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C00707靶向miR-876-5p影响缺氧缺血脑损伤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及氧化应激的机制

来源 :中国老年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ybj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LINC00707对缺氧缺血脑损伤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谷氨酸与D-Hanks液处理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建立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si-NC、si-LINC00707、miR-NC、miR-876-5p mimics、anti-miR-NC+si-LIN C00707、anti-miR-876-5p+si-LINC00707分别转染至HT-22细胞后进行缺氧缺血处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LINC00707、miR-876-5p的表达量;利用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水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INC00707与miR-876-5p的靶向关系;Western印迹检测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水解酶(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 缺氧缺血脑损伤后HT-22细胞中LINC00707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miR-876-5p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缺氧缺血脑损伤后HT-22细胞中转染si-LINC00707或转染miR-876-5p mimics后,MDA的水平、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CAT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LINC00707可靶向调控miR-876-5p的表达;共转染anti-miR-876-5p+si-LINC00707可降低转染si-LINC00707对缺氧缺血脑损伤后HT-22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的作用。结论 干扰LINC00707表达可通过靶向调控miR-876-5p表达而抑制缺氧缺血脑损伤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及氧化应激。
其他文献
“80后”作家孙频是中国当代文坛的新锐力量之一,其作品形成独特的风格,引起学界持续关注。首先她繁密冷艳、凌厉酷烈的语言风格与同时代女作家的温柔细腻相比显得富有个性,狠辣苍凉的文风在女作家群中成为异类。其次,她是一位对伤痕迷恋的作家,由于过早地体会到生存的艰难,她的作品往往都是直刺向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和情感失落者的精神世界。她尝试治愈这些伤痕,以冷酷的笔触深入人物伤痕,塑造了一种对生活的美好想
学位
本论文以新疆当代汉语诗的重要代表作家作品和流变作为主要讨论的对象,旨在对新疆当代汉语诗的历史流变及创作成就进行梳理。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新疆当代汉语诗的诗歌流派以及具体诗人作品进行细致分析,进而把握新疆当代汉语诗的流变过程。在中国当代汉语诗歌流变的总体观照中把握新疆当代汉语诗的成就、意义和价值,以促进新疆当代汉语诗的资料整理和学术积累。论文对新疆当代汉语诗在十七年时期和文革时期、新时期
学位
20世纪80年代,格非在文坛崭露头角,以其小说对形式、技巧的巧妙实验,对叙事迷宫的有意构造,成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人物。其后,随着文学外部语境的变化与文学自身的演变,格非的小说创作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就格非的整体创作而言,不管是前期对小说形式艺术的有意凸显,还是后期对现实的逼近,与传统的对话,其创作始终不离对意象的使用。生动、精准、寓意深刻的意象选用,巧妙、匠心独具的意象经营,不仅促成了格非小说独特
学位
叶兆言作为文学世家子弟,在特殊家庭氛围的影响和个人兴趣的驱使下,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尝试写作,至今仍因早年完成的“夜泊“秦淮”系列而备受瞩目。“秦淮”作为南京特殊的地理、文化符码,既为叶兆言的创作提供了现实支点,也因其丰厚的文化内涵,为读者展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其后,“秦淮”元素在他的创作中发生了变化,最终成为一种标签。本文将叶兆言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即:1987-1990年,代表作,夜泊“秦淮
学位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家,施蛰存的小说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以及文学史上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心理分析小说广受好评,主要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现代人的内心情绪进行剖析,打开了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另一扇门,这是施蛰存作为一个现代主义作家先锋性的一面。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施蛰存小说中古典性的一面。施蛰存的成长离不开中国的文化语境,离不开古代典籍的浸润,他非常成功地将
学位
本文通过纵向梳理苏州书坊的历史发展,结合特定时代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发展情况,从社会阅读风气、士商观念变化、文人弃巾行为等多个角度,重点考察明清文人群体对苏州坊刻阅读与出版的参与,以及地方文人审美对苏州坊刻装帧特色的影响与塑造。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研究:第一,苏州书坊的历史考察。苏州书坊起源于唐末江东一带坊间私历的印售,成长于五代时期南方诸国的印刷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明清时期则是苏州坊刻繁
学位
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创作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足以使其称为大家。在他一生丰富且多样的诗歌作品中,游览诗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一方面,这与他诗歌创作的起因密不可分。在他皓首穷经、孜孜不倦地钻研理学的一生中,诗歌创作并非专门之事,而是要靠朋辈同游来激发诗兴、提供契机。另一方面。朱熹本人亦有着极高的诗才,能够使用擅长的古诗体裁模山范水、这表情达意,使得他的游览诗情景交融、真诚动人。以往对朱熹诗
学位
“词句段运用”版块是统编语文教材单元设计的“巧思”。“词句段运用”内容多以段的说写为主,与单元语文要素密切相关,最终都是为了建立读与写之间的联系,将教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读写能力。基于此,从教材的深度解读以及学生的深度学习出发,探寻教材编排意图,并从单元整体、学生本位、语用实践三个角度出发,深度挖掘,探寻“词句段运用”版块的教学路径,以期实现“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扎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
期刊
东吴偏处江东,其文学虽不及中原的曹魏文学壮观,甚至不如蜀汉文学令人称道,却也有其自身的地域特色,可谓别具一格,应该是构成三国文学多样性、全面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韦昭是东吴历史上博通经史、兼善文章的著名学者,又是东吴重臣,政治经历对韦昭的诗文创作影响巨大;延陵韦氏家学传统以及延陵地方文化的滋养,对韦昭诗文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韦昭存世作品中,《吴鼓吹曲》十二首渗透着他对鼓吹曲的认识以及对曲辞文学审美性
学位
本文以20世纪中叶浙江省第三次方言普查资料中72个方言点396个词语和其中10个地级市1299条词语为研究对象,用地理语言学的方法,绘制方言地图。在此基础上结合行政地理、自然地理、地域文化和移民等非语言因素解释浙江方言词语的地理分布。全文除绪论外,共四章。第一章行政地理与浙江方言词语的地理分布。详细叙述浙江省从古自今行政建置的沿革变迁,对比方言分区可知,浙江省方言分区与明清时浙江行政区划之间具有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