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s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uiopg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Ross手术主动脉根部置换技术,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1994年10月至2002年5月为7例主动脉瓣病变者行Ross手术.右室流出道重建均采用同种异体肺动脉.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1~44岁,平均(28±10)岁.7例均有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有中度狭窄2例,二瓣畸形和房、室间隔缺损各1例;7例肺动脉瓣均正常.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78个月,1例3年后因感染性心内膜炎二次手术死亡;其余6例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无反流,肺动脉瓣功能正常,左心室舒张末径明显缩小,心功能正常.结论尽管Ross手术技术有一定的难度,但其恢复瓣膜性能和远期疗效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发病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2(IL-12)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浓度变化,及其免疫学活性对心肌炎的影响. 方法 13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25)、心肌炎对照组(n=50)、rIL-12组(n=40)、IL-12抗体组(n=20),后3组经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CVB3m)诱发急性心肌炎,rIL-12组于病毒接种后4h皮下注射重组IL-12,1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 s IL - 2 R)在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 EL ISA法在围手术期监测 4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血清 s IL - 2 R水平
目的从信号转导这一层次探索青春型双歧杆菌的抑瘤途径.方法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用膜结合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测定了大肠癌组织蛋白酪氨酸激酶(PTK)、蛋白激酶C(PKC)α、βⅠ、βⅡ、γ、ε和ξ的活性以及核因子(NF)-出的活化状况.结果双歧杆菌注射组大肠癌组织PTK的活性、PKCα和βⅡ的平均荧光强度以及NF-κB的阳性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肿瘤对照组(P<0.01),而P
目的报道小腿部带蒂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小腿带蒂肌瓣,同时游离植皮治疗下肢远端骨外露、骨坏死、骨髓炎、外伤性骨缺损、深度烧伤软组织缺损共32例.结果30例肌瓣成活,1例肌瓣坏死,1例部分坏死,随访1~6年,小腿部带蒂肌瓣对修复组织薄弱,血运较差的下肢远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结论小腿部带蒂肌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切取方便、简单、成功率高.带蒂肌瓣血循环丰富,抗感染能力强.肌瓣
目的:探讨针刺对自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施行卵细胞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2例ICSI治疗失败的自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经过每周2次、为期2个月的针刺治疗
有关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CsA)减撤问题的争论起源于近年人们对移植物长期存活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的标志;电子束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机是目前定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最佳无创影像方法,已成为
构造了层次化的SOA模型,并提出了将服务使用层与服务实现层分层处理的策略.建立了基于服务的构件模型来实现SOA中的服务,使用接口来描述服务的语法,契约来描述服务的语义,并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支持条件下体外扩增的造血细胞回输体内后,促进经致死剂量照射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在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层存在的条件下,加入或不加入几种细胞因子组合,分别在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液体培养体系中进行造血细胞体外扩增.将不同条件下扩增的细胞经尾静脉回输至经致死剂量照射的小鼠体内,并与单纯细胞因子存在条件下的扩增及未扩增造血细胞进行比较,动态观察小鼠的外周血象变化及其一般状况和生存率.
目的探讨肝癌复发病人再次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总结我院从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肝癌手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的18例共27例次手术治疗前后的情况. 结果本组18例病人第1次手术和第2次手术的平均间隔为(39±14)个月,9例行第3次手术的病人,第3次手术与第2次手术的平均间隔为(21±4)个月(P<0.01),目前18例病人仍存活11例,已死亡的7例均为已进行第3次手术的病人,死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