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伴皮下肉瘤浸润一例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伴皮下肉瘤浸润一例

其他文献
我们近年对某些重症药物中毒病人,采用超常量输液配合三联强利尿疗法治愈6例重症药物中毒病人。
期刊
对北京郊区一农村2066人进行了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流行病学调查。全部采取调查提问及血清学检查的筛选方法。按Copenhagen标准发现PSS16例,患病率0.77%;按修订的Fox标准发现7例,患病率0.33%。对100例非结缔组织病住院患者进行相似调查,按Copenhagen标准发现4例,按修订的Fox标准发现1例。上述结果显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在我国并非少见病,而是一种多发病。126例
应用重复肾活检技术从肾脏病理及免疫病理诸方面观察了10例临床诊断为急进性肾炎的患者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等综合治疗的近期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肾脏组织学改变明显减轻,相应地临床上各项化验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0年间我院经尸解和组织活检证实的心脏淀粉样变性5例。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左室对称性增厚,左室重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例室壁有粗颗粒亮回声。我们认为:心脏淀粉样变性主要表现为心律紊乱、传导障碍和药物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超声可以发现心脏受累、病变严重程度、病情演变和预后,室壁粗颗粒亮回声不是本病特异征象,确诊主要靠活组织检查。
我科自1991年2月至1992年12月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共4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37~74岁,平均52.5±8.4岁。梗塞相关的冠状动脉总再通率为65.0%,3小时内溶栓再通率78.3%(18/23),3~6小时溶栓再通率47.1%(8/17),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73.1%,再梗塞3例,急性过敏反应2例。另有3例在心
用配对比较研究观察正常人、冠心病及ECG和UCG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心室晚电位(VLP)改变。每组31例。结果:VLP的阳性率,冠心病组(45.16%)明显高于糖尿病组(19.35%,P<0.05),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人组(0%,P<0.05)。本组糖尿病患者的ECG及UCG均正常,而VLP阳性率为19.35%,说明这些病人有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相关的心性猝死的可能;另一方面说明VLP的检测对亚临床型
研究88例流行性出血热(EHF)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变化,发现EHF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及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均有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在病程极期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激素(LH)均见升高,可能是机体的应激反应;垂体功能试验多数患者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反应
用特异性放免法测定4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显示AMI患者急性期各次血浆E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ET升高的幅度与心肌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实验性心肌梗塞大鼠血浆ET水平、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亦明显升高(P<0.01),用ET抗血清治疗心肌梗塞大鼠分别减少坏死面积和缩小梗塞范围47%(P<0.01)和48%(P<0.0
患者男,27岁。因反复发作双踝、双膝关节红、肿、热、痛6年,腰酸痛3年于1991年10月28日入院。患者6年前出现左踝关节红、肿、热、痛,肌注康宁克通(曲安缩松)后1周症状缓解,尔后相继累及右踝和左、右膝关节。每次发作均为1个关节,发作次数逐年频繁,发作时用上述药物均能缓解。3年来自觉腰酸痛。入院查体:T36.7℃,P76次/分,R20次/分,BP15/11kPa。轻度满月脸,心、肺、腹、脊柱无异
期刊
先天性凝血因子I和V联合缺乏症一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