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效课堂构建例谈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j1986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在把握好教材的基础上,使教法服务于学生的需要,使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地理高效课堂解读教材因材施教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117
  每学期每学年,笔者都会在自己的备课笔记扉页写上这么一句话:“说学生易懂的话,写学生易识的字,教授学生于生活有用的地理……”
  大道至简。的确,非常高深的道理,它的呈现往往都是最朴素最简明的。在多年的中学地理教学生涯中,我不断总结和验证着这一点。一个老师,一个令学生喜爱的老师,除了应该具备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深厚的学科文化知识底蕴外,还必须拥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让学生学得轻松、听得明白、懂得深刻、记得牢靠!
  熟悉高中地理教材的老师和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印象,那就是必修Ⅰ的自然地理特别难学。很多学生刚刚进入高一就被这部分教材搞懵了,特别是一些女同学,由于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有限,对“地球的运动”、“天气系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知识很是头痛,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甚至到选科分科的时候,谈“地理”色变。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明白?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把握教材,教学内容必须拓展延伸
  各学科的教材资源都具有生成性的特点。新课程积极倡导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那就是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把教材变“厚”。要想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讲清讲透,讲得浅显易懂,教师就要认真钻研,剖析和挖掘文本。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而平庸的教师却会把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原因就在这里。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高效教学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必须在课下自我加压,静下心去钻研教材,努力做到对教材烂熟于心,方能让课堂教学内容丰满而不干瘪,贯通而不孤立。
  比如,在学习“锋面与天气”这部分知识时,作为教
  者就应该切实把握相关概念和原理,简明扼要地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弄清原理。
  笔者在讲述“冷锋与天气”时,将冷锋的定义拓展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迫使暖气团抬升”,在这里,着重强调的是两个关键词——“主动”和“抬升”,并结合《冷锋天气图》进行讲解:
  因为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所以图中冷气团前进的方向即代表了冷锋前进的方向,也决定了图中的风向和雨点的飘向。也因此,暖气团在锋前,冷气团在锋后,当然,降水出现在锋后冷气团一侧。
  在一次测试中,恰好出现了这样一道题:
  2010年12月,新疆等北方省区普降暴雪,有些地区积雪近2米。造成此次强降雪的天气系统属于图3中的:
  答案:B
  在讲评试卷时,我特意请学生来讲解他们自己对本题的解题思路,学生由“普降暴雪”很容易地分析得出是受冷锋影响而产生。随之,在判断冷锋天气图的过程中,精彩的一幕出现了:一个学生竟然总结出了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由冷暖气团移动的方向、雨点飘向和锋面倾角均可将冷锋和暖锋天气图准确地区分出来!
  二、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必须灵活多变
  高效课堂主张学生自主探究,但这并不是要摒弃教师的“讲”。不少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强调还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既然讲,那就必须想方设法讲得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明明白白、详略得当、举例恰当。绝不能蜻蜓点水、似是而非,让学生听得一头雾水;也不能面面俱到、不得要领,或者平铺直叙、拖泥带水;更不可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知识的讲解要“透”、“简”、“准”、“实”。
  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必须以学生学习的需要来决定教师讲什么、讲多少、何时讲和怎么讲。教师的讲解不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一定要表达完整,入心入耳;也不必字字珠玑、语惊四座,但一定要凝练准确,经得起推敲。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灵活多变地根据教材知识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新鲜知识。
  比如在学习“锋面与天气”这部分知识时,笔者根据教材知识的特点,采用了比较法,将《冷锋图》、《冷锋天气图》和《冷锋示意图》分别和《暖锋图》、《暖锋天气图》和《暖锋示意图》进行对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冷锋天气”和“暖锋天气”是十分重要但又非常难懂的知识。如前所述,在这里,笔者首先认真研读教材,抓住基本概念不放,并适当进行拓展,即冷锋就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迫使暖气团抬升”,而暖锋则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迫使冷气团后退”,结合黑板板图和多媒体课件中动态的气团移动状况,使学生对冷暖锋的形成原因有深入的了解,再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来进行强化巩固,比较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征,让学生烂熟于心,记得牢靠。
  三、唤醒激情,探究活动必须巧妙设计
  现在还有少数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为讨论而讨论,追求形式却毫无目的。一味地追求讨论合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不该合作的也合作,不该讨论的也讨论,带给学生的是惰性!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被完全抛弃,这样的学生还有主见吗?还有创新的意识吗?
  高效课堂应该遵循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当个体在解决问题确实有困难,需要有同伴的帮助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作为教者应当精心设置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思考讨论,从合作学习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在这个环节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必过分追求花样花式的翻新,而应看重实效。过分追求形式上的新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去伪存真,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是我们每位教师的不懈追求。
  还以“锋面与天气”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探究活动中,不仅要求学生讨论冷、暖锋降水区域的不同,还要求大家认真思考讨论冷暖锋降水区域的相同之处。学生们对此兴趣很浓,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很快得出结论:不同之处是“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冷、暖锋降水都是出现在冷气团一侧”。这样的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走向“主动”,由“消极”走向“积极”,由“低效”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学研究,2002(10).
  [3]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研究(上)[J].课程·教材·教法,2003(1).
  [4]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研究(下)[J].课程·教材·教法,2003(2).
  [5]郭根富.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J].人民教育,2003(3-4).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
撰写地理小论文作为第二课堂的一项活动或地理作业新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课本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锻炼学生的多种地理技能,让学生参与家乡的经济建设,为家乡经济建
[摘要]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还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目前农村初中体育安全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农村初中体育安全教学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94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初中生的身体和心
针对黑龙江省水田灌区建设水平较低,制约优质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影响水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问题,提出巩固现有水田灌溉面积,持续发展水田灌溉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和策略
阐述了小型反击式卧式水轮机安装的要点,供水电站水轮机安装的设计及施工时参考.
分析现有水位遥测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和处理方法.并已在实践中应用。
[摘要]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要厘清“求同”与“求异”的关系,阅读视野的局限性和生成性的关系,文本创造性与规定性统一的关系,并做到四个策略。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关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9000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
兴趣是一种伴随着注意而引起的从事学习的积极倾向和感情状态,是发展智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兴趣能使学生的神经系统兴奋水平提高,使学生智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兴趣
根据国内外研究河源理论和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历史上对松花江河源认识的转变原因、本流域的地质和地貌形成过程及地理特点对松花江河源进行了研究,结论是:嫩江为松花江主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