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虚掩的那扇门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120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扇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门就会打开。我们经常只盯着紧闭的那扇门,却没注意到那扇虚掩的门。
  漫漫人生路,我们难免会遭遇挫折,难免会被“挫折之门”关在外面。有的人,将挫折看成是一种挑战,不断地努力奋斗,一次次超越自我,最终推开了那扇通向成功的希望之门,让自己的人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有的人,只要稍不顺心,就怨天尤人,仿佛自己成了全世界最不幸的人,一味地在门外哭泣、痛苦,连叩开希望之门的勇气也没了,最终一事无成。前者淡化痛苦,鼓起勇气,主动出击,推开了一扇希望之门;后者放大痛苦,悲观绝望,坐以待毙。
  “如果失去太阳时你掉下了眼泪,那么你还将失去满天星辰。”这极富哲理的诗句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些安于现状,畏惧挫折的人,只会失去更多,加深自己的痛苦;相反,不畏挫折,勇于拼搏的人,收获的是成功的喜悦。正如“危机”一词:危险的同时,又是一次机会的降临。我们与其放大痛苦,不如将挫折化作奋斗的动力。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先圣孔子,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根本没有接受贵族教育的条件,但他不顾重重困难,通过刻苦自学,成为了儒学的开创者,成为留名青史的圣人。人们敬仰他,不仅仅因为他渊博的学识,更因为他勇于直面挫折、克服困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持续的“敲门”精神。
  李阳说:“咬牙冲过去的痛苦就是快乐。”这可以说是成功后的李阳给世人的金玉良言,也是对他人生经历的高度概括。李阳的“疯狂英语”已风靡全国,走向世界。李阳成了世界级的文化名人,然而在他美丽光环的背后,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苦痛经历。上初中时的他是个有名的逃课大王,到了高一第一学期又有过五门功课不及格的成绩,大学四年十三门功课需要补考,更创造了补考旷考的全校纪录。在旁人看来已无可救药的李阳,竟毅然选择在众人面前,大声喊出英语,即使被别人看作是疯子,他也依然执着地坚持。不久,他四级考試的高分,轰动全校。再后来,“疯狂英语”就出名了。
  如果没有勇于敲门,积极面对挫折的精神,一代大儒就无法出世;如果没有勇于敲门,果断抉择、顽强坚持的精神,就不可能有闻名遐迩的“疯狂英语”。
  然而,历史上也有不少因为把痛苦放大,没有勇气敲开希望之门的懦弱者、悲观者。曾以治学“三境界说”鼓舞了一代代求学者的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看到自己一生钟情的古汉语地位受到冲击、动摇之际,一时心生困惑和绝望,凄然投入昆明湖,以身殉道。在挫折面前选择了逃避,让人何等痛惜!
  曾写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朦胧派诗人顾城,只因一时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就无限放大了心灵的痛苦,最终选择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高昂、激奋的诗句最终未能帮他冲破生活的重重迷雾。
  《圣经》上说,上帝关上一扇门,必将打开另一扇门。我们应当欣然面对挫折,而不是一味放大痛苦。一朵花的凋零不代表整个春天的荒芜,一次挫折也决定不了整个人生的成败。我们要学会在挫折中涅槃,拿出足够的勇气和胆量,推开自己前面那一扇扇虚掩的希望之门。
  教师点评:
  文章围绕“与其放大痛苦,不如将挫折化作奋斗的动力”这一中心立意,精心选取了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进行辩证说理,重点论述了敲门的“勇气、胆识、自信”,本论部分材料充实,分析有力。全文在谋篇上符合议论文“凤头、猪肚、豹尾”的格局,结构井然有序,详略得当,睿智地运用了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和整散结合的句式,让行文富有文采。
  教师亮分:
  基础等级37分+发展等级18分=55分
其他文献
【技法指津】  一、品味词语的表现力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月下荷塘,一个个“泻”字,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如水般流淌的动感;一个“洗”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的映照下鲜艳欲滴的娇媚状态。这些动词的使用,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荷塘美丽的月色。此外,叠词“静静”“薄薄”“弯弯”的应用,亦使月下荷塘更显幽静、安谧、清宁,读来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品味
期刊
爸爸的老家在城北的一个小山村里。他读书的时候,每天要步行十几公里,吃的菜就只有咸菜虾皮。有一回,饭盒里的虾皮馊了,为了饱腹,父亲还是吃了,拉了三天三夜的肚子。后来,只要他一看到虾皮就会反胃。  顺着父亲的经历,我想先从城北贫困的山区说起。  很久以前,城北的人们都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这座山里的人开始慢慢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改革开放前后爸爸这代人已经可以去上学了。一批一批的人走
期刊
教学区被黑暗笼罩,消散了白天的生气,教学楼似一张狡黠狰狞的大嘴,等待着我的进入——学校连就寝都要打卡,什么事儿啊!难道不知道我习惯落东西吗?  “哈哈,那小子果然回来拿卡了。”有人在说话!我停下脚步,侧耳倾听。  怎么回事?我双手颤抖着摸出钥匙,慌张地在那扇陈旧的木门上找锁眼儿,感觉汗涔涔地渗出,似乎无尽的黑暗中正有一只大手缓缓向我伸来,即将扼住我的咽喉。  “砰砰!”我用力地关上教室门,伸手开灯
期刊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8月22日,在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后,北京奥组委正式宣布依法解散,个别未尽事宜将由北京奥组委善后办公室继续处理。  B.各国都将保护水资源和加强水资源的开发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项增强创新优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举措。  C.执法人员在处理杭州富家子飙车案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我们不难看到加强公安队伍道德、素质教育的迫切性。  D.
期刊
【文题亮相】  命题作文:老师哭了  要求:①明确立意,抒写真情;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对学生来说,能够看到老师流泪的情况并不多。被学生目睹到“老师哭了”这一情景,应该是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老师心里产生了很强烈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表现,是由于老师的私事,还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不同的题材可反映出老师不同的情感变化。以“老师哭了”为题目进行写作,要注意反映老师爱生如子
期刊
“倾听”一词真是有趣,“倾听”就是倾注气力去听,心无杂念地去听。  你倾听过吗?  闭上眼睛,祛除脑中的残念,将念力化作环绕在耳畔的风,渐渐地,你会听到原不曾发现的微响。在热闹的集市,你不僅能听到人声的嘈杂,还会听到风穿过屋角罅隙的细音;在空旷的原野,你不仅会听到风的震颤,还会听到土墩上野草的低语。嘘!别睁眼,你会听到更多:深巷夜静、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  我给“倾听”取一个好名字,叫
期刊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翩翩浊世佳公子,富贵功名总等闲。  他天资聪颖,博通经史,书画双绝,文武双全。他有安邦济世之志,亦有归隐田园之心;他身处花柳繁华地,心却游离喧嚣外;纯粹的八旗子弟,却喜交落拓失意之士;行走于仕途,却一生为情所困;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撒手人寰……  他到底是谁?  纳兰容若,一位富家公子,一代词坛盟主,一介性情中人。  他以自然之眼观物,在浮华中守望着人生的纯净,追求
期刊
天阴云沉,狂风呼啸着。教室里的孩子们心情忐忑。树叶在风中不住地飘落,片片落叶都在诉说着孩子们内心的恐惧。  “你们几个,下课来我办公室一趟。”班主任疾言厉色,一句话立马把我们几个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差点跳出来。  唉,全是跟风惹的祸。最近,也不知怎的,我们班“自残风”比较盛行,好几个同学手腕上都划得一道道伤痕。可能是受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着强烈好奇心的我们几个,也决定试一试。可是,一不小心就被老
期刊
清晨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漫步在乡间小路上,鸟儿的歌声令我如痴如醉,百花的芳香使我流连忘返,小草的嫩芽让我倍感亲切。再往前走,一只蝉映入了我的眼帘。然而,吸引我的并不是它的模样,而是它的声音,那声音清脆、响亮,并不依靠任何外物。那一刻,我被征服了。  它虽然弱小,可是聲音却如此响亮。那声音不是悲伤的哭泣,也不是浮华的叫嚣;那歌声不为你吟唱,也不为我吟唱,不为权贵吟唱,也不为贫者吟唱。那歌声只是为了自
期刊
我国四大传统佳节——春节、中秋、清明、端午,中秋居二。全国56个民族,除汉族外,尚有壮、黎、仡佬、傈僳、土、畲、拉祜、侗、苗、彝、瑶、朝鲜、鄂伦春、阿昌、锡伯、仫佬、土家、傣、高山、白、哈尼、京、纳西、布朗、布依、毛南、达斡尔等二三十个兄弟民族,异彩纷呈,欢度中秋。  “中秋”如此博得“广泛认同”,乃其“文化性质”使然。  “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中秋义取月圆,深蕴全家团圆、各族团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