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退心不退情系夕阳红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pple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大山深处的开阳县龙岗镇大鸭村一座小山村,远远就听到葫芦丝吹奏的优美声音。在原谷坝小学校内,一位鬓发已渐斑白的妇女,带领着一群六七十岁的乡村老人,用葫芦丝合奏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映山红》。
  她叫鲍廷英,今年64岁,是贵州省直机关工委原副巡视员,2015年4月退休。说起她,大鸭村的村民常常会竖起大拇指说:“她真是一个好干部,她改变了大鸭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她为大鸭村的老年人办了很多实事好事。”
  2015年,鲍廷英退休回乡探亲,看见村子里的中青年人基本上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均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这些留守老人多数虽然温饱不愁,但性情孤独、生活沉闷、缺乏精气神,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想为这贫困的小山村出点微薄之力。
  她看见农村多数家庭厕所都在室外,老年人晚上起夜不方便,便自掏腰包2000多元购买了30多个便携式室内马桶,分发给部分老人,为这些老年人解决了晚上入厕难的问题。她还带领大鸭村的村民组长跑县政府有关部门,将该村作为全县第一個农村厕所改造示范点打造,大鸭村的老人们从此用上了城里人的厕所,大鸭村里的脏乱差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大鸭村村子里的通户路自古以来就是泥巴路,遇下雨天走路全脚就会被稀泥裹上。为了解决老人们出行难的问题,她带头捐出6000元,并动员其爱人和二哥捐出5000元,参与父老乡亲共同修建村寨水泥路。
  鲍廷英从深层次思考,仅为村里老人们做这点小事,还是不能解决老人们晚年的孤单生活。为了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真正使大鸭村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让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能够安心工作,解除后顾之忧,于是她又同村里的老年人们坐在一起商量,总结多年党务工作的实际经验,能不能在大鸭村筹办一个老年人自己的组织——老年协会?
  这一想法得到众多老年人的赞同。说干就干,她走村串户动员群众。没有场地,经她与开阳县教育局协商同意后,将闲置了多年的原谷坝小学校舍作为老年人的活动场地。按照协会章程和上级有关规定,建起了龙岗镇大鸭村老年协会,选举产生了老年协会理事会,同时组建了大鸭村幸福院、大鸭村老年活动中心。
  没有经费,鲍廷英又拿出一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动员她的亲属为协会捐款4000多元,动员许多个人和企业捐款共两万余元。经费解决了,协会理事会一班人急需工作经验,于是她亲自开车带领协会理事会一行13人于2015年8月15日前往遵义市三岔镇学习取经。通过参观学习,理事会一班人工作逐步进入了角色。协会建立不到三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省老龄委的认可,2015年12月,龙岗镇大鸭村老年协会获贵州省老龄委颁发的三星奖牌。
  为了让协会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更多老年人参与进来。她动员自己的同事、好友捐书捐物,不到一年时间,图书室各类书刊达到800多册,让来到活动中心图书室的人有书报、杂志可看。看到协会活动室没有乒乓球桌,她又动员单位曾经的同事,省直工委正厅级干部廖翼翔主动把自己家里的一张乒乓球台捐给了协会。为让大鸭村更多老年人参与协会文化活动,她又自掏腰包购买了21支葫芦丝,组建了一支大鸭村老年葫芦丝演奏队,她在贵州老年大学一边学习葫芦丝吹奏,一边回来教大鸭村老人们吹葫芦丝。近年来,大鸭村老年葫芦丝队在乡镇闻名,多次参加附近乡镇组织的乡民活动,获得好评。为了老年人能够像城里人一样散步时听音乐,听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她动员自己的二哥花了6000多元为协会老人购买120多个随身听收音机,分发给协会老人。
  在协会建设过程中,鲍廷英不辞辛劳,跑上跑下,向各级老龄组织反映情况,使协会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活动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协会建设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如今的大鸭村老年协会有20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建有协会办公室、老年教室、老年娱乐室、老年健身室、日间照料室、老年食堂,室外安装了部分老年健身器材和路灯,建立了老年党支部,成立了老年舞蹈队、老年舞龙队、老年葫芦丝队等。
  大鸭村老年人在老年协会享受着快乐,也十分珍惜这份快乐。他们深知,这份快乐与鲍廷英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其他文献
1937年10月出生,江苏昆山人,防护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  六十余载从事防护工程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了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解决了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以及新型钻地弹侵彻爆炸等若干工程防护关键技术难题,完成了我国防护工程领域的时代跨越。  钱七虎小档案  钱七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的防护工程专家、军事工程专家、教育家。1992年12月,钱七虎主持被誉
期刊
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从古至今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同时,春节也是历代文人最为津津乐道的主题。那么,这些作家笔下的春节,又是怎样一番热闹的场景?  曹雪芹《红楼梦》:花团锦簇 语笑喧阗  《红楼梦》对古代春节描绘颇多,主要集中在第五十三回。从除夕到元宵,作者完整地為我们展示了古代大家族如何欢度春节的。  贾府从腊月就能开始置办过年的事项。“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
期刊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一位是40载的奉献,一位是60年的坚守。他们怀揣一颗报国之心,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了我国的科研事业,挺起大国崛起的脊梁。他们是民之榜样,国之栋梁,值得最高荣誉!  本期,我们以科学的名义,致敬民族脊梁!  坚持自主研发新体制雷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海
期刊
2019年1月,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林清玄走了,终年65岁。  临行前,他用微博向这个世界做了最后的告别:“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林清玄一生都在寻找安顿灵魂的方法,并且将所获的觉悟分享给喜爱他的读者们,让他们在滚滚红尘中,身体力行地去体会到清凉与美好——这种美好,存在于一山一水中,一草一木
期刊
记忆中的年味是啥样?有人说是“糖瓜祭灶,新年来到”;有人说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有人说是穿新衣戴新帽;有人说是返乡的车票、团聚的激动、父母的饭菜……  改革开放40多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在一些地方,“家中大小,出出进进”筹备年货的场景,已经很少见了;过年因为能吃上一顿肉、穿一件新衣服、给大人磕头得到压岁钱而激动的场景,已成为过去;一位作家笔下“一条条挂在半空”的走亲戚的礼肉,也被精致的礼
期刊
从1954年起,铁道部就有了春运的记录,铁道部首次明确春运为春节前后一个月。1980年12月18日的新华社电讯稿第一次用了春运的字样,指大规模的春节客运……  改革的春潮,让中国人口得以大规模流动;收入的提高让人们有钱旅游;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开始在春运汇聚。  1979年,我国春运历史性突破1亿人次;2019年春运将于1月21日启动,3月1日结束。初步预测,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
期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又是一年春节到。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展示。  “年味”,它可以是回家路上的激动期待,也可以是围炉之际的欢声笑语;它可以是妈妈从厨房里端出来的一桌好菜,也可以是孩子手中冲天而起的一束烟花。它是一种风俗、一种氛围
期刊
中国老百姓对过年这一古老的习俗情有独钟,在他们看来,年味不仅是物质的丰盛,更有文化的丰美。而老一辈革命家在春节留下的过年故事,不仅让人深受启发,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毛泽东捐出年夜饭  1935年2月3日是大年三十,中央红军驻扎在被称为“鸡鸣三省”(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交界处)之地的石厢子村(今四川省叙永县石坝彝族乡)。红军在相对富庶的土城筹集了不少食物,到石廂子后又没收了当地民愤极大的彭姓
期刊
天上人间喜气浓,  欢歌雀跃舞东风。  今年喜庆春來早,  百业繁荣预料中。
期刊
几十年相伴相依,  历经了无数的风雨。  可是我的眼前,  却总是晴空万里,  因为有一把伞,  始终为我撑起。  家庭的风波,  有你平息,  哪怕充当恶人,  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妻。  久而久之,  我却成了好儿媳。  可骨子眼里,  只有我知道,  你才是真正的孝子。  有你黙默的支持,  我仿佛有无穷的动力,  坎坷能够踏平,  彩虹也会升起。  在我小小的收获里,  总有你洒下的汗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