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VPM遥感模型估算

来源 :第四纪研究 | 被引量 : 47次 | 上传用户:lincl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简称GPP)时空格局及其变化动态的准确监测是区域碳收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遥感模型正在为区域碳通量监测提供更为实时、准确的模拟数据。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简称MODIS)遥感数据和涡度相关碳通量观测数据发展而来的VPM模型经过10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在全球涵盖十类生态系统的21个站点上开展模型的校验与验证研究,为区域GPP的准确估
其他文献
为研究喜树碱(CPT)对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中Toll样受体3(TLR3)的表达及活化的影响,本实验利用CCK-8试剂盒测定了CPT在不同浓度下、不同作用时间对NIH/3T3细胞的毒性作用,并
为了更好地利用烟草青枯菌拮抗菌防治烟草青枯病,采用微生物保守区域扩增、构建文库、生物信息比对的方法初步分析了烟草青枯病病圃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烟草青枯
目的:建立尖尾芋和海芋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方法,为药材鉴别、质量标准制定及深层次开发利用提供新的资料。方法:在植物地理学考察和原植物鉴定的基础上,以叶形态-脉序图谱法
目的 针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B亚单位(Pik3cb),构建KDR特异性启动子/增强子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KDR特异性启动子/增强
本文分析了天津市产业集聚形成的增长极、竞争优势、空间聚集与扩散、要素转移和结构调整效应,利用实证模型进行计量检验后发现,天津市产业集聚形成的五种效应存在且正在发挥
科学确定陆地生态系统碳减排增汇优先区,优化全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管理格局,将对有效发挥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减少向大气的碳排放,推进实现我国2020年碳减排目标具有
针对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汇管理,本文通过分析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碳流失原因,认为过度放牧是引起系统碳流失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变化和土壤养分对系统碳汇没有显著影
种子特性是种子质量评价的基础。本文研究了28份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质的颖果性状。结果表明:外稃和颖果长宽在种质间、地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多数种质的內外稃都不易脱
准确把握土壤有机碳(SOC)时空演变规律对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模型是预测区域SOC动态的常用手段,然而,由于模型模拟单元内输入参数需通过现有的少量数据上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