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相互影响研究综述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25z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历史考证、文献研究发现: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之间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教育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立的根本目的;同时奥林匹克运动也对教育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综合学者们进十几年的研究发现:教育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奥林克运动对教育的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之间的研究甚少。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 教育 相互影响
  一、教育对奥林匹克运动影响的研究
  有关教育对奥林匹克运动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其一,从宏观的角度,就某些领域、某些角度,研究教育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其二,从微观的角度,就教育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研究。但有关第二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一)从宏观上研究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
  萨马兰奇在为《奥林匹克运动》教材作序时也说到:“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可能达到其崇高的目标。”教育关系到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创立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奥林匹克思想,从而以一种新的角度、新的方式去教育青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如孙兴岱、孙东东评价顾拜旦是一位历史学家、教育学家和人文主义者。顾拜旦推崇“现代体育之父”托马斯·阿诺德(Thomas Arnold),因为托马斯首先把民间流行的传统竞技游戏引入学校,利用学生自治方式,使体育运动组织化,成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托马斯说:“没有身体运动的教育就不能成为教育。”孙葆丽指出教育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并提出21世纪的奥林匹克教育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综观以上研究发现,学者们大多从宏观上说明教育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价值,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从微观上研究教育对奥林匹克运动具体的价值体现
  教育对奥林匹克运动具体价值体现的研究:如熊斗寅指出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奥林匹克教育体现了体育的本质功能,奥林匹克教育是一种特殊性和广泛性的教育方式,并提出关于加强奥林匹克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李跃进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理想,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出现的“人文危机”等方面对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加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为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创造良好的社会体育环境。以上文章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但其研究只是就某些侧面,就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的关系、作用等进行研究,不够系统。
  二、奥林匹克运动对教育影响的研究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即:奥林匹克运动对教育影響的宏观研究,主要指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对人的人文教育意义;奥林匹克运动对教育影响的微观方面的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的榜样教育作用、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奥林匹克运动的美育作用。
  (一)奥林匹克运动对教育影响的宏观研究
  从宏观上研究奥林匹克主义的人文教育价值。如刘秀兰、贾爱萍认为奥林匹克主义为人文教育提供了思想资源,有效开发奥林匹克主义的教育理念,可以丰富人文教育思想体系,并从三个方面评价了奥林匹克主义的人文教育意义:奥林匹克运动既是竞技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奥林匹克公平竞争的原则与社会法的思想具有一致性;奥林匹克教育为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方向性的启示。指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教育价值。王军、王猛认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精神是要通过体育使整个人类都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和前途。体育运动作为人类认识自身、改善自身,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决定了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的社会化的关系,即:奥林匹克教育为人的社会化提供了资源;奥林匹克教育价值观念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奥林匹克理念创造了大社会的人文环境。这其中第一条就讲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教育价值。可见,奥林匹克运动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意义,对教育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奥林匹克运动对教育影响的微观研究
  如曹守、裴东光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具有榜样教育功能。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教育青年,达到弘扬奥林匹克的拼搏、进取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国教育思想所欠缺的。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发展青年个性、适当鼓励精英至上的人才“大出风头”,有利于我国的教育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另一方面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在我国,孔子时代就已明确提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被其弟子发扬光大。当今社会,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由于受各种物质利益的驱使,人们对思想品德修养日渐淡化。因此,加强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的修养,逐渐被提到教育的日程上来。而奥运会公平竞争的原则,不愧是对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教材。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如龚明波、田夏(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林美莺、陈上越(宁德师专学报,1999.4)研究了奥林匹克主义的道德观和哲学观同我国所提倡的思想道德建设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应当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去审视和舍取,并结合学校体育的实践加以弘扬,奥林匹克运动对学校体育的思想道德教育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以上研究只是提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但缺乏具体分析。
  另外,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研究还有郭怡、阮可分别从德、智、体、美四方面论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德育价值、智育价值和美育价值。李跃进从古希腊奥运会创立的教育价值、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源于对教育救国理想的追求,以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出现的“人文危机”等方面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探讨。旨在加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为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
  三、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及我国教育发展相互影响的研究
  有关这方面的文献很少。比较有价值的有杨明、万晓红等人的研究,他们分析了奥林匹克教育与人的社会化、国际化的关系。人的社会化、国际化要以奥林匹克教育为手段、内容、中介,而奥林匹克教育要以人的社会化、国际化为前提,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李卞英讲到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有着深刻的渊源,作为主义传播运动的奥林匹克,有着与一般教育不同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特征,并始终发挥着教育功能。奥林匹克教育理念、教育价值和作用机制,将有助于科学地引进和普及奥林匹克运动,改进我国奥林匹克教育现状,为成功举办奥运会作好精神准备。谢雪峰讲到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兴起并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教育的缺失又恰是古奥运会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极其成功的教育形式,也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的典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可惜这类有价值的文献不多。
  四、结束语
  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教育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的根本目的,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理念对青少年有很好的教育作用,激励青少年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努力拼搏、进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应将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紧密结合,为促进二者的更好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孙兴岱.孙东东.顾拜旦和他的体育教育思想[J].山东体育科技.1996(1):76-77.
  [2] 孙葆丽.教育,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命线[J].体育文化导刊.2002(6):30-31.
  [3] 熊斗寅.奥林匹克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1):1-8.
  [4] 李跃进.论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166-167.
  [5] 刘秀兰,贾爱萍.奥林匹克主义的人文教育意义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3(2):14-1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1  摘 要 龙狮是一项中国古老的民间体育活动,现如今正作为一项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展现在世人面前,在中国龙狮协会的努力下,龙狮运动在全国的普及更加顺利的进行,而武术馆校建设也是传播和弘扬中华龙狮文化的基础。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龙狮运动在武术馆校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龙狮运动 武术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