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uuu52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情况和资助现状的调查, 从资助的理念出发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及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困难学生 资助 育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在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收费制度改革以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日益突出,并呈逐年迅速上升趋势。 帮助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困难,顺利入学,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我国高职院校贫困生现状
  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决定了其生源质量在高校中处于较低的水平,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较低,加上社会对高职教育的片面认识,来自农村的贫困生中途辍学的现象比较普遍。
  通过对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某二级学院230名贫困生的调查发现,有52.3%的贫困生正在从事勤工助学工作,其动机主要是为了改善生活困难状况和减轻家庭负担。勤工助学岗位主要集中在食堂服务、图书管理、校园卫生以及双休日校外临时岗位等方面。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009~2010学年各高校资助情况在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方面的资助力度较大,但资助面非常有限。社会助学金、勤工俭学和困难补助的资助面大,但资助金额很少。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现有赞助体系的资助经费主要来自高校,以奖学金等无偿资助为主要方式,这是一种以地方高校为中心的资助体系。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分析
  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的成本逐步增加,政府用于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日益紧缩,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步扩大,使得高校的学费逐步提高。为了使贫困生都能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高职院校根据中央政策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加强和改进贫困生就学资助工作,逐步形成了由奖学金和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减免学费(简称“奖、贷、勤、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它对保证教育的平等、公正和社会的稳定及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防止因教育机会不均进而造成弱势群体社会处境进一步恶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当前,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基本都属于救济式扶贫,即无偿性资助比例过高而有偿性资助比例太低。这种资助体系虽然解决了贫困生目前的经济困难,但绩效低,没有从实际上解决问题,日益显示出不足,其中包括:国家和社会承受的压力大; 重经济扶助,轻精神帮助,育人功能发挥不够;资助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学生的自立自强等。
  三、不断创新资助工作体系,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助学工作中的育人功能
  (一)高校不断加强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创新研究
  1. 认真做好国家奖学金的评审工作
  国家在普通高校范围启动了国家奖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提供了无偿资助。各高职院校作为评审推荐单位,要按照国家奖学金基本申请条件制定相应的综合测评办法,并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体育锻炼、校规校纪等具体指标对学生进行考核。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国家奖学金的公示工作。
  2. 设立多种奖学金,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那些勇于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受到好评的贫困生,可设活动积极分子奖,对他们进行鼓励和鞭策。另外还可设立品行奖、创新奖、学生干部鼓励奖等单项奖,以加大激励力度,调动积极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 争取社会支持,设立面向贫困生的专项奖学金
  面向贫困生的专项奖学金有国家助学金,但仅靠国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积极争取社会特别是企业的支持,将社会资本引入高校助学体系中。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有捐资助学的优良传统。社会特别是企业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受益者,理应承担一定的助学的道义责任。况且,企业在高校中设立贫困生专项獎学金,对于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塑造企业家的良好社会形象,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面对企业开展捐资助学的公关活动,让企业充分认识捐资助学的价值;配合企业开展捐资助学后的宣传活动,使企业获得应有的回报;保证捐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受助学生,延伸其人才贮备。
  (二)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助学工作中的育人理念,在精神扶贫上下工夫
  大学生的贫困不同于一般人的贫困,他们在物质上的贫困是暂时的,但精神上的贫困如果不解决好,就会严重影响他们在校期间的发展,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在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还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帮助,扶贫更要扶“心”,要从育人高度来进行帮困。
  1.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新生入校后,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2. 要以课堂教育为主,课外指导为主要渠道,初步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互助、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做好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与及时干预工作。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对贫困生各种素质的提高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与其他学生积极互动,融入群体生活中,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4. 要多点精神激励。对贫困生除了物质奖励外还应多点精神激励。要重视奖励学习优秀,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的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发挥典型的引路和榜样示范作用;要奖励学习进步。
  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探索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解决其素质与能力提升问题;努力解决现实问题;让浓浓的关爱伴随着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过程,使校园成为学生的生活家园、精神家园、成长成才的家园,必将有益于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其他文献
典出《后汉书·张堪列传》刘秀称帝,建立了东汉,当时公孙述也在西蜀自称皇帝。刘秀派大司马吴汉率军前去讨伐,张堪被任命为蜀郡太守,跟吴汉一同出征。
剧情连连看  凯瑟琳是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不幸失去母亲的她来到一座几乎与世隔绝的大森林,她想去那里寻找自己的父亲博玛教授——一位研究森林里奇怪微小生物的专家。  博玛教授研究的是一种能充当卫兵的生物,它们守护着自己的家园,时时刻刻都提防着敌人的入侵。博玛对研究入了迷,他在森林中设置了录像机,监视着森林中的各种细节。  因为受不了父亲着迷于研究而不顾女儿,凯瑟琳留下便条后出走。路上,意外发生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