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算理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学生最基本的技能,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将其与思维并称为“数学的本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忽视运算方法讲解和思维训练,导致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对小学数学中算理教学的应用进行探究,以此促进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算理应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A,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1-0071-01
  目前我们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老师主要采用“精讲多练”的方式,每节课堂上巩固练习、提高练习等各种形式的练习令整个课堂时间被安排的满满当当。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于是“讲”的时间被大量的挤压,很多教师选择让学生牢记一些法则来进行计算,这也导致了数学学习的机械性运算现象,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法则。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必须要让老师们改变观念,在教学中应用算理,帮助学生理解进而应用。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为什么计算教学中需要算理
  (一)数学知识自身的需要
  数学本身是一门讲道理的科学,其知识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与语文、英语等其他文科学科有着巨大区别。数学知识的产生就是人类在探索自然过程中的产物,是由应用的需要推动而产生的知识体系,在不同知识点中,都能找到连接新旧知识的生长点。
  例如小数的产生就是计量的需要,人们在度量物体的过程中,总是把接触得比较多的量作为合适的单位。如:一斤、一元等,然后依据十进制发展出更大的单位。可是,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比“1”更小的计量单位,于是就有了分数的产生,又为了与整数部分的十进制有更好的融合,人们创造了小数。小数的本质是十进制分数,是对整数的延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让学生经历小数产生的过程,体验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刻而有意义。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教育必须面向所有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只是为了学几个公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而是为了培养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讲理和推理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挖掘问题本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是让学生背定义公式,是无法达到目标的,甚至会磨灭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角的度量》这一课,如果我们能抓住其知识本质就是度量,是将事物的属性量化,赋予事物一个“数”,从而可以更好的比较事物。“角”作为新的度量对象,那就跟长度和面积大同小异了。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度量线段的长度和长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从旧知识迁移至角的度量,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度量的实质和方法。将来再遇到这类的问题,就可自行解决。
  二、怎样在小学数学运用算理
  (一)围绕教学核心目标,精心设问
  每一堂课都有一个核心目标,是学生无法立即解决而又具备一定探究和思考价值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是课堂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点。围绕这个核心目标,教师只设置核心问题,引导、点拨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时,教师掌握着整个课堂的大方向,也让学生有时间、空间进行自己的思考。
  《近似数》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习惯了准确计算,要改变这个习惯是本堂课的重点。我在本堂课中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为什么要有近似数?为什么是四舍五入?怎样运用近似数?通过解决这三个问题,让学生慢慢理解近似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二)运用具象的图形和符号,帮助学生掌握“算理”
  华罗庚指出:“数与形本是两依倚,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小学生的“算理”教学单靠抽象的原理教学是很难完成的,依靠生活和实践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对于想象能力还不足的小学生,还需要借助更加直观的图形语言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比如在进行分数乘法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观察教师给出的几组图形,理解图形中的含义,然后进行算式的列举和计算。在对图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算式运算和相关“算理”理论。
  (三)在生活实践中理解“算理”
  教师在“算理”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理解“算理”,这比抽象地理解更容易掌握。比如: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过程中,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较少,教师就可通过组织学生折纸等实践进行此部分“算理”的掌握。学生用纸张折出不同分数,然后计算其中异分母相加的结果,通过实践操作可以看出,异分母相加不能简单地分子相加除以分母相加,而是分母相加需将分母同化后在进行分子加减。
  在教学过程中,算理教学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在观察周围的事物时能够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的习惯,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除此之外,算理教学强调学生要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在计算时学生会想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方式,让学生获得了思考与领悟的经历,并且也培养了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學中需要让学生对“算理”有着充分的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计算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光蓉.提高小学低年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教与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孙惠惠.理解算理比掌握算法更重要[J].小学数学教师,2017(10):56-57.
  [3]薛丽香.小学数学计算算理教学刍议[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6(11):74-75、125.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数学不但能够开发自己的智力,也能够获得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提 升。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1-0070-01  本文首先阐述了在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课
学位
学位
目的:通过对喉癌患者凝血象的回顾分析以及外周血蛋白C(proteinC,PC)抗凝系统相关因子的检测,探讨凝血功能异常和外周血抗凝因子表达量与喉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对42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由免疫细胞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研究表明微小RNA(microRNA,miRNA)可参与免疫调控,MS患者体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与脑炎患者脑脊液中的浓度。比较分析MMP-2、MMP-9、TNF-α及IL-1β在吉
摘 要 高年级学段,学生已经能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收获,使学生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得到提升。在本阶段,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和文学素养的积淀。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1-0072-01  在高年级阶段,教师既要注重阅读内容的教学,更要重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