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向新加坡学习什么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典型、找榜样、学先进——可以说,这一直是中国式的社会励志思维。而在国家发展之路上,如果回望1949年之后的历史,同样可以发现,有两个国家,长期占据了我们的榜样舞台——建国初期是苏联,改革开放之后是新加坡。照搬苏联模式已被历史证明“此路不通”。那么新加坡呢?对我们来说,新加坡到底是不是个好榜样?
  用新加坡学者王江雨的话来说:“几乎每一天,都可以在新加坡找到几百名以上的各级中国政府官员,以培训的名义在各种场合出没。”庞大的中国考察队伍成了新加坡的一道风景线——需要反思的是,我们是否有过针对性的分析与比较,对自己和新加坡是否有足够的理性认识?新加坡的民主制度、威权模式、法治社会、廉洁高效、组屋制度、一党长期执政,究竟哪些才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哪些又是不可或无法学习的?
  新加坡的基础在于法治,新加坡的基本精神是变革、务实。和新加坡一样,中国自邓小平时代以来,也一直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前行——改革的力度是否够大,开放的领域是否够广,作风是否足够务实,我们可以参考其他国家、地区的发展历程。但不能忘记,这个世界上没有唯一和永远的榜样——无论东方或西方,是否有助于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否有助于中国的未来之路,这才是选择榜样的标准。
  ——题记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4年第4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文献
先天性心脏病伴双下腔静脉1例张供,于建华,苏润毅病儿,女,6岁。出生后体检发现心脏杂音。现活动后心慌,无发绀。查体: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5/VI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收缩期增强;股动脉枪击音
永久性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重要或者生态状况脆弱,依法划定需要长期保护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保护永久性生态公益林,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我们的公共言论空间尤其是网络空间,出现了某种不正常状态:一些不同观点的交锋,往往从立场开始,逐渐演变成政治、道德的攻击,甚至人身辱骂,动辄贴标签、戴帽子,如这两年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