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就业与财政政策激励效应r——基于2010-2019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来源 :商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0r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政府需要在宏观政策层面积极推进,完善就业政策.基于2010-2019年全国面板数据,本文实证检验财政收支与提升就业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总体就业质量水平不高;但通过财政激励政策影响就业环境、劳动报酬、社会保护和劳动关系等中间变量,可以促进实现高质量就业;在高质量就业影响因素中,企业所得税和科技支出有显著的正向激励效应,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行政事业性收费、教育和社保等支出有正向激励效应,行政管理支出具有有限的负影响力.进一步省域财政收支分析表明,虽然高质量就业和财政收支指数受到自身冲击的影响较大,但高质量就业和财政收支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相互影响关系.
其他文献
为实现湖北省乡村振兴,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湖北省5个典型村进行了访谈,分析了从村民视野下湖北省乡村振兴的困局.结果表明,湖北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在经济、文化和生态三个方面入手,三者缺一不可,其中经济振兴是基础,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精神文明提升.
以福建省沙县区农户参与国有林场合作经营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与国有林场合作经营的影响因素及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林地规模、当地农户参与各类型林业合作的比例、农户的筹资难度、林木销售难度、当地是否有扶持合作的政策和农户的林地地块数等因素对农户参与国有林场合作经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对自己林业技术评价、户主的年龄和户主对自有林地质量的评价等因素对农户参与国有林场合作经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农户家庭劳动人口、农户家庭中林业收入比例和户主对林业风险感知等
基于2008—2018年中国林业产业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加权区位熵和赫芬达尔倒数对林业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进行测度,运用DEA-Malmquist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分析林业产业两种集聚类型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省林业产业集聚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且与林业发展情况差异具有一致性,同省的两种集聚类型存在一定此消彼长关系;除研究期初,全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因素始终呈平稳波动趋势;林业技术进步是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专业化集聚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
采用中国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分析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的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区域碳排放二者之间呈“U”型关系,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之间呈倒“U”型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对促进区域碳减排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当下的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地区碳减排有显著的正向关联作用;另外科技创新、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以及地方政府宏观税负水平的降低都会对区域
基于中国30个省份1993—2018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评估公路设施建设对地区森林资源经营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公路设施建设对地区森林资源经营质量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显著促进地区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和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增长;公路设施建设可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林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增长;高速公路建设、一级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均能显著改善森林资源经营质量,其中农村公路建设的正面效应最为稳定.基于此,各级政府应继续推进和优化公路设施建设规划,加快消
利用全国2007—2017年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分析产业融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机制效应.采用ISCNFI框架模型测度产业融合程度,从制造业合理化与制造业高级化两个角度衡量制造业转型升级水平.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产业融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中介效应分析产业融合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不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融合可以显著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水平,但其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机制分析发现,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促进制造业高级化发展的主要渠道,人力资本是产业融合推动制造业合理化发展的
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我国地方政府竞争对股东网络关系生成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竞争与股东网络关系显著相关,财税竞争、标尺竞争促进股东网络关系的生成,而制度竞争阻碍股东网络关系的生成.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制度竞争、标尺竞争对财税竞争与股东网络关系之间关系具有调节效应;不同地区下,制度竞争、标尺竞争对财税竞争与股东网络关系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同.研究主要从外部宏观环境分析了股东网络的生成,拓展了企业网络的研究维度,发现了不同于西方经济社会环境下股东网络关系生成的因素.
基于重点茶区761份茶农调研数据,构建茶农绿色生产持续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Tobit方法测算茶农绿色生产持续水平并分析政府规制、社区行动对茶农绿色生产持续水平的影响机理及其规模差异.结果表明:茶农绿色生产持续水平普遍较低且规模农户普遍高于小农户;政府补贴、社区收购商监督和社区服务对茶农绿色生产持续水平具有提升作用;政府监管对茶农绿色生产持续水平的提升作用受到周围农户监督的影响,村委会和社区收购商监督在惩罚措施对茶农绿色生产持续水平的影响中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小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受政府补贴、村委
应用博弈理论,结合政府与企业的利益需求,以促进企业减排、推行森林碳汇交易政策为目标,以政府引导企业碳汇交易的森林碳汇交易补贴和企业不减排所缴纳的罚款为决策因素,构建政府与企业关于碳减排方式选择的博弈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探讨罚款和森林碳汇交易补贴的变化对3种博弈模型均衡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设定的森林碳汇交易补贴和罚款对企业的减排决策有重要的影响;地方政府在管理决策下,只对企业减排行为进行监管时,随着地方政府监管带来罚款压力增大,会迫使企业进行碳减排方式选择;地方政府在管理决策下,只对企业减排行为进行
结构性产能过剩长期困扰中国工业部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中国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下,本文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三层博弈模型中刻画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并利用2001-2011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和广义矩估计方法(GMM)检验财政分权对中国工业部门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中国工业部门结构性产能过剩具有正向影响,并通过政商关系的渠道促使中国企业选择低端技术生产,进而导致中国工业部门结构性产能过剩.因此,为治理中国工业部门结构性产能过剩,中央政府应进一步推动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