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素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在鳕鱼物种鉴别和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来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7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多元素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在鳕鱼物种鉴别和产地溯源中的应用.方法 从法国、美国、新西兰、智利等产区收集103个鳕鱼样品,其中鳕鱼物种包括银鳕鱼、狭鳕鱼、真鳕鱼、北极鳕鱼等9种,超级微波消解处理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OES)测定鳕鱼中37种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K最邻近法(K nearest neighbors,KNN)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物种鉴别和产地溯源模型.结果 不同物种鳕鱼部分元素存在显著性差异,偏最小二乘法和K最邻近法建立的物种溯源模型均可实现银鳕鱼物种鉴别,准确率分别为100%和83.8%,但产地溯源模型准确率不够理想.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将价格和营养价值较高的银鳕鱼与其他物种鳕鱼区分开,但不能对鳕鱼产地进行有效溯源.
其他文献
多肽类抗生素是一类由氨基酸以肽键相连而成的抗生素,广泛用作兽药添加到动物饲料中,用干预防、治疗动物传染病.但是,过量使用或者不遵循休药期使用可能导致动物源性食品中多肽类抗生素残留,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本文综述了多肽类抗生素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与检测方法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多肽类抗生素的来源、分类与应用,以及国内外关于多肽类抗生素残留限量标准及其中的相关规定,详细归纳总结了多肽类抗生素残留检测的方法,以期为多肽类抗生素的检测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微生物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由微生物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食品工业中传统防治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方法虽可保证微生物方面的安全,但是存在化学防腐剂具有副作用、天然防腐剂抗微生物活性较弱以及大规模抗生素使用带来耐药性等问题,使寻求新的杀菌技术迫在眉睫.噬菌体裂解酶是双链DNA噬菌体复制后期表达,能够裂解细菌细胞壁释放子代噬菌体的一种蛋白水解酶.随着近些年针对噬菌体及其产物展开的研究不断深入,噬菌体
伴随着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规模化种植,不同种类农药被过量地用于产品增收和病虫害防治,进而导致的农药残留超标成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核心.为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十三五”期间我国对农药残留检测标准进行了大量的修制订工作,本文对比了2008—2021年各时期农药残留检测标准的差异,从各检测标准在前处理过程中采用的净化方式、应对基质效应的手段、判断假阳性结果的改进以及选用的仪器设备在定量模式、检测限和维护成本等方面出发,结合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抽查细则中的规定,系统梳理了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在前处理和仪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