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在中国陶瓷文化中,碗的类型多样,多作为日常用器。其中有一类唤作孔明碗,最大特点为:内碗和外座上下粘接,外座与内碗壁呈双空夹层,外座似深腹平底碗,底心由一圆孔与腹腔相通。从考古资料可知,至迟从北宋开始已有此类器型在越窑、婺州窑、龙泉窑等窑口生产,其创烧的上限及窑口、结构的演变和实际用途均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对一些越窑窑址内出土的相关标本的研究,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大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