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中美智斗“银河号”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河号”事件使美国骑虎难下
  
  1993年7月底,美国政府以已经掌握了“情报证据”为理由,向中国政府提出交涉。要求当时已从大连港出发前往伊朗途中的中国货轮“银河号”停驶,让美军人员登船检查,因为该轮涉嫌载运了可以用来制造化学战剂的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前往伊朗的阿巴斯港。
  由于中国拒绝美国的要求,从8月1日开始,美国地中海舰队于是派一艘军舰,以保持15海里距离的方式,进行“消极监视”。此“消极监视”的措施包括美国军机在“银河号”上空低空盘旋、侦察、拍照在内。
  中国外交部长助理秦华孙在8月7日紧急召见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提出强烈抗议称:由于美军军舰的干扰,“中国‘银河号’货轮不能按计划停靠有关港口,被迫在公海漂泊”。新华社在8月14日则报道称,该货轮当时急需加油、添水。
   8月13日,秦华孙接受“美国之音”记者访问时,进一步说明“银河号”的情况。他说:“为了避免事态恶化,中方于8月3日指示‘银河号’暂停航行。”秦华孙在这次访谈中,提出两个观点,指责美国当局,所谓情报连基本情况都没有搞清楚,他说:一、“银河号”是中国从天津新港发出的定期航线,其固定航线是新港——上海——香港——新加坡——雅加达——迪拜——达曼——科威特,并非美方所称从大连出发前往伊朗;二、“银河号”共载运24个集装箱,主要货物是文具、五金、机械,而伊朗的阿巴斯港并无集装箱码头。
  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8月上旬表示,美国当局一直希望与中国方面达成如何检查“银河号”载运货物的协议。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且曾在8月10日告诉美国国会:“美国决心检查那艘船只”。
  8月13日以后,情况有了急转直下的发展,中国外交部向美国建议,让“银河号”停靠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港口,要由第三国进行登船验货。据最近一期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说,中方要求的条件是:美国一定要公布检查结果。
  在此之前,美国不相信中方的任何“否认”声明,并且认为中方发表的检查“银河号”货单结果是虚张声势。于是,当中方愈来愈坚持要求第三者登船检查,并坚持美方必须公布检查结果后,美方开始心虚:万一登船检查结果与自己的“情报证据”不符,美国政府和情报当局的洋相就出大了。
  此后,美国政府采取的策略是:向阿曼湾及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阿曼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施压力,要求这些国家拒绝“银河号”入港。因此,原本在17日答应出面检查“银河号”货物的阿联酋突然在18日改变态度称:他们不愿意介入中美之间这场纠纷,因此拒绝让“银河号”入港。很明显,美国政府认为此事件最妙的解决办法是让“银河号”停靠无门,因此打道回国,借此使“银河号”所载的货物内容成谜,也使美国所称的“情报证据”死无对证。果然,在8月19日,中国驻阿联酋大使馆发表声明说:“美方竟然无理到要求中方召回‘银河号’货轮。”
  因此,一旦“银河号”被第三国人员登船检查,发现该船并未装载化学物品,不但美国情报当局会出一次大洋相,今后,美国若再称,他们“根据情报显示,中国正运送武器给某某国”,非但不再为国际社会相信,连美国国内的议员或民间人士都不会相信。这就是美国何以不能冒险让“银河号”在第三国停靠受检的理由。因此,对美国而言,最佳的结果当然是让“银河号”返航回国。
  然而,对中国政府而言,若“银河号”真的是“无辜”,那么最“坏”的结果是“打道回府”。因为,若未经证实“无辜”而回到新港“老家”,那么该船是否真的载运了化学物品的嫌疑跳到黄河都洗不清。
  因此,目前,中美双方都在“银河号”事件上进行斗智。中国方面固然要尽一切可行的方法使美国政府出洋相以显示自己清白,美国方面则在骑虎难下的情况中,寻求消除尴尬的方法。
  
  美国在“银河号”事件上绝地反攻
  
  美国政府8月25曰宣布,由于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进行与M11型飞弹“相关的交易”,将根据美国法律,对这两个国家进行为期两年的“相关制裁”。
  由于美国政府指控中国出售飞弹技术及零件给巴基斯坦始自1992年5月,即布什政府时代,而且,一直到现在,美国政府内部对于中国是否真的有此出售行为,尚有许多争议,克林顿政府何以在此时实施制裁行动?
  由于最近1个月,美国与中国之间就中国货轮“银河号”是否装载了准备运往伊朗的化学原料的问题,引发新的争议,而“银河号”目前已抵达沙特阿拉伯达曼港,并将接受沙特阿拉伯当局的检查。在此次争执未澄清之前,美国使出这么一招,在时机上,又具有什么特殊意义?
  美国此项制裁行动将使中国长城公司损失约4亿美元的生意,而美国休斯公司及其他制造卫星的公司也将损失上亿美元的生意。对于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经贸关系而言,这项制裁行动影响不大。从某种角度去看,从1992年5月即困扰中美关系的这个问题,如此“轻易”地告一段落,倒有点令人“莫名其妙”。因为根据美国法律规定,美国政府当局也获授权在“有利”于美国的时机,取消制裁。那么,在中国出售飞弹技术给巴基斯坦的问题上,美国政府虽然已亮出底牌,但显然还想玩下一局。
  据华府的美方及中方消息灵通人士告诉笔者,美国政府所以在此时公布制裁中国的措施,事实上与“银河号”事件有密切关系。
  在8月24日,美国政府曾透过一些新闻媒体放出空气,“银河号”货轮可能已在海上把所装载的化学原料倒入海中。但是,这种谣言只能唬住一般百姓,瞒不过内行人,因为:
  一、“银河号”是全货柜货轮,此类货轮本身并未有吊柜设备,要在有货柜装卸设备的码头才能卸下货柜。
  二、货柜轮船在吊装货柜时,通常把终点目的地的货柜装在最底层,而且为安全起见,每个货柜都是“门口”对“门口”堆放,靠货柜外的四个角落的卡栓卡住。因此,一旦吊装完毕,不到靠岸,用吊车吊卸,船上人员既无法吊起货柜,也打不开底层货柜。
  基于这两种原因,再加上“银河号”航至中东水域时,即有美国及法国军舰与军机监视,该轮不可能在海上把大批数以吨计的化学原料倒入海中而不为美、法军方获知。
  同时,若“银河号”真的倾空所载运的化学原料,船上必有为数极多的空货柜,这些空柜在靠岸接受检查时,等于“此地无银三百两”,无法遁形。
   因此,当8月14日,“银河号”驶进达曼港时,美国当局心中即有数,虽然“银河号”船上有近千个货柜,逐一检查至少需时1周,但1周后,真相必大白。而且照中国方面的架势来看,该轮载运化学物品的可能性不大,看样子美国政府这个洋相出定了。于是,克林顿政府乃决定以声东击西的方式,转移美国民众及国际的视线,推出目前毫无新情况、且无急迫性的制裁行动。
  “巴基斯坦飞弹案”之所以被克林顿政府用来作为对“银河号”事件的绝地反攻手段,原因是——
  一、此案的起源不在克林顿政府时代,具备“两党均同意”的色彩,以此向中国实施制裁,对克林顿政府而言较具“中立性”,使受损失的美国公司及存疑的国会人士比较容易接受。
  二、克林顿在6月间以“拖延战术”要求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此举与他在1992年的竞选政策相悖,他早想在对中国政策上出招显示他并不软弱,“巴基斯坦飞弹案”是个“打苍蝇”的好目标,雷声大,雨点小。但眼看“银河号”事件即将真相大白,届时对美国情报系统的威信必有打击。而“巴基斯坦飞弹案”连美国政府内部人士都怀疑其情报可靠性之时,“银河号”事件若证实子虚乌有,“巴基斯坦案”也将站不住脚。因此,克林顿政府于是先下手为强,先以此给中国点下马威!以免一周之后无法再利用“巴基斯坦飞弹案”。
  三、法国阿丽亚娜公司过去一向霸占全球大部分卫星发射市场。自从中国长城公司进入此市场、并以低于法国收费近一半的代价取得几个定单后,引起法国人的戒心,他们全力向美国政府进行游说工作。克林顿政府此一制裁行动,难保不是法国游说的结果。
  由于美国政府在8月25日作此惊人宣布,而美国民众普遍又健忘,对国际事务也漠不关心,七八天之后,“银河号”的检查结果即使公布,此事在美国社会及民众之间已不会掀起任何涟漪。
  近年来,美国以“巴基斯坦案”,以“韩东方案”,以“2000年奥运案”作为筹码和中国在“银河号”事件纠缠的棋子,明显看出美国政府在外交上确有其全面性布局。
  至于中国如何运用“银河号”事件对美国历来在武器扩散行动上对中国的指责反击,就看一周后中国当局如何行动了。
  
  不道歉,不赔偿,不认错,下回还会“再来”——“银河号”事件美国想草草收场
  
  对极其尴尬的美国政府而言,中国政府及沙特阿拉伯政府宣布检查“银河号”货轮结果的时机,可谓是“天赐良机”。
  9月4日,中国外交部宣布,“银河号”上所载运的货物经过中、美、沙三方人员历时10天的检查之后,并未发现任何美国所指称的两种化学原料的证据。
  由于9月4日是星期六,美国政府,包括国务院在内都放假,而且此周末正值劳工节假日,即美国所谓的“长周末”,假期一直放到9月6日,9月7日才恢复上班。因此国务院发言人一直无法对中国外交部此次声明作出论评,一直到9日7日中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柯里才发表简短的书面声明:
  一、美国政府承认“银河号”未载运任何化学物品;
  二、对于此检查对中国及沙特阿拉伯所造成的不便,觉得“不幸”;
  三、美国透过多个“可靠”的消息得知“银河号”上装运了化学原料,美国基于防止化武扩散的原则,认为有必要作此追踪及检查行动。
  此外,国务院值班官员贾奇,在回答合众国际社记者的电话访问时称,由于美国事先告诉中国,对检查费用及“银河号”的一切损失,美国政府将不赔偿,因此,“银河号”事故所损失的1200多万美元,美国政府不准备赔偿。
  至于道歉,据《洛杉矶时报》引述美国国务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官员的粗话称:“我不管这些物品是不是他妈的在船上,这不是问题,主要是各界人士都会因此知道,我们对这类事件会采取行动。”而且美国官员也强烈暗示:今后有类似事件,他们依然采取行动。
  当然,美国政府对于这么一宗尴尬的洋相做出如此草草的反应,不会使美国及各国记者感到满意,问题是中国外交部在星期六发表这么重要的声明(美国政府过去一直利用周五下班后发表可能使政府难堪的新闻,主要作用亦是存心趁周末可避开记者的追问及民间的关切,等两天假期结束,一切已成明日黄花,民众、记者的热心都已变冷),再加上周一还放假,到了周二,记者们已懒得再炒冷饭。因此,由于中国方面对美国社会缺乏了解,反而“协助”美国政府度过了克林顿上台以来最大的外交难堪局面。
  同时,为了转移一般民众对此事件的注意,混淆一般人的视听,美国政府官员还在9月初透过媒体,再度散布“银河号”早已把所载运的化武原料倒入海中的谣言。在9月4日的《洛杉矶时报》上,“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高级官员表示,美国的情报明明证实“银河号”上装有化武原料,因此,该船必定已秘密把这些原料在某些港口卸货或倾入海中。他还说:“我们知道这些原料上了船,此后,谁晓得它们的下落?我们又不能分分秒秒盯着它。”这种说词,完全强词夺理!一、在香港、雅加达等港口装卸的货都有清单,不可能私下卸下化武原料;若在海上倾倒这些原料,不但技术上办不到;而且也会被跟踪的美军舰、飞机及卫星查到。同时,若这么倾倒成功,“银河号”必留下许多“可疑”的空货柜,美国检查人员不会不明白这些技术过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上述谣言,也是美国对此事件的“危机处理”方式之一。
  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告诉笔者,他们认为,这次“银河号”事件,美国完全中了中国政府的“反间计”。这名官员说:“他们(指中国政府)设下这个圈套,使我们上当,并在国际上出洋相。”
  据他们表示,美国原希望私下悄悄解决此事。他说,当初美国政府曾告诉中国外交部,希望“银河号”回航并接受美国检查。他说:“没想到,中国政府非但不同意,反而向国际张扬。”
  新华社在9月4日发表的调查过程报道则指出,7月23日,美国确曾要求中国外交部制止“银河号”继续前驶,并在8月3日要求“银河号”回航或在公海上由美军人员登船检查。由此可见,在美国政府“情报失误”及美方怀疑自己中了中国反间计两者之间,的确存在令人“可疑”的逻辑。
  
  中国要建立一套新思考路线
  
  对美国政府而言,这次的洋相等于在国际社会上被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今后,非但全球各国可能对美国的“情报证据”嗤之以鼻,美国情报当局对自己的情报可能都不再抱信心,而且也不太有信心向白宫、向国务院做出斩钉截铁的建议。尤其在对中国的情报方面,由于洋相一再出现,美国情报当局为求自保,将更加小心,以免再出洋相。因此,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美国情报界对中国的情报线索将重新部署,并因此不敢对中国轻启争端。对中国而言,“银河号”事件也是一次“天赐良机”,既可打击美国情报当局的威信,又能向全球证明自己在“武器扩散”行动中的清白。但是事件的真相虽然大白,却不应使其轻易落幕,从国家利益观点出发,中国方面至少应作两种层次不同的考虑——
  一、利用此调查结果作为谈判筹码,与美国谈判解除其8月31日宣布的制裁行动;
  二、若美国想不道歉、不赔偿就草草了结此事件,中国政府可协助“银河号”所属的船公司、在此事件中涉及的所有中方发货厂商、香港发货厂商,在美国聘请律师,控告美国政府,要求赔偿损失。一方面借美国法律制裁美国政府。另一方面,若向美国法院提出此控案,届时必成美国媒体抢先报道的新闻,至少让美国社会大众更多人了解此事件的始末。
  在历来的新闻事件中,负面报道中的受害人往往在洗刷冤由之后,依然受伤害。名歌星迈克尔·杰克逊最近被指控有对孩子性骚扰的嫌疑,调查未结束,已蒙受数以千万美元计的损失。因此,在美国的毁谤官司中有一句名言:“更正永远于事无大补”。
  
  《冷和——中美世纪之惑》 阮次山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4.1 定价:28.00元
其他文献
由三位经济学巨匠——大卫·伯格、斯坦雷·费希尔和卢迪戈·多恩布什著的《经济学基础》被BBC誉为“经济学圣经”,这本书简单明了地阐述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广泛援引实例和数据来帮助人们分析理解重要理论。与国内其他的引进版《经济学》教材相比,该书不到500页的篇幅更适合学习初级经济学课程的高校学生。  具体来讲,中文版的《经济学基础》具备了下述几个极为明显的特色。    轻便易携的“工具箱”    经济学
期刊
世界简史  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从地球诞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整个历史——这本是一项令人生畏的庞大事业,但在作者的笔下,它并不冗长繁杂,反而笔触简明,读来饶有趣味。作者自由的世界观,对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和科技研究的融会贯通,使此书在1922年出版之后,历经时代变迁,至今仍保持着新鲜和动人的激情。  [英]威尔士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3.12 定价:22.80元    一群卖思想的人  
期刊
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  本书出自一流外交政策专家之手,沃尔特·米德从汉密尔顿、杰斐逊、杰克逊、威尔逊这四位美国精英的外交思想和实践中,归纳出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四个流派:汉密尔顿主义——保护商业;杰斐逊主义——维护民主制度;杰克逊主义——人民主义价值观和军事实力;威尔逊主义——道义原则。这四种学派持续不断且较为有益地影响着美国成为世界大国的思想和政治基础,成为决定美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因素。 
期刊
说起经营城市,不能不提到先行一步的城市——大连。大连最大的贡献就在于让世人认识到,城市是一笔资产,是可以经营的。尤其在城市形象和城市环境方面,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样板,其示范意义功不可没。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城市竞争的加剧,经营城市的理念和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城市首先要定好位。也就是要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要按照惟一性、排他性、权威性的原则,找到城市的理念和灵魂。国内外的专家普遍认为,
期刊
每天翻报纸看电视,发现人才招聘要求起码本科动辄硕博,有的用人单位连普通文秘也要研究生学历,让我等好生感慨。也许是这几年社会进步太快了,人才也是高消费。于是乎,盲目考研,你硕我博,文凭至上之风盛行。似乎没有高学历就很难有一定的工作能力。  近日经济日报出版社推出的《天生我才》一书,向读者讲述了主人公杨少锋—— 一个刚毕业的小本科生三年就实现了从年薪10万到年薪100万跨越的非凡业绩,让许多自诩是名校
期刊
2003年12月23日,外交部长李肇星通过网站与公众进行了在线交流。2万多公众参与了访谈,共提出近2000个问题。李肇星就其中具代表性的近40个问题作了解答,全面介绍了2003年的中国外交工作。《李肇星在线谈外交》一书除李肇星与网民在线交流部分外,还附有网民、媒体评论及李肇星诗选、演讲和专访等内容。  网友小叶子:李外长勇敢地与网民交流是基于怎样的心情或信心?  李肇星:我愿意和大家交流,我相信大
期刊
今天,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最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组织,但在民营经济繁荣的背后,又有太多的失败和教训。据有关资料披露:中国民营企业每分钟就有9家倒闭,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不足10%。  一般来说,研究企业管理可以从管理理念、管理战略、管理模式、企业成功史、企业失败史入手,而研究企业失败史是其中最无情又最深刻的一种。王子雄是一位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学者型企业管理者。他认为剖析民营企业失败的原因,从中汲取一
期刊
内容简介:一直以来,人们普遍接受的物种进化观点是一个渐进的、线性的进化谱系。本书收入的一组随笔却以大量实地调查表达了一种相反的观点。作者以马达加斯加的狐猴、欧洲的尼安德特人等为例,阐述了物种进化中突变的可能,并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具有相当的可读性与启迪性。  有关进化不清楚别人怎样,我的了解仅限于“达尔文”、“进化论”和“猴子”这三个词。  那么,在达尔文之后人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期刊
大学生在走上社会时,普遍感受到对社会生活中的变数难以应付:为什么老师教给他们的明明白白的规矩,到了现实中大都改变了原有的模样?于是许多大学生就业后不久,就又不得不回到安宁的学校中来考研考博。笔者本来以为这是他们缺乏应变能力,后细细揣想,方知大谬不然:更多的原因在于他们弄不懂何为“变通”。  变通,是中国人给初涉人世的后生们上的第一课。  对交通管制的态度最能体现国人对规则之态度。笔者从国外长驻之后
期刊
这是电影界资深评论家联合撰写的重现电影百年成长历程的读本,该书选取电影成长中具有特殊意义的100天,还原了电影从爱迪生时期的简单成像技术,到20世纪末成为社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历程中种种戏剧性的发展细节,重现了百年电影史中那些或者灵光闪现或者暗潮汹涌的时刻、事件。    ●1881年9月26日:一个生气蓬勃的夜晚  在巴黎德雷榭大道11号,生理学家马雷的公寓里正举办一场晚会,一小撮知识分子观众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