟和菜的搭配。有一年,我跟主厨说,我要用香槟来搭配野味。主厨说,香槟虽然可以和大部分的菜搭配,但是配野味,和红酒比起来,总是差那么一点,而且,也没有那样的食谱。于是,我们给自己出点难题:做一餐和香槟搭配的野味大餐。更精确地说,和野禽类。这时香槟并非拿来做菜或做成酱汁,而是单单来佐餐。北欧来的大型鹌鹑,大得像颗足球。母鹿排和带点湿木气息,覆盆子味道的粉红香槟;带着果香和细致酸味的白中白blancdeblanc(注:白品种葡萄酿的香槟),那次香槟野味的餐会办得实在有趣,许多来宾都感到意外的惊喜。我也做过传统菜的颠覆。比如烤布列斯鸡一般用黄酒vinjaune(法国阿尔卑斯山区的一种葡萄酒)做酱汁,或是柔顺点的红酒。但是当鸡皮烤得有点焦脆,有点焦糖化时,喝一支上好的索甸田酒Sauterne,那真是绝配!
  另外,10~15年的陈年波特酒,带点可可味,成熟的黑色浆果和麋鹿肉佐巧克力酱汁也是很妙的组合。St-Marcelin乳酪和严谨结实的CteRotideGuigal的表现也让人惊奇。还有香料味强的syrah葡萄品种酿的酒和加了鳀鱼的黑橄榄酱也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总之,味觉的探险和惊奇实在无穷无尽,也充满了不可逆料的悬疑和意外,侍酒师这个工作的乐趣就在这里。
  问:谢谢您花这么多时间接受我的访问。
  答:不客气。
  (苏珊/节译自法国《巴黎日报》)
其他文献
古代文人中常有“携酒寻芳”、“携琴访友”类题材的绘画,这与春秋时期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得遇知音”的故事及魏晋以后文人高士或隐居山林抚琴对弈,或相聚豪饮唱和诗赋的风尚有关。此类题材在瓷器上也多有表现。我收藏有一只此类题材的仿古酒瓶,即仿明宣德时期的携酒寻芳(携琴访友)图青花梅瓶。酒瓶高21厘米,容积750毫升,桂林三花酒厂生产,瓶底有“桂林博物馆仿”款识。  此梅瓶仿1972年出土于桂林市东郊
期刊
纵然你是身怀绝技的美发大师,面对陈寒柏也只能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光头乃是这位笑星亮光光的著名“招牌”呀。  陈寒柏的“亮点”之多,不只有“聪明透顶”的“亮点”,也不只有“寒柏枝头春意闹,就像公鸡喔喔叫,他到哪里哪里笑,他是瓦亮的大灯泡”的贴切比喻,他与酒的故事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亮点”。    酒后踏冰 滑出笑星闪光头型    一年除夕,陈寒柏与亲朋好友欢聚畅饮,美酒逢知己,不觉喝高。当晚演出登台
期刊
您知道吗?酿制葡萄酒时所产生的葡萄渣,也可以再转化成为佳酿喔!富有历史渊源、来自于意大利的白兰地Grappa就是这样来的!在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中会残留葡萄渣,但是这些葡萄渣还能再拿来蒸馏以获得烈酒,酒精度通常在40~52度之间。由于原料是果实,所以也算是白兰地,被通称为“渣酿白兰地”,它可说是因酿造葡萄酒而产生的另一种副产品(Pomace Brandy)。    什么是渣酿白兰地    渣酿白兰地的
期刊
在南瓜上钻一个孔,往里面放些酵母,灌一些泉水进去,再把小孔盖起来,一周后便能造出甘甜清冽的南瓜酒。    父母好客,每隔几天,家里就会聚集一些客人。父亲喝酒讲究一个“爽快”,喝得尽兴时,大家便相互划拳,声音洪亮,响彻整个村庄。耳濡目染的我,儿时便对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父母对我管教严格,从不让我沾酒。  小我一岁的表弟,是我最要好的伙伴。他是一个小精灵,鬼点子特多。一天,表弟高兴地对我说,
期刊
虽然愧忝军旅作家行列,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青春易逝,韶华太短,已近而立之年的我,仍孤家寡人一个。老爸老妈急,亲朋好友急,连首长也急,作为“军事任务”布置予我,催促着让我休假,回家找对象,完不成任务不能回来。  正踌躇间,姨家表妹打来电话:“傻哥,我新交一位朋友,风采照人,秀外慧中,爱慕军人,事业有成,给你介绍,勿失良机。”我乐了,急忙回复:“从军十载,已是大龄,囊中羞涩,仕途难通,房无
期刊
集体街舞    反映大众的需要,跳起来比较简单,节奏感比较强,既有舞蹈的感觉又有健身的作用,观赏性比较强,而且气氛相当好。  集体的舞蹈,貌似简单,每一个人都想加入,但要想成为领舞者,必须得有独门舞术!    关键词:中国市场    亚洲葡萄酒市场在未来两年内将以两倍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中国市场可能达到14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这说明中国未来3年葡萄酒市场发展前景被看好,潜力依然巨大。据海关统
期刊
9000年前的古遗址,16块陶器皿碎片,1个从天而降的美国“大兵”,1份奇迹般的酿酒配方,紧接着,一连串的知识产权纠纷,在中国与美国之间,在古代与现在之间,一场不无遗憾的商业大战即将拉开帷幕……一时间,中国酒圈子硝烟弥漫,议论纷纷,各种报道也亦虚亦实。究竟孰是孰非,其中又蕴含哪些不为人知的机密?让本刊编辑陪你一同层层分析,探个究竟—    [回 顾]    ◆事件始末◆时间推至二年半前  2006
期刊
《安乐居》写于1986年夏,所谓“安乐居”是北京一家小饭店,紧挨着小林子,遛鸟的常来此,顺便喝喝酒。它供应包子、花卷,也卖酒、菜。去那儿喝酒比吃饭的多。上门的芸芸众生大多为底层平民,偶尔也有知识分子闯进来,但他们不是常客。  它所卖的酒不外乎二锅头、红粮大曲、华灯大曲和衡山老白干。八大名酒也有,很少有人来喝;天热时也卖散啤酒。    小说里的人物九个,个个有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老吕”是木材厂看
期刊
大家对红葡萄酒非常熟悉,都知道每天适量地饮用一些对身体有好处,而各种适宜的菜式也是锦上添花。可你知道吗?白葡萄酒作为葡萄酒饮料中的重要一支,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能在红酒日益盛行的现代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这不,本期《食画食说》向你特别推荐白葡萄酒,不过,不是喝的,而是做几款水产菜肴的重要调味料。白葡萄酒特有的清香加上鱼虾的鲜美,包你大开胃口,试试吧!    白葡萄酒凤尾虾(虾肉鲜
期刊
有一天,一个开中药店的老板过生日,三个女婿前来祝贺。岳父好行酒令,就让三个女婿各行一令,也是想顺便考考他们的学问。他的要求是先说一个物名,倒读仍能成文,再贯穿两味中药名,组成一个行酒令。  大女婿往厨房里一看,就有了。他说:“锅盖,盖锅,锅底通草,饭就成熟地(的)。”这时的通草虽然用做动词了,但却是一种中药名,熟地,是熟的谐音,也是中药名。岳父听后满意地点点头。  二女婿抬头看了一下灯,于是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