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科技传播对我国传播事业的启示

来源 :科技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03402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传播是科技和社会的“血液循环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科技传播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媒介话语权重新分配,新的传播方式悄然而至。政府和科学工作者垄断科技传播的固有体系被逐步瓦解,个人的传播能量被激活,自媒体科技传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科技传播领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文章从宏观上分析科技传播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寻找其存在问题,例如:主题单一,内容缺失;教导式科普,形式僵硬;单向传播,反馈性差等。接着以毕导自媒体科技传播实践为导向,具体分析并切实提出行之有
其他文献
第三人效果理论作为传播学领域研究的热门理论之一,普遍存在于人类的传播活动之中。该理论发展至今,日趋成熟。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第三人效果做了梳理,发现该理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认知、行为预测两方面,与第三人效果的研究重点方向一致,并最终通过新媒体环境的变化,给出识别第三人效果、提高大众传播能力的建议。
自媒体企业流量变现已经成为新兴的商业模式,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自媒体企业在流量变现过程中侵害民事主体人格权的事件屡屡发生,亟待规制。《民法典·人格权编》是对人格权有效保护的重大创新,其将民事主体的人格权保护进行了体系化规定,细化了民事主体一般人格权、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解读《民法典·人格权编》对自媒体企业流量变现的规制,有利于促进自媒体企业良性发展,提高民事主体人格权的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