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要过“三关”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s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习——当代教师的一种责任
  过去,在学校里一谈到学习,总认为是学生的是。如今,不仅学生要学习,教师更应该学习。不断学习是当代教师的一种责任。
  基础教育领域在飞速地发生着变化!
  1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变。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拥有的知识与技能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砝码,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本能需要促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
  2教育目标在变。教育目标从片面最求升学率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转变。
  3课程在变。新的课程体系在结构上更为均衡化、综合化、现代化,课程内容更趋向社会化、生活化、现代化,功能更强调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课程的实施更注重主动参与、探究发展、合作交流,课程管理更讲求灵活性、层次性、适应性,评价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过程化特征。
  4课堂在变。从“满堂灌”向主动、生动、自主学习转变。
  5师生关系在变。传统的“师道尊严”受到冲击,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从单纯的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
  面对基础教育的诸多变化,单凭学历教育获取的营养难以支撑教育的全过程。学什么?怎么学呢?这是不少青年教师常问的一个问题。这涉及到学习策略。我向青年教师推荐的学习策略是:基本理论务学,本职业务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
  专业知识是教师外在美的依托,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社会、历史、人文等通用知识既有人文素质的价值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和科学知识则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新课程中有不少新知识、新实验、新方法,不学习、不重构学科知识体系就会落伍。青年教师应系统地读一些东西,特别是一些好的教育刊物以及观点新颖、思想深刻的文章,这将会受益匪浅。
  二、实践——教师即研究者
  教育是一門艺术,教学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大凡成功的教师都很注重学习基础上的实践。
  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就是把书教好,让学生喜欢你。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研究课堂实践。课堂是教师的试验田,教师务必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材。在听课时,我常发现有些教师只会照搬教案,生硬乏味,学生一点不来劲。症结在哪里呢?关键是缺乏研究,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没有研究,就不能提供贴近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成为一种“无效”的教学;也就没有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近几年来,我校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课堂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其核心是对真实的教学情境进行反思与探讨,以案例形式反映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教师的教学行为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同伴互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授课技巧。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理念。有条件的教师要进行教育科研、做课题。教育科研必须有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铺垫,有较杂实的学术功底。我们不强求每位教师都去做课题、搞研究,教育科研是一项“自选动作”,学校有组织地让有条件的教师承担课题研究。教育科研不在于“深”,能“实”则灵,不搞脱离实际、纸上谈兵,否则教育科研就会失去时效性。
  三、反思——克服职业倦怠感
  教师的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各个层面来看,不能有效应对压力是主要原因,个人的情绪、期望、信念和归因倾向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成分。有些教师自我期望值过高,刻意追求完善,忽略社会因素和自身条件的限制,一旦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理想幻灭,精神沮丧。
  如何摆脱职业倦怠?首先,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是教师的生命,有了这个信念才能产生坚韧不拔和无穷的力量。其次,要以达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创造条件满足自己的高级需要,即实现自尊、自主、自我。第三,要补充教育哲学资源,加强哲学修养。哲学是一门反思的学问,可以促使你独立思考,“跟自己较劲”。做人难,做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人更难!
  教师是一个十分注重精神享受的群体。学校领导要关注教师的生存状况和价值尊严,让人文关怀真正落到实处;要建设人文校园,全面营造人文教育的环境,时时处处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在一所学校里,要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信任和激励,让每一位教师都能释放出生命的最大潜能。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走教师发展学校之路,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课题,要引导教师走上“学习——实践——科研”三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以坚定的教育信念去摆脱职业倦怠。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第八轮改革阶段。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在总目标中提到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这就标志着学习方式的改革也势
期刊
课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获得发展有两层意思:其一,注重学生当下发展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其二,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新课程理念下的面向全体学生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力求创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人格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当前,塑造健全的人格,已成为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我们希望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来自贫困家庭或单亲家庭,以我所教的班级为例,全班51名同学当中,有15个孩子是单亲,有11个孩子是父母离异,还有3个孩子是孤儿,家庭的畸形让这些孩子产生了畸形的性格:孤僻、自卑、敏感,狭隘,冷漠、自私等,换言之,孩子身上存在着严重的人格缺失。  如何
期刊
一、对差异教学的理解  “差异教学”是指研究班集体课堂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必须针对学生的差异。以学业能力、学科问题和学习活动为设计基础的差异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以最佳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个别教育需要。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生是具有
期刊
一、鼓励自主写作  1选题个性化。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提倡写观察笔记、读书笔记、生活随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对心灵有触动的内容、话题就可以写。  2命题多样化。改革命题作文,减少统一性,注意多样化。可以多命几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也可以只给范围,增大选择的空间。现行小语教材对作文要求都作了较大改动,给学生留有更为自由的选择空间。如人教版第10册习作2的作
期刊
当了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师,常会发现不少学生怕写作文,有的一提到作文就“谈文变色”,挖空心思,呆坐半天,也没写出东西来;也有不少学生作文大多词语、事件相同,千篇一律;还有假、大、空的……很多学生最怕的作业就是作文。但是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作文是不能不写的!那怎么能让学生不怕作文、甚至喜爱写作文呢?  首先,我要学生写日记——变作文束缚化为随心化。  我曾看到这么个顺口溜:“作文难
期刊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解决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从认识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道德来说,学生既是受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是辨证统一的。学生的主体性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但要教学生
期刊
一、充分利用网络教室的分时互动  对学习语音说来,模仿是很重要的,而网络教室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通常英语教学中把教语音的方法主要划分为直接模仿法和分析模仿法。其实模仿总是直接的,这里所称直接模仿法主要指单纯模仿,即在不作任何解释的情况下进行模仿。反之,分析模仿法则需由教师说明所学音位的发音部位和语音上的某些特点,让学习者自觉模仿。当然,根据语音知识自觉控制发音器官或依靠其他语言的经验发出某些外
期刊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随着同学们的声潮,我借势而上:“听好了,老师的年龄乘2减4是60,看谁能用你超长的智慧得出结果?”很多同学对老师的
期刊
新课改,深刻意识到进行高中新课改对教师素质要求提高了,高中政治教师是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成员之一,教师应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以及自我提高等方面进一步转变,推进新课改,发挥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应有作用。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  一切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