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免除作业一小时倡议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ao_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积极参与地球停电一小时倡议,但其实更应该参与的是“地球免除作业一小时”倡议,对孩子们很有必要。在同一时间段,比如晚上8点或周末,非洲的孩子在野外玩耍,美洲的孩子在玩电子游戏,欧洲的孩子在玩捉迷藏,而我们的孩子在做作业或上课外辅导。
  家长们抱怨,一些学校的作业要做到晚上11点甚至更晚。法国小孩的家庭作业如果超过15分钟,就可以到校方投诉老师。我们只能用身心摧残来形容人人讨厌的应试教育。
  能否让我们的小孩快乐一点,这是每位老师和家长的命题,也是全社会的命题。在快乐童年和成功未来之间的取舍,我们宁愿选择前者。
  
  不要让成功主义的病毒侵入童年
  童年的消失是全球性的命题,成长于电子媒体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儿童,他们不再天真无邪,不再充满幻想,他们老成而不快乐。
  我们看到八面玲珑的林妙可,少年老成的“五道杠”,他们背后是父母的拔苗助长,是成人世界的成功逻辑。而普通的孩子们,虽不是广告炙手可热的代言人,虽不是2岁看《新闻联播》,但成人化是不可否认的基本面。我们看到各类的达人秀上,每一位小人儿精背后都有大人的影子,是父母和老师把孩子们变得不那么“孩子”的。
  电子媒体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心智。美国儿童每天要在电视机、电子游戏机或者电脑前度过至少两个小时,而阅读书本的时间只有39分钟。而中国孩子的问题是从事室外活动时间太少,跟大人一起看电视的时间太多——达人秀、电视征婚或者谍战片。
  从前,孩子只宜生活在他们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有红花有绿草,有阳光有歌谣,有小白兔有大灰狼。纪录片《幼儿园》有个基本结论:现在“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是一模一样的”,有欲望、欺骗、残忍等负面东西。
  不再有什么少儿不宜了,少儿频道中间会大方地插播丰胸广告和卫生巾广告。儿童的世界消失了,大人的世界充斥着一切,这是一种可耻又可悲的侵入。在所有这些成人逻辑中,当属成功主义病毒对童年侵害最可悲。因为成功主义让儿童失去了梦幻,失去诗意,失去可爱,当然,更失去了快乐。
  
  心智平衡才是教育的根本
  有学者批评大学生低幼化,拍毕业照要抱公仔。当下,成人反智、儿童耍酷是一对看似矛盾实为一致的命题。社会潮流用颠倒的方式缩短着年龄的差距。如果蜡笔小新是儿童成人化的典范,5岁就懂得“三温暖”、“美女陪护”,那么大学生毕业时还挂奶瓶、抱公仔就是心理断不了奶。两者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大成人。
  只是无论孩子还是大学生,他们是否发自内心的开心?心开了就开心了,假如心被囚禁在成功主义的成人世界里,心如何开?人如何开心?
  我们曾有过弹玻璃珠、滚铁圈的年代,我们曾有过丢沙包、踢毽子、捉迷藏的年代,我们还用弹弓打碎了玻璃。我们曾与大自然如此亲近,斗蛐蛐、打水漂、滚雪球,现在那个碧水蓝天的大自然与我们渐行渐远了。我们如此痛心地发现,自己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
  假如用一个快乐的童年去换取所谓成功的成年,我们宁愿不换,宁愿一直保持童真快乐。
  人生就像是打通关,要得到一系列的证书、卡片或者职位,就必须放弃快乐的童年。人生如战场,孩子们过早就被卷入了社会这架竞争的绞肉机。于是,药家鑫就批量产生了。
  所谓“心智”,首先要有心,然后才是智。即便这个智也被今天的中国人变成了小聪明、小精明、小算计。
  很显然,我们成为了地球上最善于考试的群体。中国学生的考试成绩世界第一,而想像力却倒数。今天功课要拿全A的中国人,明天却不得不给功课只拿B甚至C的洋鬼子代工。这就是应试教育可悲的现实!
  家长发现最可悲的结论是,自己不再是子女的权威。孩子“最佩服的人”不是父母,而是某位名星或卡通人物。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社会关系被重新定义。更关键的是,假如你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甚至成为他快乐的障碍,他又何必佩服你呢?
  从来就有两种逻辑:大人的逻辑和小孩的逻辑。既然社会这么无诗意,说明大人的逻辑出了问题。既然大人的逻辑导致世界的失衡,你又何必强加给下一代呢?何不让儿童们快乐一点呢?
其他文献
《哈佛家训》  本期为家长们推荐的是——《哈佛家训》,是一套经典又实用的励志图书。  作者贝纳德向我们讲述了很多生活中真实的小故事,他通过这些小故事让我们感悟到无论是谁、无论你处境怎样,你都能够把生活过得很美好。  这套书是我无意中所得。我和两位年轻的妈妈一起去书店买我们合作用的参考书,她们俩乘出租车喜欢坐到后面,由我来付费。在书店里她们也喜欢买书由我来选,并且由我来付费。这样买回来的书用完了,她
期刊
被自己冷处理的人里,有多少是曾经帮助过我,让我真正尊敬、喜爱和想要亲近的人啊。    有一次,我和老公都特别喜欢的一个主持人出书,并且搞了一个签售活动,老公打算去参加,而我不想去。我的观点是,何必如此?见一下偶像就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价吗?老公很郑重地对我说:“我去参加签售,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我只是想去告诉那个一直在坚持梦想、默默工作的人,我很喜欢她,她这么多年的努力,不是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看到
期刊
母亲出于难言的苦衷远走他乡,女儿在家苦苦思念着母亲,为了让女儿走出心理困境,母亲求助《心理访谈》,节目组做出一个“残忍”的决定:让女儿就当母亲已经去世,在心灵上与母亲彻底告别。    有母亲的孤儿  “妈,我知道我堕落不争气,我走不出来,可我都尽力了。妈,带我去看心理医生吧,否则,我就毁了。”  这是女儿小雨发给妈妈的短信,她说自己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希望能求助于心理医生。  这一切,都与小雨的父
期刊
悲观的人永远看到的是失去的那一半,乐观的人看到的是拥有的那一半。引导孩子在日记里记录快乐的事情吧!    女儿大学读的是古汉语文学专业,这是她自己选择和喜欢的专业。我知道,文字已经成为女儿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东西。  自女儿上小学,我就让她写日记练笔,写完我会给她写一些点评。刚开始她懒得写,后来经不住我整天督促,她就开始写一点,但是很短,惟一的收获,就是每次写出来的东西都很真实。这也是我的初衷。  真
期刊
最起码带孩子到新校园去看看哈!顺便你也重温一下校园生活,吹一吹你当年如何如何……    在北京读书的儿子每个周六为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讲奥数,他班上有12个正上小学的孩子。但每次上课,后面一排坐着的家长们都要超过12人。这样算起来,他班上应该是24个人以上。  “你肯定想不到北京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有多重视,有一个男孩,他父母不能陪他来上课,每次都是他奶奶来。老奶奶六十多了,有时候孩子不来她也来听课。这奶
期刊
妈妈们都说:养孩子累啊,看看她们睡眠不足的脸色,肿着的眼睛,但孩子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是多么令人难忘啊!    儿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因为忙于工作经常出差,所以儿子每个月只能见到我五到七天。婆婆有绝招,拿出我的相册给他翻看以解“相思”之苦。之后儿子就常常自己去拿相册翻看,一边翻一边用手指着我喊:“妹妹、妹妹。”日子久了,一见到我就喊我“妹妹”,于是我从妈妈降格成为“妹妹”。让他叫我“妈妈”,但他仍固执
期刊
我儿子今年才九岁,学习很自觉,成绩也不错,还当着班长,对同学很照顾。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帮我做一些家务,说起话来也是大人腔,好像从来没有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向我们提什么要求,没有很开心很自在地玩耍。今年六一节以前,他们班搞活动,大家都在说希望六一节收到什么样的礼物,儿子竟然说:“我已经很满足了,什么也不需要。”这还像一个九岁的孩子吗?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我们该怎么办呢?  着急的父母     咨询师
期刊
晚上回家,儿子说:“妈妈你蹲下,你不是喜欢雪吗?我给你飘雪飘音乐。”  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儿子把我摁下去,果然给我飘了一次雪。怎么个飘法?他找了一个大的饮料桶,里面放好捏碎的白色的宝利绒,再用一个小口哨吹,风从口哨另一端飘出来,碎小的白色的宝利绒就从这个饮料桶里飘出来,洋洋洒洒若下雪一般。上帝!我的惊喜无法言表。    我觉得我很可笑,每天睡觉前总是喜欢要求孩子:你们两个不许睡觉!等说完了“你爱我
期刊
只要孩子努力了,就得表扬他。否则孩子就歇菜,罢工。    昨天下午,我接待了一对来自山东老家的夫妇,他们风尘仆仆开车数百里赶来北京,希望我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一下女儿的学习问题。他们的女儿晓燕(化名)今年16岁,上高中一年级。各科成绩都很差,厌学情况非常严重,同时,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很多偏执和人际障碍。  晓燕一走进我的咨询室,就斜倚在墙上,歪着头看着父母和我,偶尔做出一个夸张的表情,对任何问题都是
期刊
儿子从小放在奶奶家,快上学时接回来,我们发现儿子胆小,太老实,一出家门就愿意躲在我们身后,从来不乱跑乱摸,也不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今年上小学以后,在班里也不大和同学交流,更不像其他的男孩子一样打打闹闹。一到晚上就怕黑,从来不出家门,别的孩子来叫也不出去。我们倒是不担心他在外边惹祸了,可是一个男孩子这么胆小,将来怎么办呢?我们怎么帮助他呢?  萝卜爸妈    咨询师:你们的问题,很有代表性。最近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