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的阳光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f107893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出行,都像是一场梦,或从容美妙,或慌乱沮丧。然而都可以让你游离于日常生活,而在短暂的一段时光内,逃开凡俗种种。
  我多么渴望和喜欢这种逃离。
  在逃开的日子里,我可以行至水穷,笑看云起,我可以为阳光蓝天而微笑,也可以为花木青山而感动。
  也许,我爱的并不是离开,而是那种依然可以迸发激情的快乐。
  在我的欧洲地图上,阿姆斯特丹被重重的水笔圈起,在郁金香初开的日子里,我就已经说了一遍又一遍“我要去荷兰”。
  但等我下决心订了单人的酒店和往返火车票,却已经是郁金香芳菲谢尽的季节了。
  虽然遗憾,但依然兴奋,风车,海港,木鞋,依然在等着我。
  走,走,去荷兰,去阿姆斯特丹,去发呆,去感觉,去做梦!
  我喜欢阿姆斯特丹的灵动活泼,这里是平民的,是生活的,是可以让你大呼小叫渲染快乐的。大街小巷里流动的自行车,让这个城市的触感如此清晰。
  我租了一辆自行车,得意而飞快地踩着,从这座枫叶形的城市掠过。初夏的阳光与和风抚过面颊头发,更让快乐翻了倍一般。
  在阿姆斯特丹的很多地方可以看到三个并列的叉号,它们或横排,或竖列,或镌刻在教堂的钟楼,或雕嵌于街边的路桩。这三个叉据说代表的是阿姆斯特丹的三个克星:水、火和黑死病。
  黑死病已经消灭殆尽了,而水与火,在洗劫过这个城市之后,却赋予了这里特有的灵性,让这个城市既柔情,又火辣。
  在阿姆斯特丹,有一个博物馆广场,对印象派及梵高的一贯热爱让我走进了那座别致而现代的圆形建筑——梵高博物馆。
  在整个博物馆两百多幅油画中,有两幅让我驻足难舍。
  第一幅,是梵高的一幅自画像。
  画面中,他坐在画板后,手里拿着调色板和画笔,脸上的表情严肃,是在思考着构图与色调吧?在梵高的传记中,似乎对他的评价最多的便是热情。不论是对工作、对亲人、对爱、对画,梵高都投之以炽热的感情。
  火可伤人,亦可自伤。他对这个世界非凡的热情却最终被湮灭在现实残酷的冰冷中。就像他的自画像,孤单地,自我审视着,虽然清高,毕竟带着无限落寞。
  而另外一幅,是他送给新生的小侄子的,画的是蓝天下的花树。画作是典型的梵高式厚厚的油彩、浓郁的色泽。在蔚蓝的天际的映衬下,粉红色的小花带着新生的颤栗与喜悦。
  我在画前站了许久,感动了许久。生命之于梵高,也许是残酷的、是灰色的,所有的鲜花、颀赏与喝彩,都是他死后才加诸的名誉。我不能想象在这样的寂寞中,在无人喝彩的坚持中,一个人会是怎样的失落与伤神,所以他以死来自我解脱,放弃了让他爱而痛的生命。
  但是他的画笔下,依然是浓墨重彩的美丽世界。他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画中娇艳的小花,倾吐芬芳,不是为了春天,而是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呼唤。
  我把一整个下午都消磨在梵高的世界中,联想起他的生平种种,宛如梦寐,既让人神往,又令人心酸。
  在荷兰我找的酒店在一个名为VONDELPARK的公园边上,清晨,是被窗外一阵鸟鸣声唤醒的,躺在床上自得其乐地吟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昨夜仿佛有风雨声,不过春天已过,梦里应该没有多少落花。
  当我梳洗整齐,踩着自行车满街晃时,看看表,才八点钟。
  清晨的阳光最和煦,在美丽而透明的天气里,阿姆斯特丹的三条运河更显得灵动可爱。
  运河边多栽着古树,在初夏丰美的枝叶里,与河水相映成趣。一阵风吹过时,会有花叶飘飘而下,美不胜收。
  坐在河边的咖啡座上,不时有小船从河中轻巧滑过,船中的人、岸边的人,会忍不住在温暖的阳光中点头微笑。其实河岸甚矮,如果愿意,握个手亦不妨。娴熟的掌船人立在船头,靠岸时他一伸脚,便是彼岸了。
  这样的阳光中,舍不得静静坐下,自行车在小巷里拐来拐去,不时会有一间布置可爱的小店让我停驻半晌。
  逛累了,便躲到一个将桌子摆在桥洞下的茶座里,独占最靠近河水的一张圆桌,点了一杯红茶。茶气氤氲中,依稀觉得这种感觉很熟悉。
  是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里便是这种味道了,一样的清寂,一样的柔韵。
  只是诗人愿意在康河的柔波里作一株水草;而我,只饮一杯清茶,便是了。
  到了阿姆斯特丹,似乎一定要去桑斯安斯看看风车的。桑斯安斯应该是荷兰很传统的小镇吧,风车,农舍,栅栏,都漆着鲜亮的绿色,与想象中的荷兰乡村一模一样。
  风车与小说中的描述一样浪漫别致,只是所谓的风车村,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旅游景点了,几乎全部都是小商店,荷兰传统的木鞋被做成鞋刷、丝巾扣、耳环,与林林总总的旅游纪念品堆得满坑满谷。
  虽然小镇的农舍精致漂亮,成群的小鸭子悠闲地在绿地中散步,一派桃花源的安然宁静。但是我实在不喜欢这种像一个大型购物中心的旅游景点,所以便顺着桑河往下游而去。
  顺着桑河,一直走到一间农舍都看不见的田野上,凉风习习,说不出的心旷神怡。而且离远些看风车,仿佛是更适宜的距离。
  忍不住在河边的草地上躺了下去,抬眼处,蓝天白云衬着旋转的风车,恍若走进了一张名信片中;桑河湍湍的流水声,便是配乐了。
  阿姆斯特丹之行结束了,回到办公室,荷兰的风车、阳光还不时在眼前晃动,我怎么能忘了梵高笔下灵动的线条,骑单车时伸手去握风的优游,河边小坐时香甜的咖啡?
  当河水泛起涟漪时,当风车卷动梦境时……
  (梁 栋摘自《太傻留学网》)
其他文献
人家说送母亲的最合适的花是康乃馨。那种花的瓣儿是带点参差的,花色以粉红粉白为主,有着很温馨的名字,很温馨的色彩和很温馨的香气。从小到大,没怎么见过妈穿粉色系的衣服,她从来就不是那么温顺柔软的女人。妈一张口一定底气很足,嗓音清亮,若是讨论或是教育,必定言语犀利,令人没有招架的余地。  所以我妈断然不配康乃馨这种东西的。  她年轻时绝对是有收大捧玫瑰本钱的美人儿,不过她出生在那个年代,性格又太不喜张扬
期刊
据学者预测,休闲、娱乐活动和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席卷全球的经济大潮,专门提供休闲的第三产业在2015年左右将会主导劳务市场。到21世纪上半叶,娱乐将不再是一个特定的行业,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换个角度或者方式来做,为人们提供娱乐,让人们快乐。   在人类的未来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与工作节奏日趋紧张,原本稳定的家庭结构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人们跟电视、网络互动交流的时间却愈来愈多。我们在传统上由家
期刊
很多人将三十岁视为人生的重要关口,30岁之前奋力拼搏,希望自己“三十而立”,30岁之后奋斗的斗志明显懈怠了,这在中国一直是普遍现象。但随着生命的周期延长,青年时期越来越长,为事业而拼搏的黄金年龄也在不断加长。在此种情况下,一些人面对传统的三十而立“揭竿而起”,提出“四十而立”这一全新的人生理念。  刚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王左红说:“在美国,专业人士——医生律师,他们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职业训练,到40
期刊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在被媒体频繁聚焦的“白领”和“农民工”之外,生活着这样一个青年群体:他们没有所在城市的户口,大部分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一般从事非体力劳动性质的工作,居无定所。有青年研究者将其称为“城市流动知识青年群体”(简称“流动知青”)。  这个群体以“北漂”最先引起关注,但其规模远远大于“北漂”。他们的绝对数量已经相当可观。奋争拼搏是他们的青春底色,漂泊不定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与人
期刊
今年是我来到美国留学的第三年,在此期间我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过着勤工俭学的生活。    手机被抢带来心理阴影    我在美国的生活基本上都是每天重复的,我觉得很充实和安稳。然而终于有一天,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件让我非常难忘的事情。一天晚上10点多钟,我从超市打工回来,走到一座拱桥前时,忽然从桥的侧面冲出4个黑人男青年,其中两个人挡住了我的去路,他们把我围在中间。其中一个很温和地对我说:“对不起,我的手机
期刊
“赶时髦”这个词的感情色彩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以前“赶时髦”和生活中的人生志趣相关,现在“时髦”换了一种说法,叫时尚,读起来都郑重了好多。   以前穿喇叭裤、唱邓丽君就可以算做赶时髦。现在可不一样,时髦不容易赶上了。时尚的东西不是一个个地来,而是一批批地来;不是从一条路上来,而是从四面八方从生活的各个角度涌来。时尚有时候惊世骇俗,灯红酒绿,有时候静如止水,低眉顺眼;有时候是一辆大型皮卡,有时候是裙角
期刊
我在澳门见过一家“卖水人”,那是毗邻大赌场的一间小小的粥粉面店。它开在一座大厦的底层,只占着其中的一个间隔,门面简单洁净,几乎不事装修。   从赌场出来的人在“金钱大战”里厮杀得两眼通红,看到这么踏实的生意人家,觉得他们真是呆头呆脑,不知这样受累有什么意义,也不知这掌柜的又如何把持得住?招牌上写着:芝麻酱肠粉12元,云吞面15元,白灼青菜8元……进出小店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都是些希望一下子扭转乾坤
期刊
他们坐在门口的台阶上,靠得很近。月光下他们的背景合二为一,在木门上投成了一个楔形。明天就要举行婚礼了,那将是一个激动的日子、混乱的日子、眼泪和笑声交错的日子。但是,此刻的宁静是属于他们的。  她说“多安静啊!”她仰着头一直观看天上的云朵,它一直不停地小跑,最后钻进云海里无影无踪了。他则看着她——今晚她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漂亮。  起风了,四周响起轻微的簌簌声,像是有人轻轻地叹息。“你知道,”她说,“我
期刊
在长长的岁月里,许多事情正在被我们忽略。正如在这样一个平常的早晨,当我焦急地等待一趟车到来时,忽然发现,其实我的每一个早晨都是从等待开始的——我每天都在等待同一趟车。只有那趟车,与我怀着同样的目的,能够将我从起点带到终点。  无论寒暑,我都以不变的姿势,站在风中,等待那辆随时可能会错过的车。日子长了,站的时间久了,我便不再是那个看起来在等车的人,而将自己站成了一位怀春的少年,正以万分虔诚的心情,等
期刊
久沉于热闹的人,一定十分盼望安静,堵在拥挤街道上的人,一定十分怀念幽静的小路,而习惯于朋友围绕得我,也更渴望只属于自己的天空。   假如今天只有我一个人,我一定扔开所有的书本,静静地过滤自己的思想。   假如今天只有我一个人,我就去大哭一场,所有的“烦恼”全部都随着眼泪流走,让泪水洗清心里的不愉快,只留下对明天的希望。   假如今天只有我一个人,我会睡上一天,以弥补这些天因复习备考睡眠的极度短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