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睡眠时间和就寝时间与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关联研究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so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夜间睡眠时间和就寝时间与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关系,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生命早期因素。

方法

2014年4—6月以马鞍山市内登记注册的91所幼儿园16 439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14 946名有效样本进行研究分析。以"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体重指数界值点"作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判定依据,排除病理性及继发性肥胖者。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夜间睡眠时间和就寝时间与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关系。

结果

学龄前儿童夜间睡眠时间较少、学习日就寝时间在22:00以后、周末就寝时间在22:00以后者分别占22.4%(3 345名)、9.5%(1 415名)、21.8%(3 260名)。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6.5%(2 466名)、10.5%(1 562名)。调整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近6个月主要居住地、父母BMI、父母文化程度、饮食偏好、户外运动频率、看电视时间以及睡眠时间、学习日和周末就寝时间之间的相互混杂影响后,睡眠时间较少(OR=1.25,95%CI:1.03~1.51)与学龄前儿童肥胖正向关联。

结论

睡眠时间较少与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影响恶性脑膜瘤(WHO Ⅲ级)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4例恶性脑膜瘤患者。对其术后的复发情况进行随访,应用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判断影响恶性脑膜瘤复发的独立因素。结果24例恶性脑膜瘤患者中,有17例(71%)复发。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
期刊
目的探讨初发颅咽管瘤患者行手术切除后长期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外科(18例)和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61例)收治的初发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79例患者均予手术切除肿瘤。术后采用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分(SF-36)评估其生命质量,将生理总分(PCS)和心理总分(MCS)均≥50分者设为术后生命质量良好组(60
期刊
目的探讨微型探头血管超声(MVD)评估单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SICAO)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中吻合血管通畅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7月至2016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CT灌注成像(CTP)确诊为SICAO的50例患者。运用MVD评估STA-MCA术中MCA M4段及ST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行CTP及DSA评
期刊
印第安纳沙门菌是食品中特别是禽肉类食品中较常见的一种血清型。近年来该血清型的临床感染报道和分离菌株数目有着明显上升,伴随着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较高的耐受水平和多重耐药性,尤其对沙门菌感染临床一线用药(喹诺酮类和头孢类抗生素),并且具有较为复杂的耐药机制和携带多种可移动元件,给沙门菌临床感染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和风险。本文综述了印第安纳沙门菌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流行状况,并阐述了其耐药种类、多重耐药、头孢噻肟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