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faweawr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典溯源一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时事关联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名言故事
  这句话出自《尚书·周书·周官》。周成王灭了淮夷,回到王都丰邑,和群臣一起总结周王朝成就王业的经验时说:“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意思是:你们要忠于职守,勤于政务。功勋卓著靠立志高远,业绩广大靠勤奋努力。
  素材点拨
  “功崇惟志”,是目标的确定,就像《大学》里说的“知止而后有定”,想要取得崇高功业,就要首先确立高远志向。心中无志的人,如草木无根,他们永远不能理解擎天大树为何会生得那么高、看得那么远,因为他们只满足于随风飘荡、潦草一生;而苍木是以蓝天更高为目标、以庇荫更广为自身责任,所以才能成就自己与脚下一方水土的强盛。
  “业广惟勤”,是过程的耕耘,就像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想要完成广大业绩,就必须坚持勤奋付出。远大志向是好的开始,这是成功的一半,能否将其勤恳完成才是成功的另一半。
  运用示例
  志向,是象征展望的姿态——仰起的头,展望于未来;勤奋,是属于匍匐的姿态——踏下的步,匍匐于今朝。“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中国的经典话语诉说着并不晦涩然而恒久的道理:人生的前进,“志”如落点,“勤”如连线,从目标到习惯、从点到线,贯穿出了一条人生的精进路。
  而今,我们有着宏大的发展目标——“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近在眉睫,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曙光在前;我们也面临复杂的发展环境——发展攻坚期,多少工作要推进;改革深水区,多少困难要破题。正因如此,我们更需勤奋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而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能找到人生舞台,收获出彩机会,以志为方向,以勤为动力,与国家、民族一起前行。
  用典溯源二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时事关联
  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名言故事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出自清代学者金缨的《格言联璧·学问篇》,意思是: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作者的用意在于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用圣贤先哲的至理格言来鞭策启迪童蒙,从小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长大以后成为于国、于家有用的人。
  素材点拨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这句话用极其浪漫的笔法,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说明人的精神意志所产生的强大力量。一个人如果有坚定的追求,就会为此克服困难,不懈奋斗;同理,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世界如果有坚定的追求,也会为此付出努力,直至最终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习近平主席引用这条格言,是在告诉我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这样一种集体志向,也是一種强大的追求,这种追求“无远弗届”,谁都无法阻挡。
  运用示例
  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为此,我们必须要肩负起这份重大而光荣的责任,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以坚定的信念、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技能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十四亿磅礴力量必可以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编辑:王冠婷)
其他文献
“短短三天,下了一年的量,31座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地铁灌水,漫到脖子,汽车被淹,水过头顶,广场被泡,房屋倒塌,断水断电,遍地疮痍,触目惊心。”当我听到电视里传出这些新闻的时候,立即放下手中的笔,这是怎么了?这是在哪里?发生了什么?只见屏幕上一行大字写着“河南暴雨洪灾”。  一段段的画面闪过,每一段都是触目惊心,每一段也是温暖人心。当看到灾区各小区停水停电,旁边的小吃铺老板给大家提供免费的餐食
期刊
“愁”字由一个“秋”和一个“心”组成,那便是古代的文人骚客对秋的认知:忧愁苦闷,死气沉沉。从古至今,好像只有刘禹锡认出了秋的“庐山真面目”。  秋,是庄稼可以收割的季节,是一片令人着迷的火一般颜色的世界。当你踩着落叶,一路“吱吱”地漫步时,你是否想过坐在长椅上,安静地感受大地的心跳和风吹落叶的美景;当你看到落叶干枯、飘落,你可曾将它们想象成大地的营养保健品,想象成即将死去的蝴蝶,回想着自己曾经破茧
期刊
【中考真题】  音乐,用特殊的语言,形成优美的旋律,丰富着多彩的文化……她给我们带来惬意的享受、难忘的交流、珍贵的记忆……生活,因音乐而色彩斑斓。  请以“音乐让这一刻闪闪发光”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  这道作文题为主谓短语,“音乐”是主语,《现代汉语》认为“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百度百科对“音乐”的定义是:“音乐
期刊
【中考真题】  那粒种子,从未停止生长   【文题解读】  这是一道采用裸题命制,不设定任何语境,不给出任何限制指引的命题作文。要写好这一文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审明题意。这一命题的关键词有三个:一是“那粒种子”,很明显,这里应该取“种子”的引申义;一是“从未”,从来没有,强调是一直成长。这里面暗含着一个铺垫,即认为已经停止,但实际上没有停止;第三个是“生长”,也就是要展现“种子”发展变化的
期刊
我站在翻腾的汨罗江边,任江水呼啸而过,我看见那水中沧桑的倒影,被奔腾的江水冲得支离破碎,又一次次凝结成一个完美的虚影,我不禁颤抖了,这不正是他吗……  他站在江邊,看着汨罗江流向遥远虚幻的天边,他注视着清清江水中映照出来的苍老容颜,忍不住长长地叹息。无奈、不甘、绝望、悲痛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他,他不禁默默地苦笑着,却又落寞地留下一滴无声的泪,沾湿了那飘逸的长须。  自幼饱读诗书的他,只盼长大后能凭着
期刊
月光下,一位老人,一个女孩,一大一小的背影重叠在一起。  那时的我编着麻花辫,记忆中的姥爷无所不能,他总是把我高高举过头顶,感受那艳阳的燦烂。  那时阳光暖和,蝉声卷着无数花香,尽数洒下太阳的光芒。在我眼里,姥爷的背影总是那样的稳健。“走喽丫头片子,姥爷带你爬山去喽!”层层叠叠的枝叶将毒辣的阳光剪得破碎,姥爷用身躯为我挡住烈日,小小的我藏在姥爷的背影里,像极了电视里神仙归天宫的气派场面。姥爷牵着我
期刊
午后,我站在挤满人的电梯里,望着缓缓关上的电梯门,再次回想起那日的情景,那份感動不曾离我远去……  灰暗的天空如我焦急的心情。晚起、拖拉、堵车……这一切让我在7:15才到达补习学校。“完了,完了,我肯定要迟到了,老师说7:20要讲测试卷。”我匆匆地摔上车门,夹着书包冲上了台阶跑进大厅。  刚进大厅,我就看到电梯门正徐徐地关闭。我叫喊着:“等等我!等等我!”便飞似的冲到了电梯门口。正在合上的电梯门又
期刊
2021年6月,已经70岁的徐安玲,从中国美院中国画专业顺利毕业,还获得了双学士学位。  1951年出生的徐安玲从小就喜欢画画,参加工作后,工作生活的忙碌让她暂时放下了画笔,但这份对书画的爱好一直埋藏在心底。于是,58岁那年退休后,她重新拾起了画笔。  2009年,徐安玲进入中国美院进修班学习;2013年,她又参加全国统考,被中国美院成人大专班录取,并于2016年7月顺利毕业;不满足的徐安玲又乘胜
期刊
刘德华出道40周年直播,在线观看人数破1亿,人们除了感叹时间的飞逝外,不禁发出疑问,四十年了,刘德华为什么还那么红?  和他同期出道的许多人,大都渐渐淡出了荧幕,而刘德华,一直都在舞台上。四十年间,对于工作他始终兢兢业业,准时到片场,认真记台词,能自己完成的动作决不用替身。他说:“我也是一个普通人,我也很笨的,我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练习很久。”例如为了最大程度塑造电影《失孤》中农民父亲的形象,他坚持暴
期刊
近日,科技部会同全国妇联等12家部门印发的《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提出,明确在“十四五”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要坚持性别平等、机会平等,为女性科技人才成长进步、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女性科技人才。  《措施》围绕6个方面提出了16条务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但其中明确提出的“同等条件下女性优先”政策,引起部分网友的争议。有人认为这实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