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集思壶”的创作艺术

来源 :佛山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88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紫砂壶艺是经过艺术加工、集思广益后,一种思想的共鸣和思想的融汇,紫砂的创作也是作者心灵的感悟和思想的延伸,也是艺人们追求自我成熟,和壶艺逐渐成长的集大成者。这种不断追求完美,形成自我特色的过程,就是壶道。
  关键词:紫砂;集思;艺术;追求;力度;大气
  1 前言
  紫砂壶产于宜兴,又称之为宜兴紫砂,它不仅是一种饮茶器皿,泡茶工具,它还是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作为茶文化重要的载体,紫砂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的艺术成就和品位,都在紫砂艺术家的手中,泛着夺目的色彩。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紫砂壶的赞赏不胜枚举,对于紫砂的所思所感,都赋予了紫砂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
  2 “集思壶”的创作
  紫砂壶艺是经过艺术加工、集思广益后,一种思想的共鸣和思想的融汇,紫砂的创作也是作者心灵的感悟的和思想的延伸,也是艺人们追求自我成熟,和壶艺逐渐成长的集大成者。这种不断追求完美,形成自我特色的过程,就是壶道。在紫砂的创作道路上就是思想与灵感碰撞的过程,它包括对本身已学的知识进行汇总,又将新的思维模式容纳进去,是创作的反省和感悟,对人生进行思考。当然,作为一个艺术从事者,对紫砂这种古朴的艺术形式,更多还是要集众所思,把时代的观念和创新的理念融入进去,不能关起门来一门心思地做自己的壶,“集思广益真宰相,开诚布公肝胆倾”让紫砂发扬光大,成为众人所爱的艺术品,需要的是大智慧。
  这件“集思壶”也是根据前人的创作来进行改良的,在作壶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其中的所思所想。对于这种大壶,要表现的就是大气饱满厚重的感觉,厚积厚发的真情实感。总体设计以圆为本,壮实圆挺的身筒,形其鼎,大方敦厚,上顶一颗圆润的壶钮,圆润小巧。而盖面饱满,壶钮厚实,呼应中突出了力度的凝重。软耳式把手,如同弥勒佛的大耳朵。壶嘴紧贴壶身,一直延伸到壶肩,又向外延伸,翘首长脖,托出壶风的奔放及宽广胸怀,思想的活力无穷。上强下弱,身躯墩实宽广,表现一种大器的稳健,一种成大器者的人生理念。制作此壶比较注重于壶体各部位的张力,布局与比例,使得整个壶体自然而稳健,和谐中蕴涵气势。稳中求变,以力布局来统摄全局。壶身高直,自然拍成,气质天成,色泽淳厚,形朴意润。是集大成者的体现,将做壶的理念,赋予到紫砂壶创作中去。壶身上刻“聊以逸兴”。壶身刻字更是将全壶的气韵凝(下转第55页)集於中心,暗合“集思”之真谛。造壶是一种集思,也是一种豪迈的生活态度。整体散发智慧的神采,蓄其道,意念无穷。此壶挺拔稳健中透露大方简朴的风格,把流刚柔相济、力度壮健而不失和润,沉稳中显灵动,表达了力与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此壶看似平常,却十分见功力,有明代遗风的简约浑厚感。
  3 总结
  笔者在壶艺创作中,经常提炼以前的制作心得,加以概括总结,这期间倾注了笔者所有的思考,经过时间的淬炼和情感过滤,再加上新的思想和理念,壶艺创作包含了深层次的妙悟。壶艺就是集思,集大成者的一番领悟,与神思塑造,壶艺在与文人雅士的融合中,提高了壶本身的文化素质,也将浓郁的文人气息,融入紫砂壶中,塑造了百态千姿的紫砂壶。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是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阅读教学的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一步一步地培养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随着近期国
中国紫砂自宋代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本文简单地阐述了紫砂壶的材质、造型形态、艺术风格的特征.
阐述了在内蒙古地区特殊多风、干燥气候条件下楼板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从施工实际出发,介绍了新浇混凝土楼板所采取相应的裂缝控制技术措施,获得成功并为后续施工积累了宝贵经
本文介绍了移置式带式输送机的电气控制系统的一般组成特点,并着重介绍了山东鞍山铁矿D2移置式带式输送机的电控系统的设计方法。
现代陶艺的创作只是把陶瓷材料作为一种媒介,创作时是自由的、天马行空的.无论是技法的运用还是开始的构思,都存在随意性,他们更多注重的是作者赋予他的意义.每一个公共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