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kaizhiz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可以说,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基本要求。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改;有效性教学
  随着经济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战略的相应发展。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也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这一主阵地,打好每一场高中生物素质教育的攻坚战,成为了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道主课题。本文就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来做一个研究报告,希望能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教育的发展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根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则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渠道。高中学习阶段时间紧张、任务量繁重,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摆在每一位高中教师面前的职责。生物作为一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及新陈代谢等的学科,具有自身学科的特点,应在教学方法和设计上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即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以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全面提高为主要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本文就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来做一个研究报告,希望能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一、生物课堂生活化
  课改下教育的目的是使我们转变过去应试教育的落后观念,突出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即要做到学以致用。高中生物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结合生活里面的一些现象或者问题来进行,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看,生活中的知识往往是他们最为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基因突变”这一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首先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导入所学,从社会上现在禁止滥用抗生素的问题着手,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这样要求,进而结合所学知识,这样学生带着熟知的问题着手,慢慢地投入到需要学习和探究的问题,这样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还比较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生物课堂真正地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收获知识,也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二、注重与学生互动
  高中新课改的核心就是要改变过去教师教学过于关注知识的讲授,而往往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的现状。而是要切实的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共同提升,真正做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而在这样的要求下,开展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我运用模型法组织的“精子的形成过程”,8个人为一个小组,两两合作,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带着问题来探究减数分裂的过程,学生实验结束时,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所做模型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但第二小组仍对第一小组的汇报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原因是:第一小组在汇报时模型显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第二个小组却说“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并摆出了证据,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针对上面两个小组的分歧,我没有主观评判对与错,而是让事实说话,最后通过大家观察显微照片,证实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就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树立起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化。我们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究、练习、实验,如果能在表象的基础上,适当引发学生开拓思路,进行假设、推测、联想、想象,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基础,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识记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正是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创新型、开拓型人才必备最初思维基础和今后发明创新的最早的“潜意识”,也是生物教学中刻意必行的。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信息革命的到来,使得多媒体技术已普遍成为学校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它一方面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或图表将宏观、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微观、具体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它通过动态图片和声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同样可以有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它可以通过动画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和理解生物变化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记忆能力,又能使每一个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易懂。
  四、注重细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洞察事物以及掌握知识的重要基石,因此,需要注重学生观察力培养并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有效的提升学生生物学习成绩,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图以及“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找茬游戏”。通过学生的各自观察来发现这两个细胞有丝分裂工程的不同点。并由学生进行描述、讨论,再由老师经行总结,加深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的印象。
  五、理清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体系
  高中生物学习中,很多知识点既有独立性,又有着相互的关系,一开始学习,学生能能清楚的了解掌握的知识点,当学习一段时间之后,由于知识点非常零碎,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很多,知识点容易混淆,往往导致学生在学习认知中概念模糊不清,则需要教师适时的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体系。学生在学习一段知识后,应及时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建知识网体系。让学生轻松掌握生物知识。
  六、适当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实验环节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高中生物往往强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实时合理组织学生参与到试验的各个环节。包括对试验的演示、分组试验和教材经典试验三个环节。生物教师在充分认识学科的特殊性后并发挥好它的优势,利用生物实验教学环节组织好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总之,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的教学要求由注重教师“教”转向注重学生“学”;由注重学习系统化知识转向注重学习生活化的知识;由注重知识的强制性接受转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与建构;由注重统一标准转向关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和在实践中学习的探究学习能力。以此为主导思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要求,提高高中生物新授课课堂教学有效性。
其他文献
一、要及时全面分析学生作文的现状,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理清作文教学的头绪  这样做可以避免我们常常走入的误区。如:一是要求过高。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对学生的评价总是以最优秀的习作水平来要求,强加在学生的头上,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怕写作文,对习作失去信心。二是忽略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教学中,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一,有的写得好,审题、选材、用词等都很到位。有的甚至连一句话的写不清楚
期刊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板块,在历年来高考中,所占比例10%左右,而数列求和是考查中重点内容之一,很多学生都觉得面对数列求和问题,显得很无力,下面我将结合具体实例来研究求和的方法.  一、倒序相加法  此方法源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目的在于利用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相加有公因式可提取,以便化简后求和.其实质是对偶原理   小结:对某些具有对称性的数列,可运用此法.  二、公式法(或直接求和
期刊
刚刚结束了一节关于《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和能量问题》(以下称“电”)的复习课,结合这节课的特点,我想谈谈有关物理复习课的有效性问题。  物理复习课的准备要求非常充分,以往的复习课,三维目标之“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中我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这种做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三维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发展,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了新发展。本文结合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在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建议,以供教师参考和适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数学教学  一、情境教学
期刊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其中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显得非常重要。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每一门课程,确实给我们这些老师以极大的挑战。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
期刊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 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 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 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应用范围很广的科学,要学好数学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此,教师首先应该有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教育观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生; 数学;能力;培养  数学能力是指学生能有效地运用数字、计算、推理、假设和思考的能力;是个体适应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的能力。当前中国数学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注重理科思维的渗透、培养、运用,不仅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也能更好体现生命科学的严谨性、逻辑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思维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和现代教学观的形成,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中学生物学习能力的核心内容,它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密切相关。观察时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是不可能将感性
期刊
一、在教学中帮助突破重点、难点  对于处在大凉山缺乏阅历的青年学生来说,地理学科的难点常常是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地理事物,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CAI来到了我校,它能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如“月相”一课中,“月相的成因”是难点又是重点,过去只由教师结合课本插图抽象地讲解,青年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很难接受,教师也很费力。现在使
期刊
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