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li病的精准肝切除治疗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1026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性,26岁,因"查体发现肝脏囊状病变半年"入院.既往无发热、皮肤巩膜黄染、腹胀和腹痛等症状.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肌软,无压痛和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其他文献
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动脉硬化引起的下肢动脉狭窄和(或)闭塞,常累及远端腘动脉和小腿动脉,导致肢体远端严重缺血,传统手术效果差,截肢率高.近10年来,应用多种新型导管,开创了膝下动脉的腔内治疗,挽救了许多濒危肢体.我院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为病变累及小腿动脉的27例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作了腔内治疗,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研究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1ysyl oxidase like-2 protein,LOXL2)及上皮-间叶样表型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物在人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胆管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48例人胆管癌组织中LOXL2、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
左卡尼汀可以改善阿霉素所致的卡尼汀系统代谢变化,能显著阻止或减低阿霉素等抗癌药物诱发的急慢性心肌病变的发生,减少抗癌药物对心脏的毒性[1].我们设计了本研究观察左卡尼汀对左侧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化放疗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曲霉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的776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曲霉菌感染的诊治经过.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曲霉菌感染13例,感染发生率为1.68%(13/776);其中肺部感染7例,肝脏感染2例,颅内感染1例,多器官感染3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治疗肝移植术后曲霉菌感染的
期刊
目的 探讨BCL10和NF-kB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二步法对47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进行BCL10和NF-kB免疫组化染色,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肿瘤临床分期、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复发率、化疗或放疗情况等指标作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本组47例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1.2个月(5~144个月)。肿瘤的BCL10和NF-kB核
期刊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1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9.2岁.上腹疼痛10例,腹部肿块9例.影像学检查均能发现腹部肿块但未能明确诊断.肿块平均直径10.3 cm,包膜完整者9例,包膜不完整4例,质地呈实性5例,呈囊实性8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6例,3例获得确诊.病理特征为
患者男,20岁,左小腿包块切除术后3年复发3个月于2008年1月4日入院.查体:左小腿中上段后方16 cm×10 cm×6 cm包块,位于腓肠肌内,无压痛,足背动脉搏动好,运动及感觉无异常.CT见肿瘤位于腓肠肌内(图1),定位下穿刺活检示:侵袭性纤维瘤病。
期刊
患者男,15岁.右下腹持续性疼痛26 h,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墨绿色胃内容物.疼痛不向腰背部、会阴部放射,无腹泻、黑便.既往有右下腹隐痛史.体格检查:T 38℃,腹部平坦,下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稍紧张,以右下腹为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血常规:WBC 12.53×109/L,中性粒细胞85%;大小便常规无异常.B超提示:急性阑尾炎;腹腔积液;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初步诊断:急性阑尾
期刊
目的 研究直肠侧韧带的临床解剖及其与直肠癌手术的关系.方法 对23具尸体的盆腔进行解剖.结果 23具尸体均存在直肠侧韧带,其中8具尸体的单侧(6具左侧,2具右侧)、2具尸体的双侧存在直肠中动脉.23例尸体的直肠侧韧带中,直肠神经支是恒定存在的.结论 在直肠与脏筋膜之间存在直肠侧韧带,直肠癌手术中应在脏筋膜与盆丛之间完成直肠侧方的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