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有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课能更多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学生也是希望在课堂上能多学习一些新知识。怎样能实现师生互动、默契配合是关键问题,那么,课堂上的讲法和内容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教师讲解的知识是打开问题的钥匙。
关键词: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 参与机会
一、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两抓入手: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准能让学生兴奋的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二、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討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有专家建议这样划分一堂课的四十分钟:教师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其余的30分钟完全交给学生活动。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自主探究,放手质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并不是说撒手不管,教师应在此之前给出探究的范围,如初学一篇课文老师可让学生自学生字,看看你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把它记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作顺序是什么?从中领悟到了什么?这样来使学生的自由探究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在学生充分自探之后,采取汇报成果的方式谈自己的所获和所疑。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要快速反应,恰当处理,对于学生谈得不够深的问题要抓住契机主动出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学生个别性的问题,教师要经过整理制定出下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做到以学定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在自主的课堂内全力达到自己的至高点,取得成功。
2.合作学习,突破难点。合作学习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加宽加深。教师也可适时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展开师生、生生之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的碰撞,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得到锻炼,共同提高。我在讲授《金色的鱼钩》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班长有没有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任务?一部分学生认为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因为还没走出草地他就牺牲了;另一部分则认为,老班长完成了任务。在学生争论不休时,老师适时抛出了问题:为什么老班长在临死前说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呢?问题一出,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的思维,然后学生通过再读书再讨论再深入地理解,终于明白:老班长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尽管他为之献出了生命,但他仍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可见他对于革命事业的忠诚。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答问时要以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为主,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来判断,应重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只要有益于发展创新能力就应该受到赏识和表扬。对于学生微不足道或幼稚可笑的答案教师也切忌大发雷霆恶语伤人。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你再想想,就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并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自愿入主课堂。
三、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使课内外学习相结合。作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充分地分析教材,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教师也要亲自下水弄清楚从何处可以收集到這些信息,并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不同的途径去获取信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要自己“下水摸鱼”,不要等着老师“送食到嘴”。课外涉猎更多的知识,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也为以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 参与机会
一、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两抓入手: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准能让学生兴奋的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二、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討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有专家建议这样划分一堂课的四十分钟:教师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其余的30分钟完全交给学生活动。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自主探究,放手质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并不是说撒手不管,教师应在此之前给出探究的范围,如初学一篇课文老师可让学生自学生字,看看你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把它记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作顺序是什么?从中领悟到了什么?这样来使学生的自由探究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在学生充分自探之后,采取汇报成果的方式谈自己的所获和所疑。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要快速反应,恰当处理,对于学生谈得不够深的问题要抓住契机主动出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学生个别性的问题,教师要经过整理制定出下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做到以学定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在自主的课堂内全力达到自己的至高点,取得成功。
2.合作学习,突破难点。合作学习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加宽加深。教师也可适时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展开师生、生生之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的碰撞,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得到锻炼,共同提高。我在讲授《金色的鱼钩》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班长有没有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任务?一部分学生认为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因为还没走出草地他就牺牲了;另一部分则认为,老班长完成了任务。在学生争论不休时,老师适时抛出了问题:为什么老班长在临死前说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呢?问题一出,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的思维,然后学生通过再读书再讨论再深入地理解,终于明白:老班长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尽管他为之献出了生命,但他仍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可见他对于革命事业的忠诚。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答问时要以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为主,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来判断,应重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只要有益于发展创新能力就应该受到赏识和表扬。对于学生微不足道或幼稚可笑的答案教师也切忌大发雷霆恶语伤人。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你再想想,就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并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自愿入主课堂。
三、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使课内外学习相结合。作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充分地分析教材,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教师也要亲自下水弄清楚从何处可以收集到這些信息,并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不同的途径去获取信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要自己“下水摸鱼”,不要等着老师“送食到嘴”。课外涉猎更多的知识,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也为以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