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大街的农民工

来源 :今日中学生(初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us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在舒适的楼房里懒懒地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当你在美食街贪婪地吃着各地小吃,当你在办公楼中悠闲地敲击着电脑键盘,享受着空调,你会不会想起那一个个默默无闻、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满身尘土的身影——农民工。
  “喂——喂——陈包头啊,你最近新包的工程还缺人手吗?哦,哦,谢了啊!最近实在周转不开了,前不久才寄了些钱回家。呃……冒昧地问一下,那工程的老板怎么样啊?不是,不是!我不是不信任你,只是跟刘包头那次的工资一直拖到现在呢!我只是担心,你看这不是快过年了吗,五年了,怎么着我也该回去看看了啊!哦……那我就放心了,谢了啊!对了,是明早开工吗?好,我现在就收拾下赶过去。明儿见,陈头。”老王是北京市的老民工了,自打五年前离开了家乡就再没能回去过。他临走时,看着妻子和仅有两岁大的儿子伤心地流泪了,本来自己决心不能在妻儿面前哭,可是一时没控制住,鼻子一酸,眼泪就哗啦啦地流了下来。这五年来他也没多和家里联系,最近的一次已是两年前了,由于老王的家乡是全国重点扶贫对象,通信设施不完善,所以只能叫人顺路带个信。老王想着想着,眼睛又一次被眼泪慢慢地浸湿了。
  工地上充满了起重机的隆隆声和铁锤的叮咚声,噪音一片。此时老王正在一旁卖力地推着沙车。“老王,老王,你过来一下。”公司的会计叫住了老王。“什么事?”老王回答道。“我给你结算一下这个月的工资,嗯,一共是800元,你看一下,清楚了吗?记得月底去领。”会计神气地说着。老王只是“哦”了一声,他心里却不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月工资会平白无故地少了200元?他心里猜测着:可能是自己干得不够认真?还是老板嫌自己干得不够好?于是老王便更加卖力地干了起来,生怕仅有的800元工资还会减少。
  老王每天都干得大汗淋漓,时间也随着汗珠一滴滴地流逝着。
  临近春节,工友们热情高涨,老王所在的工程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星期竣工。老王小心翼翼地接过自己的血汗钱,然后将钱对折了放进一个塑料袋,再将塑料袋放到自己外衣内侧的袋子里,才安心地扯了扯皱巴巴的衣角,将扣子扣上,准备去买些回家送给妻儿的过年礼物。
  老王来到了商场,他原本想给老婆和儿子各买一套实用又漂亮的冬装,可是衣服标签上那昂贵的价格和服饰店老板那恶劣的态度给了他当头一棒,使他放弃了这个想法。老王一连看了好几家店铺,其中一家的老板娘令他印象深刻,老板娘居然用“兄弟”这个词来称呼他,让老王感到格外亲切。最后,老王咬咬牙,下狠心给老婆和孩子各买了一套不符季节的夏装——省钱!
  第二天一大早,老王带着早已准备好的行李和特产踏上了回家的路程。火车到站,老王拖着笨重的行李坐上了一辆通往县城的汽车。一路上,老王想象了很多种老婆见到自己时惊讶的表情,每每想到一种,他都会偷偷地傻笑一阵子,心里乐滋滋的。老王家住在泥泞的“公路”旁的村落里,到达家门口时都已经是凌晨了。看到自家的大门,他连忙跑上去急切地敲打着门板。一个妇人应声出来开门,看到一个汉子提着两袋看上去沉甸甸的东西,对着她憨憨地笑。她一时还没反应过来,等那汉子“老婆”二字脱口而出,她这才明白了,睡意全消,紧接着的是用力拍打着老王的胸口和絮絮的责备声。
  老王一进门便快步走到床边把行李放下,在放行李时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床上睡着的儿子打着呼噜,四肢不规则地放着,嘴角还有些许口水,破旧的被子已经被踹到床沿边。老王连忙给小家伙盖上被子,小家伙浑然不觉,老王看着熟睡的儿子,嘴角上翘,笑了。正在这时,妻子走到了他的身边,开口问道:“你还记得儿子生日吗?”老王答:“记得!当然记得!怎么了?”“哦,儿子七岁了,上一年级。”妻子微笑地说道。老王沉默,但心里又想儿子上学了,可以改变命运,以后不用受自己这份苦,便乐着说道:“好啊,读书了,以后也算知识分子了,不像咱。”妻子陪着老王笑了。他们不知笑了多久,老王说:“等过了年,我再去城里打工,不然儿子读书的钱没着落啊!”妻子问道:“还去?多久回来?”“唉,不知道啊,得看时机。”老王应着。这次换妻子沉默了,她深知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只有极不情愿地答应了,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老王能多在家里待几天,老王也应声同意了。
  大年初三的凌晨,星星依然闪烁,一列火车按时抵达北京,几个风尘仆仆的身影在人群中晃动……
  关注农民工,是当下一个热门的话题。农民工是一个群体,要写好这个题材很难,但作者巧妙地选取了其中一个代表——老王,老王就是农民工的一个缩影。小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地写出了老王领工资后对血汗钱的珍惜,为妻儿买东西时渴望得到应有的尊严,以及踏上回家路程时的欣喜之情等,再现了农民工在外打拼的不易。此文还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正如作者在文章开头写道:“你会不会想起那一个个默默无闻、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满身尘土的身影——农民工。”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