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素质教育于中学历史教学中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waiyu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以全新的姿态面向21世纪的战略行动,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由之路。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活动。在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工程中,中学历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正在进行着一场全新的改革。
  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转变观念
  
  大部分中学生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概念“历史就是靠死记硬背,别无良策”。加之现在初中和高中会考的形式松驰和内容比较容易的特点,还受一部分教师头脑里“副课”观念的影响,以致学生更加深了这种偏见,所以平时根本不重视历史,或重视得不够,这就大大抹杀了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功能,何谈素质教育呢?要扭转这一局面,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历史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而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有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多种功能。文艺复兴时的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概括各科特点时说:“历史使人明智”,“明智”就突出了历史培养人的功能,这一点每一位历史教师必须对学生讲清楚,从而改变学生学习历史所持的不正确态度,为素质教育的落实奠定思想基础。
  
  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澄清模糊认识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教育,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它是以人的素质为目的的现代化教育,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有三点:一是面向全体还是面向少数;二是全面发展,还是片面发展;三是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还是扼杀学生的个性,抑制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是比应试教育具有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联系是: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是衡量人才的手段之一。全盘否定的观点容易引起认识到实践的混乱。这里不能把应试教育混为一谈,应试教育中有素质教育的因素,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生长点和营养素,而素质教育是反对以单纯升学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二者有包含关系,不能完全割裂。
  
  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选好突破口
  
  中学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因为素质教育的阵地是课堂,只有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才能有所作为。为此,要加大各学科渗透教育的力度。要做到这一点,每一位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法为目标教学法、情趣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参观讨论法等,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要有学法指导,如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方面的能力。通过传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以达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保障是提高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基本的学历达标,更要有素质教育的实践能力。因为教育活动是以人育人,以人的素质培养人的素质的活动,虽非名师出高徒,但高徒大多出于名师都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事实,所以没有合格的教师恐难有合格的学生。所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
  高素质教师不再是独专一门知识的书生,而应该具备敏锐的目光、广博的知识、能动口也能动手的复合型人才;不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者,而应该成为学习方法方面的专家、“教育诊断专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该以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研活动中,应该树立新人才观、素质观。由此,中学历史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素质教育的理论,经常关心教育理论界讨论的进展情况,特别是历史教育界的研究成果要及时吸收过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其次要积极开展实验研究,不断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体会,踊跃参加讨论。再次要提高以学科能力为对象的教学研究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型的中学历史教师。
  
  五、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教研活动中寻求新课题
  
  要经常学习和研究新的教研内容,一方面学习先进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因势利导,分析课题的实践价值、理论价值,指导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研究课题必须坚持面向实际,贴近教学,一般分两个层次。一是研究教学大纲、研究教学方法,探索教法改革的课题,如《历史学法研究》、《历史教学模式研究》;二是带有学科共同特点,跨年级的、具有普遍性的课题。如《初中历史教学研究》、《高中历史教学研究》等,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课题研究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和提高素质为主线,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内外结合,重视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课题研究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作者单位:415125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石门桥镇中学)
其他文献
阅读能力是英语试题中分值高、信息量大的题型,对中学生来说难度大。要做好这类题型,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以外,还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做阅读题的能力呢?    一、课文中生词的教学    对课文中的生词应在上课文之前,老师先把简易单词进行口头和板书讲解,力求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而对难度较大的生词及词组应在结合课文或学完课文后进行归纳讲解
期刊
任何成功的教学都是一种高度和谐的艺术。和谐的教学过程是教学应全力追求的境界,只有和谐统一的教学,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本活动,其目的就是在于育人,所以实验教学过程应该讲究和谐统一。只有这样,实验教学的各因素才会不失平衡,才会相互促进,才会使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实现培养学生的目的。  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证明,要上好实验课,就必须对实验的因素作好以下的处理——    
期刊
新课标的推行,是对教师的一个最大的挑战。首先,是对教师应有的知识观的挑战。如果教师满足于现有的状态,而不随着时代的步伐,那他一定会被时代所淘汰。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其次,教师的角色的转化。教师要有新型的教育教学观,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变为主动学习者。而不是以前的被动接受者。在这一点上,教师要采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我认为农村学生的语文教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新课程实施对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在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凭借新教材所呈现的一个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精心构筑生活化、有情趣、多形式、开放性的活动平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获取富有个性的真切体验,提取蕴含多重价值的生活经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使学生真切感受
期刊
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而构造直角三角形,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及一般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与基础知识就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初中数学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较少并且题量较广,以下几例分析解答题,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航海问题  航海问题主要包括求航行的时间,求航行速度,有否触礁危险,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或两个直角
期刊
中学英语教师肩负着中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交际能力的教育培养任务。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和深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增速,英语交际的范围越来越广,其在交际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学习英语,学会英语,掌握英语的必要性日益增强,所以,作为学习英语,掌握英语的基础教育教学的中学英语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中学英语教师担负着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奠基工程的特殊任务,仅仅能够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会教学
期刊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中仅高一上册关于撔聰的内容就不下15处,这其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教师进行提炼和总结,无论从横向看,还是从纵向看,对这些撔聰的涵义和特点进行总结,不仅可以增大学生的知识容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现将其汇总如下: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关于“新”的内容,它们有着与以往不同的意义,还有其实质性的含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将这些内容逐个进行了总结,并打印成表格,发给学
期刊
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要有法,但无定法,这一点众所周知,用统一的模式去要求不同的学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与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不相符的。  当今的语文教学现状,大都有以下相同的形式: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由课题谈自己的想法;3、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学习;4、总结学法后自学。首次见到这样的课觉得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然而见多了便感到迷惑: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环境采取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不断更新,政治课很难适应他们的口味,这是摆在政治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如何上好一堂政治课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巧用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每一节课的开头,教师要认真备课,采用恰当的方法,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我讲“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时,讲述了一个故事,说一位壮士外出执行任务,临行时,主人请一位女子弹琴为他送行,那
期刊
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三大污染。防治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为此,化学教学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